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利率市场化背景和启发[欣赏]
巨石强森的电影一: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是, 资本可以根据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合理流动。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利率变动, 传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金融市场资本配置的效率, 促进经济增长。它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各国的发展历程表明:许多国家都曾经选择或者正采取利率管制政策,试图借此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渐显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利率市场化开始成为世界性潮流。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分别于1986年和1994年全面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高潮。那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福利。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流向引导资源的流向。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经济实物系统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但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形成机制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远远不如商品和劳务价格具有竞争性,因而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发挥。经济运行的实物系统与货币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实物系统价格绝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客观上也有了市场化的需要。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还在于加入WTO以后国内金融市场将面临的新形势。加入WTO意味着我们承诺按国际通行规则管理经济,虽然对中国金融市场我们仍然可以实行一定的利率管制,但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由此带来大量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工具,大大增加了我国货币和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难度。很有可能我们会在与其的市场博弈中非常被动地接受变相的市场利率化,即接受市场利率实际上、某种程度已经自由化的现实。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对境内中资金融机构的利率仍然管制过于严格,中资金融机构过于缺乏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进行竞争的经验,其结果可能会使他们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某种劣势,这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讲银行同质化的问题,为什么大家都是拉存款方贷款呢?为什么大家都同质化呢?为什么中间业务发展不起来呢?都跟利率没有市场化有关系,因为利率管制造成利差很大,存款的资金来源就是紧缺资源,所以大家都抢着拉存款,然后把贷款放出去,这样又可以赚钱。还有,国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并不成比例。一般来说, 央行对基准利率进行调整, 会影响短期借贷市场和长期借贷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影响最终产出, 如美国( 通过调整联储基准利率) 和日本( 通过调整银行贴现率) 基准利率的调整与借贷市场利率变动保持一致。但我国的基准利率变动和借贷市场利率变动并不一致, 存在一种非对称关系, 比如, 从1996 年到2003 年, 央行对利率进行了9 次调整, 但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并不明显, 即国内的利率政策对于宏观经济影响十分有限, 特别是对通货膨胀和实际
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这也说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严重背离的。1996 年以来, 我国的经济增长
虽保持在7%的较高水平上, 但利率水平却持续回落, 其主要原因就是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失效。所以利率市场化是必由之路,是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我们现在不是改革太快,我们是太慢、太滞后了。
二:进展及制约因素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起步,但“十一五”期间进展不大(见表)。相对于大多数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而言,我国利率的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截止目前,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基本到位,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已经足够大,基本只剩下了贷款下限和存款上限的管制(放开这两项管制的风险最大)。此外,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大型金融机构都已上市,摆脱了前些年盈利状况不佳、坏账过多的局面。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十二五”期间具备了加速、攻坚的条件。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概况回顾
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调整,实现下限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贷款利率的管理是从调整基准利率和贷款浮动范围两方面进行的。在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央银行不断调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直至放开贷款利率上限,给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利率定价权。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个人房地产贷款利率与其他种类贷款有所不同。
贴现利率市场化进程。总体来看,目前贴现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并与市场利率形成了较好的联动关系。1998年3月以前,我国的贴现利率比照贷款利率管理,贴现利率在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基础上下浮5%~10%。1998年3月,人民银行改革贴现利率形成机制,贴现利率根据再贴现利率加点生成,最高不超过同档次贷款利率(含浮动)。随着2004年10月贷款利率上限放开,贴现利率与贷款利率同步实现下限管理。2005年以后,金融机构办理贴现业务的资金来源逐步转向自有资金或货币市场融入资金,与再贴现资金无关,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逐渐脱钩。
外币贷款利率市场化全面实现。1996年以来,随着商业银行外币业务的开展,各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外币利率的定价制度。与此同时,境内外币资金供求相对宽松,外币利率市场化的市场基础和时机日渐成熟,因此步伐相对较快。2000年9月,外币贷款利率放开,各项外币贷款利率及计结息方式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市场的利率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金融机构以法人为单位制定本系统的外币利率管理办法。外币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后,外币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以及国际市场利率走势按照商业原则自主确定。以美元贷款为例,境内美元贷款利率走势与国际市场美元Libor高度相关。
节电
