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电影院以审美为主导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
作者:