内蒙古传统民居
关于感恩教师的手抄报内蒙古传统民居
内蒙古传统民居
摘要:内蒙古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使得蒙古包这种便于搭建、拆卸和迁移的建筑成为蒙古族的传统住房,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和政治背景的变迁,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受到大量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他们的生产方式和居住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汉族文化的逐步融入令这一地区的民居形式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关键词:传统;蒙古包;民居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8-0020-02
描写音乐的成语从自然史的角度来看,蒙古高原早在百万年前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先有绿植物,后有食草动物,然后有食肉动物,最后才有人类的出现。从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来看,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内蒙古地区就已经有人类的活动,长久以来,相对应的人类的居住建筑也随着他们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发展着。
内蒙古自古就是游牧民族的家园,蒙古包就是游牧文化
烟绯
杂的拼音
下的产物,与牧业经济一样呈现出游动、分散的特征。蒙古包,名称源自满语,古时被汉族成为“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包是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在草原特殊的生态环境下,蒙古族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对于适合自己生活的居室,他们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实践,终于形成了适宜于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的造型独特的蒙古包。历史证明了蒙古包是游牧民族在这一地域持续生存的物质产物,也是草原文化亘古发展的物化载体。
蒙古包主体结构由套脑、乌尼、哈那、乌德组成。套脑是由木材做成的天窗,平面为圆形,有四根辐条,呈十字排列,辐条之间的空间就可以用于蒙古包通风采光和气烟排出。哈那是蒙古包围壁的骨架,选用轻质沙柳做成的可张可收的活动网片,便于搬迁。乌尼是蒙古包的顶部骨,起着檩、檐的作用。乌德即蒙古包的门,由框、门槛和门楣组成。套脑、乌尼哈那、三方构件完美结合,构成一个坚固的结构,这种结构除了可以承担竖直方向压力,更重要的是,在草原的大风气候下,它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身的稳定性。首先蒙古包是圆形的,所以能轻易化解各方向来风的正压力;当狂风吹过屋顶时,由于流体力学中的柏努利原理,风对屋顶产生向上的吸力。这时把蒙古包的套脑打开,狂风对顶部的上升吸力即会被通过陶脑排出的气流所抵消、破坏。把下面能看湿的句子1000字
镧怎么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