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展迅速,人民币存款利率也于2004年10月实现上限管理,但人民币存款利率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对其资产负债操作产生巨大影响,并且对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利率、Shibor报价等产生较大影响,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压低了整体利率水平,实质上人民币存款利率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不同,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由于市场基础较为成熟,步伐相对较快。2000年9
月,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以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2003年7月,小
额外币存款利率管制币种由7种外币减少为4种;同年11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2004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全部放开。
经典短信
蒙牛低脂高钙牛奶
但目前全面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尚不成熟, 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需要采取措施,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四川美食排行榜一:宏观经济环境不宽松:近几年来, 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发展保持在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水平上。但是, 政府对利率管制并没有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国内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在一个不变的水平上。
二:财政状况: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有一个健康的非赤字政策下的财政环境。但目前我国财政面临赤字,金融体系的不良资产不能全面缓解;现有税制不甚合理,缺乏合理的税收结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势必成为经济发展的隐患,因此利率市场化进程不能操之过急。
三:完善的金融体系。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必须要有结构合理的银行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做保证, 而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金融监管
体系也不够完善, 利率一旦放开, 很可能形成储备资源无序转移, 甚至可能会
使部分金融机构因缺乏存款而歇业
四: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下, 利率市场化基础不牢。利率市场化基础之一是企业能够在金融改革过程
中, 通过自身效益的提高来消化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成
本增加等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高, 在全面实行利率市场化后, 利率必然会大幅度上扬, 而国有企业又不具备消化较高利率的能力。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为了生存仍要使用较高利率的贷款, 置银行贷款于风险
之下; 二是部分企业体制改革停滞不前, 使其无法承担较高利率贷款, 贷款需
求下降。
五:完全利率市场化限制了低利率政策的实施效应。由于我国经济仍处于转轨时期, 这说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我们必须采取低利率政策: 其一是资源
配置不可能完全市场化; 其二是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 不可能采取完全市
场化的方法调整, 而更多的是在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基础上实行行政性调节措施;
其三是处理不良资产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行低利率政策, 其利差用于消
化不良金融资产。但是, 利率市场化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高利率的过程, 而由此产生的高利率不仅有违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低利率政策, 而且在国内市场需
求普遍不足的情况下, 它对促进消费和投资都是不利的。舟山景点
三:日本的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攻坚之路借鉴日本做法更切合国情,即银行间接融资市场利率市场化从缓,同时快速发展实行市场利率的债券市场,与银行间接融资市场相竞争,逐渐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其基本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
先国债、后其他品种;(2)先银行同业,后银行与客户;(3)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4)先大额交易后小额交易。
我国自从1996年利率改革以来,吸取国外经验,仿效日本,例如在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9年10月国债发行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虽然目前只剩下存贷款利率,但由于我国间接融资份额太高、商业银行主体相对羸弱,特别是目前国内银行业收入仍主要依赖存贷利差,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路径不能直接从存贷款利率开始。而且,在债务工具融资占比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不能取消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
展望“十二五”,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将是坚持以债务工具大发展及债务工具利率市场化来促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根据央行负责人的表态,我国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着力点,首先要扩大贷款利率的浮
动,特别是向上的浮动范围。在该利率向下浮动方面,可以考虑支持和鼓励大企业发行公司债,使企业融资的利率更为灵活。当国有银行商业化进展顺利,银行体系的竞争水平提高和监管机制得到完善时,就可以考虑逐步扩大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利率的自由权、放开贷款利率。而如果银行经营状况良好,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较大进展时,就可以逐步放开存款利率。通过这样有步骤、渐进式的改革,最终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由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的冲击最大,鉴于的正反经验,为顺利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一些必要的配套制度应尽快建立:(1)为了有效防范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储户面临的金融风险,我国应该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和金融机构破产条例的制定,防范银行挤兑风险;(2)为了有效防范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应尽快建立健全银行间市场的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机制,这样,持有贷款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其他机构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来实现信用风险转移,银行便可通过购买合约减少银行风险资产权重,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扩大信贷投放规模;(3)对议价能力较弱、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应事先制定扶植保护措施。经验表明,若取消利率管制,信用程度不如大商业银行的中小银行,将被迫以高于金融机构平均水平的存款利率和低于金融机构平均水平的贷款利率来吸引客户,从而导致其成本上升、收益减少。同时,放开利率后,中小银行的其他风险也会凸现,导致其不良资产增加、经营困难。因此,当利率管制取消时,我国应对中小银行给予“过渡期”等措施进行适当保护和扶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