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
[摘要] 四大名著手抄报在数学的教学中,每一册,每一章,每一节的数学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网状的知识结构,如一环不“牢”,则环环不扣。如不到各类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就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后续知识无法进行,或者一知半解。那么,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补充相关的知识作为铺垫,在新旧知识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思维,知识能顺利地衔接起来,及时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合理利用迁移规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迁移; 数学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善于把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为了处理好迁移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从生活经验中逐渐学会迁移。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把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比作一棵大树,那么,
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这棵大树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善于为数学知识一个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使数学知识根植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一肥沃的土壤中。例如:加法的学习影响乘法的学习,数的学习会影响代数式的学习,而代数式的学习又会影响函数的学习,平面几何的学习会影响立体几何的学习,等等。不仅如此,在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也存在着迁移现象。例如:随着代数知识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渐把方程知识、不等式知识与函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合理的知识组块。在面临有关问题时,通过这些知识的合理转换,形成合理简捷的解决方法。这样,让数学知识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依托,使之具有现实的、学生能理解的意义,就能成为“活”的知识。
dnf装备徽章二、遵循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培养迁移品质。
数学问题浩如烟海,千变万化,教师和学生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一一作解,这就要求教师交给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钥匙”——数学思想。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数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其思维能力。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挖掘出隐含在基础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发现和推导过程、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领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只有用数学思想武装起来、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时有远见和洞察力,游刃有余地进行知识迁移。
三、创设迁移氛围,提高迁移能力。
一个学生,通过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辅导,能够了解和掌握许多学习方法。但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学习迁移的形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但不能将其应用到具体学习过程中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学生熟知“割补法”求锥体体积的常用方法,但在具体解题时,有一些学生就是不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合适地通过“割、补”来寻“已知”和“目标”的纽带,从而达成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积极创设迁移氛围,有意识地注意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就成为提高迁移能力的关键。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也应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主渠道。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活动情景,以讨论式、对话式、师生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手段,活动为载体促使主体参与,协作提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灵活处理,给予鼓励,提出激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尤其多给后进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只有真正把握课堂,才能有效促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运用已知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方法学习新的、知识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知识,对结构不同或差异较大的新知识,也能采用对比、类比、化归、实验等方法进行内化、同化,构建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产生迁移能力。
c盘能格式化吗教师只有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学生观,树立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师观,形成知、情、意、能和谐发展的学生发展观,才能够创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生,学习迁移能力也才能自然而然的提高。
四、突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迁移更顺利地进行。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进而掌握。如果新旧知识的相同点越多,那么新知识的接受也就越容易。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材。突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就知识为基础,选取使学生最容易接受新知识的方法。例如,教学认识土地面积平方千米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平方米、平方分米等面积单位,并懂得了它们的含义,知道一平方米是指边长是一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可以把
平方米的含义推广到一平方千米的含义上,引导学生试着说出:边长是一千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一平方千米,这就很容易地得出了一平方千米的含义。学生解决新问题时,总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寻求方法,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扎实,基本技能越熟练,迁移就越容易发生,所以平时一定要狠抓学生的基础教学,从而使新知识的接受更容易。例如,教学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迁移。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性质理解得越透彻,计算能力越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就越容易。汉字历史的资料
五、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促进迁移更顺利地进行。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的若干属性的相似性,由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事物具有某一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具有某一属性的推理方法。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类比推理,使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推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和除法里商不变的性质类比;小数乘法里小数点的位置的教学可以和乘法里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类比。迁移可以通过类比推理来实现。学生的类比能力越高,迁移越容易发生。因此,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
类比能力,让学生在注意发现新旧知识的相似点、共同点,从而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有利条件。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促进迁移更顺利地进行。
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不畏难的良好心理状态,有利于迁移顺利进行。因此,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鼓励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思考要给予充分肯定,也要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利用多种方法解题,对学生一题多解的行为平时要大力表扬,锻炼他们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思维。例如,教学亿以内加减法中的口算加法时,要鼓励学生说出多种口算方法。如计算550+270,可怎样算?学生回答可先算550+200=750,再算750+70=820,这时教师要再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算?学生积极思考,说出:先算5020+270=770,再算770+50=820,也可以先算500+200=700,再算50+70=120,最后算700+120=820,教师对这几种算法给予肯定,这样不但使学生巩固了口算加法的方法,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使迁移能得以顺利进行。
七、在迁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他们不能将已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或假设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教师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分析、概括、总结,逐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必将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关系密切,它们的运算规律相同,可以在运算中相互转化。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这种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运算中以简为繁批量改文件名 ,化难为易,实现知识迁移。
怎样关闭qq图标总之,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迁移教学,就能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促进知识的迁移可引导学生上课时主动求知,课后主动练习,使学生逐步做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琴.学习迁移的教学论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0,(6):13-15
[2]杨丽静、牛俊杰.浅析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因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09-1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