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潮汐计算
日照海域潮汐时间计算公式
(一)当日高潮时间,上半月计算方法:(农历日期数—1)×0.8+5.7 =高潮时间;下半月计算方法:(农历日期数—16)×0.8+5.7 =高潮时间
(二)明日高潮时间计算法:今日高潮时间+48分钟=明日高潮时间。举例说明,今假设日高潮为8点钟,那么明日高潮时间就是8点48分。
日照海域潮汐为正规半日潮,一天有两个高潮,两个高潮×间隔时间为12小时24分,最高潮至最低潮间隔时间为6小时。
海钓潮汐简便计算法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海水有规律的涨落,而涨落的时间和高度又有着周期性的变化,由此人们把这种海水涨落的现象叫潮汐。而随着海水的涨落、水位的升降,出现了海水的水平流动,这种海水流动的现象叫潮流。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1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程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甘二、廿三附近几天。人们还发现,潮汐
现象同月亮、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地球在一定轨道上绕太阳运转,月亮又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离心力,这种力就是产生潮汐现象的基本因素。但实际潮汐涨落的主要成因却是月球对地球(表层)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太阳的乍用较小,约为月球的2/5,因月球离地球较近,故此月球的乍用较大。
据科学推测是:月球绕地球转,每一个月(29.5天多一点)转一圈,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潮涨落的最大,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潮涨落的最小,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天。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使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太阳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每24时48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由高潮到低潮约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
阿哥阿妹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高潮间隙的差目。高潮时和低潮时的大概计算法:高潮时=(日差)0.8×(阴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高潮间隙,低潮时=高潮
时-6时12分,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0.8)×(5-1)+10:50′=3:12′+10:50′=14:02′(即为第二个高潮)14:02′-12:24′=1:38′(即为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4:02′-6:12′=7:50′(即为第一个低潮)以上这样的算法固然)准确,但很繁琐,很难开口就说出来,我们经过多年的海上实践,验证,摸索出一种很有规律的简易计算法。其方法是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x0.8,即为当日的高潮潮时。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5-3)×0.8=1:36′(即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36′+6:12′=7:48′(则则第一个低潮)。如计算威海阴历量五的潮时:高潮时=(25-18)×0.8=5:36′(则是第一个高潮)。低潮时=5:36′+6:12′=11:48′(则是第一个低潮)潮流也叫潮汐流,这是水位升降起伏的潮信现象,是由于海水受到引潮力的作用发生了水平流动后所导致的结果。因此潮流和潮汐一样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但海水流动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故常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往复性,一种是回转性。这里就不说回转流的成因,只介绍一下近海的往复流。往复流(即东流和西流—就是涨潮流和落潮流,它是在两个相反方向上作周期性变化的潮流叫往复流。经多年实践证明,山东半岛沿海它的变化大约在起流之前两个钟头左右是平流(无流),一般是在高潮前约两个钟头西流起,即涨潮流,高潮时流速最大,高潮后约两个钟头西流完,低潮前约两个钟头东流起,即落潮流,低潮时流速最大,低潮后约两个钟头东
