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意象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意象
  桃花源是历代⽂⼈雅⼠渴望追求的精神家园,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这⼀独具魅⼒的艺术境界。
  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出⼀个理想的社会:⼈们⽇出⽽作,⽇落⽽息,这⾥没有阶级压迫和苛捐杂税,⼈⼈安居乐业、丰农⾜⾷。这个令⼈向往的世界被称为“桃花源”或“桃源”。桃源仙境既是虚构的,义是现实的,寄托了诗⼈的理想。这个神秘⽽美丽的世界,使得⽣活在痛苦、不幸、抑郁、落魄境遇中的⼈们对之向往不已。正是它的飘渺的神秘感,使得⽆数⼈试图探索理想世界的奥秘,到⾃⼰向往的桃源胜地。
烧烤需要哪些调料  其实《桃花源记》中写到桃花的仅有⼀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短短的⼆⼗七个字,怎么会使得桃花源具有如此⼤的魅⼒呢?这与桃花这⼀典型意象的意蕴丰富有很⼤的关系。桃花作为古典⽂学中的⼀个经典意象,历经历史的沉淀和历代的发展、衍化富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桃化的世俗意象
  桃花作为意象,最早出现于作为⽂学源头的《诗经》中。《诗经·周南·桃天》:
农村信用社如何贷款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天天,有蒉其实,之⼦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天天,其叶⼗榛榛。之⼦于归,宜其家⼈。
  这⾸诗以桃花起兴,描写了⼥⼦出嫁的热闹场景。诗中以娇艳动⼈的桃花烘托新娘亮丽的容颜,桃树花繁叶茂的景象则是婚后⽠瓞绵绵的幸福⽣活的象征。桃花盛开的时节是三、四⽉份,因此诗中⼥⼦出嫁的时间正是春意盎然之时。桃花在诗中虽仅⽤于衬托⼥⼦的容颜,却因此⽽获得更为丰富的意蕴,它象征着春天和茭好的事物。给⼈带来希望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概就是《桃托源记》⼱桃花最基本、最原始的涵义了。
  同时由于诗中⼥⼦出嫁于桃花绚烂盛开的时节,所以以后提起桃花⼈们就会将它和⼥⼦联系起来。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云:“桃花⾊最艳,故以取喻⼥⼦,开千古词赋咏美⼈之祖。”后代诗歌中⼤量以花喻⼥⼈的想象⼤概来源于此。同时,春天对上古的年轻男⼥来说也是谈情说爱的黄⾦季节,《桃夭》明显保留了上古婚姻这⼀习俗,桃花作为婚爱时令的产物,成为爱情的隐秘象征。在以后的中国诗歌发展中,桃花的意蕴越来越丰富。⽽《诗经·周南·桃天》中桃花世俗意象的内涵,成为中国⽂学⼱桃花世俗意象的原型。
立春的句子短句唯美
  真正使桃花意象作为⼥⼦和爱情隐喻⽽家喻户晓的是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此门中,⼈⾯桃花相映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孟綮在《本事诗》中把这⾸诗敷衍成⼀段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从⽽使“⼈⾯桃花”成为中闰⽂学中的⼀个经典表达,也使⼥⼦和爱情的关联在桃花意象中更加紧密。《题都城南庄》中的“相映红”句写出了眼前所见⼈花交映之美,包含了欣赏、珍惜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其中的“⼈⾯桃花相映红”、“桃花笑春风”使⼈联想到的是温馨恬静的⽥园⽣活。盂柴在《本事诗》有云:“独游都城南,得居⼈庄,⼀亩之宫,⽽花⽊丛萃,寂若⽆⼈。”这⾥⾯,不免有《桃花源记》的影⼦。可见桃花源的理想对传统⽂⼈来说已是影响颇深。