流完。从流完到流起,这其中大约有两个钟头的平流(无流)即转流时间。以上所述,在开阔的大海上不一定能适用,特别是航海人员一定不能按此法拟定航行计划,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沿海,尤其是山东半岛更为准确,对近海钓鱼爱好者很有实用价值。
潮汐时间计算解析:
1.地球各点地方时与太阳的关系:由于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一般来说,东边
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古时候,各地都把当地太阳高度
最大时刻定为12点,因此各地的地方是不同的。如右图,在此光照图上我们可以确定此
图中任一点的地方时。
2.潮汐与太阳和月球的关系:海洋的潮汐现象是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不均造成的。引潮力是在地球朝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和背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同时发生的。朝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顺潮,背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对潮。据科学推测是: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引力最大,潮涨落的
最大,形成大潮,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
角形时引力最小,潮涨落的最小,形成小潮,这时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
廿三)的时候。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2.17倍,可见,海洋潮汐主
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最常见到的是两涨两
落)
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为方便起见,本文只从理论上
探讨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以及一日内潮汐涨落(高潮和低潮)时间。
3.从上可以看出,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地方时当地与由太阳的相互位置所决定,而一个地方海水的涨落(潮汐)主要由此地与月球的相互位置决定。潮汐高潮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
如何挽回男朋友
线时)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所以此时根据光照图即可确定大潮与小潮的各自涨
落的大致时间。如下图所示。
某地大、小潮海水涨落大致时间(地方时)
涨(高潮)落(低潮)
西施 打一字大潮(初一、十五)12点0点6点18点
小潮(初七、八)和(廿二、廿三)6点18点12点0点
4.其它日期的潮汐涨落时间计算:由上可知,每日的高潮理论上出现在月亮的
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前后,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由于月
球绕地球转一圈,周期为一个月(29.5天多一点),即每天围绕地球向东运动
大约12°。而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天多一点),即每
天围绕太阳向东运动大约1°。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地球与太阳相对静止,月球
国旗下讲话 新学期
每天环绕地球向东运动大约12°,在地球上看月球每天位于上中天的位置晚约
升旗时间
48(12°/15°*60)分钟,所以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向后晚约48分钟,即
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每24时48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由高潮
到低潮约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如图所
示,我们可以在光照图上大致判断每天潮汐涨落时间。例如初十时,月球位于地球某点上中天时大致在9(6+0.8*3)点左右,据上可推断,此时,地球某点出现高潮地方时为9点或21点左右,出现低潮地方时为3点或15点左右。
两种潮汐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1、农历日期小于十五的:
涨潮时间= 农历日期×0.8
退潮时间= 农历日期×0.8-6
2、农历日期大于十五的:
涨潮时间=(农历日期-15)×0.8;
退潮时间=(农历日期-15)×0.8-6
计算出的时间是12小时制的。
方法二
1、当日高潮时间:
上半月计算方法:(农历日期数-1)×0.8+5.7 =涨潮时间
下半月计算方法:(农历日期数-16)×0.8+5.7 =涨潮时间
2、明日高潮时间计算法:
今日涨潮时间+48分钟=明日涨潮时间。
举例说明
今假设日涨潮为8点钟,那么明日涨潮时间就是8点48分。
日照海域潮汐为正规半日潮,一天有两个涨潮,两个涨潮×间隔时间为12小时24分,最涨潮至最退潮间隔时间为6小时。