  当然桃花意象的内蕴被进⼀步引申,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意象。桃树由于三年可结实,七年便⽼化,树龄不长,所以被古⼈称为“短命花”。这⼀特性被诗⼈赋予青春易逝的⽣命飘零感。如唐李贺《将进酒》中“况是青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将时光的幻灭写得凄美之⾄。当遽然⽽逝的⽣命意味和桃花所隐喻的⼥⼦形象联系在⼀起时,桃花便成为红颜易⽼或红颜薄命的忧伤叹息。明唐寅《落花诗》云:“貌娇命薄两难全,莺⽼花残谢世缘。”《红楼梦》中黛⽟《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飞⾹断有谁怜。”“⼀朝春尽花颜⽼,花落⼈亡两不知。”《桃花⾏》“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之泪。”飘落的桃花和黛⽟的悲凉、凄惨命运交相辉映,让⼈感叹。
  ⼆、桃花的神话意象
  和桃花的世俗意象相对应,在瑰丽动⼈的神话传说中,桃花还被赋予⼀种传奇⾊彩。
393
  就桃树⽽⾔,⾃古就流传着关于“⼤桃⽊”的故事,如汉王充《论衡·订⿁》引《⼭海经》云:“沧海之中,有度朔之⼭,上有⼤桃⽊,其曲蟠三千⾥。”就桃的果实⽽肓,魏晋时期即被称为“仙桃”,其中的长⽣不⽼之意极为明显。就桃花⽽⾔,常常⽤以形容仙⼈的`容颜,如宋李等编《太平⼴记》卷七引《神仙传》云:“伯⼭甫者,雍州⼈也。⼈华⼭中,精思服⾷,时时归乡⾥省亲,如此⼆百年不⽼。……其外甥⼥年⽼多病,乃以药与之,⼥时年已⼋⼗,转还少,⾊如桃花。”因此,桃花也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时间和⾃然的永恒。
  桃花神话意象的原型是流传甚⼴的两王母仙桃宴的故事。其本事最早见于旧题为汉班固所作《汉武帝内传》中,据说:“昆仑⼭之神西王母于七⽉七⽇会汉武帝,武帝设宴相待,席间,王母予之以鲜桃四颗,桃味⽢美。帝⾷,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欲种之。’母⽈:‘此桃三千年⼀⽣实。中夏地薄,种之不⽣。’帝乃⽌。”这则故事显然是上古神话杂糅的结果。桃⽊被视作驱⿁避邪的仙⽊古已有之,这种观念在民间⼴为流传。乞⾄汉代,桃驱邪禳恶的观念已深⼊⼈⼼。《⼭海经》中的“曲蟠三千⾥”的“⼤桃树”。所结之果可以⾷之不⽼,到了西王母⼿中就摇⾝⼀变成为“三⼲年⼀⽣实”,服之长⽣不⽼的蟠桃了。在《西游记》中,这则神话经吴承恩的创造,更是妇孺皆知,这⼀传说赋予了桃树⼀种神话品质,也使桃花蒙上了⼀层神异⾊彩。
  由此可见《桃花源记》中的桃花在某种意义上蕴涵着长⽣、永恒的意味,且桃花可以避邪,能给⼈带来稳定、希望和安全感,故⽽桃花源具有很⼤的吸引⼒。
ios7固件
  另外,由于陶渊明受屈原的影响,《桃花源记》的创作上运⽤了⾹草美⼈的写法。他的《饮酒⼆⼗⾸》,让⼈很⾃然地联想到屈原的《楚辞·渔⽗》。其《闲情赋》则是仿照了屈原⾹草美⼈的写法:“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表倾城之艳⾊,期有德于传闻。佩鸣⽟以⽐洁,齐幽蓝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致于⾼云。……”所以可推想,在选择桃花的时候,那种绚烂⽽洁净的美契合了他长期所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桃花与⾹草⼀样,象征着美⼈和美好的事物,寄托着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理想。
  总之,当桃树以及桃花的神话⾊彩和桃花的世俗⽂化隐喻结合在⼀起时,便产⽣了《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在这⾥桃花春天和美好事物的象征,蕴涵长⽣、永恒的涵义,能给⼈带来希望和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同时桃是驱邪避灾的植物,能给⼈带来安全感,加上桃花是美⼈和美好事物的象征,融合在⼀起就构建起“桃花源”这⼀具有永恒艺术魅⼒的理想世界。
如何在淘宝网开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