调和常数潮汐(或潮流)调和常数的简称。
从理论上潮汐的最长周期是18.61年,把计算得出的振幅经过订正后得出18.61年的“平均振幅”;把初位相角加上经过天文订正因子(可以由表查出)订正的相角后得“迟角”。把各分潮的平均振幅和迟角,称为该分潮的潮汐调和常数。用来推算潮汐变化和分析潮汐性质。参见“潮汐调和分析”。
潮汐调和分析是潮汐分析的一种方法。潮汐分析有多种方法:有调和分析、潮高线性组合滤波、最小二乘法及响应分析等,其中以潮汐调和分析最为常见。也叫谐波分析,是富利叶分析的一种具体应用。富氏分析是指把任意周期函数展开成富利叶级数,而把任意非周期函数表示为富氏积分的一整套数学方法。经典的潮汐分析方法,在引用这一分析原理时,首先把实测潮位记录中的各分潮(如太阴分潮系、太阳分潮系等)分离出来,再进行调和分析。求出每一分潮的振幅和位相角,再经天文因素订正后,即得该分潮的调和常数。用潮汐调和分析可推算一定期间内的潮汐变化和分析该区的潮汐性质。长期观测得知,潮汐是由一系列谐和振动组成的,每一谐和振动,称为一个分潮,分潮的周期同引潮力各分场的周期一一对应。每一分潮可用公式h=Rcos(qt+Vo+u-K)来表示,式中h为分潮的潮
高,R为分潮的振幅,它是变化的,若以多年平均值H代替,则为R=fH,f是分潮振幅的一个改正因子(叫节点因数),它是时间的函数,通常取一年中间时求算。q是分潮的角速率(根据分潮可以确定)。Vo+v为观测期间开始日世界时零时假想天体的位相角。K为由于海底摩擦、惯性力等引起的高潮时落后于月中天时刻的位相角。所以,分潮表达式可进一步写成h=fHcos(qt+V0+u-K)式中f,q,Vo+u均为已知,若求出每一分潮的H及K,则分潮便可求。H和K称分潮的潮汐调和常数。若调和常数已知,分潮的潮高便可求得,把各分潮相加,便可推算未来的潮汐。根据实测记录,用调和分析的方法可求得调和常数值。计算调和常数的工作相当繁赘,但现在利用电子计算机在几分钟内就可完成。
潮汐表把沿海各主要港口未来一年内的高潮和低潮发生的时间和高度、潮汐调和常数、潮流变化等资料刊出,并编算成潮汐表,以便航运和研究时使用和参考。我国由国家海洋局科技情报研究所负责这一工作,每年出版的潮汐表中皆指出中国沿海各港口每时的潮位、高潮和低潮出现的时间等情况,在潮汐表中还指出主港与副港高潮时间的差异。
潮汐预报包括天文潮预报和气象潮预报。天文潮预报是根据日、月的运动规律,用潮汐调和常数计算,并加以海平面的订立,推算得出潮位的逐时逐日变化过程、高潮时和低潮时。潮汐表上刊载的就是计算结果。气象潮预报是根据气象和气候资料,对天文潮推算结果加以修正后,来预报一定时期内对潮汐可能带来的影响。
中国海区的潮汐和潮流
——来自太平洋的潮波
我国海区潮的能量主要来自太平洋,既有半日潮和全日潮,又有混合潮;潮差小的只有几十厘米,大的将近10米;潮流从每秒几厘米到5米以上不等。另外,我国还有闻名中外的钱塘江涌潮,深入内陆700多千米的长江潮,以及典型的北部湾正规全日潮区。
在引潮力作用下,太平洋洋盆地形对引潮力的某些频率作出其共振响应,产生旋转潮波系统。中国海区直接由引潮力引起的天文潮极其微小,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潮波传入而形成的协振潮。潮波的传入有两条渠道:一条是经台湾和九州之间的水道传入东海、黄海和渤海;另一条是经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进入南海。传入后的潮波在各个海区分别形成数个不同性质的独立旋转潮波系统,决定着不同海区的潮汐性质、潮差和潮流。
渤海以不正规半日潮为主。秦皇岛外和黄河口外各有一个不大的不正规全日潮区。渤海海峡为正规半日潮区,其余地区都是不正规半日潮区。潮差在海中央及湾口较小,中部最大不超过2米,海峡处平均2米左右,西部及南部沿岸都不到1米;北部湾顶部较大,辽东湾最大在5米以上。渤海以不正规半日潮流为主,且多为往复流。老铁山水道流速最大,约为1.6~2.7米/秒,其他地区大都不到1米/秒。
花呗 红包黄海大部分地区属于正规半日潮,只有海州湾东部的一片海域为不正规半日潮,成山头近岸附近有半径不足20千米极小范围的正规全日潮区,由周围的不正规全日潮和不正规半日潮带环绕着。潮差沿岸大,中央小。沿岸一般为2~4米,成山头附近不足2米,青岛平均大潮潮差3.8米,江苏沿海从琼港至小洋口一带平均在3.9米以上,长沙港北最大,为8.4米。黄海多为旋转式潮流。除烟台近海和渤海海峡有不正规半日潮流外,其他地区都是正规半日潮流。流速在中央海区小,近岸大;西岸一般为1米/秒左右,吕泗、小洋口及斗龙港以南水域,最大流速可这2.6~3.1米/秒。
东海潮汐多属半日潮性质。沿岸多为正规半日潮,但在杭州湾口南岸局部地区为不正规半日潮。潮差外侧小。向沿岸方向逐渐增大。浙闽沿岸是我国海区潮差最大的地带,大部分为4~5米,最大可能潮差在7米以上,以杭州湾最大。潮流外海弱,多为旋转式;近岸大,多为往复式,但在长江口附近佘山地区为旋转式。浙闽沿岸潮流的流速约为1.6米/秒,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岛附近,是我国近海潮流最强的地区,最大流速在3.1~3.4米/秒。
南海潮汐性质比较复杂,大部分海区特别是南海中部,以不不正规全日潮为主。北部湾、吕宋岛西岸中部、加里曼丹的米里西岸、卡里马塔海和泰国附近海域,为正规全日潮;巴士海峡、广东沿岸、越南中部及南部沿岸、加里曼丹西北沿岸等处,间或有几个不正规半日潮区。潮差一般比渤、黄、东海小,广东西部沿岸、北部湾潮差较大,在4米以上;最大潮差出现在北部湾顶端的北海湾,高达7米。潮流也较弱,流速一般在0.5米/秒以下,中部每秒不超过几厘米;北部湾和广东西部沿岸潮流
稍强,可达1米/秒左右,琼州海峡最大流速可这2.6米/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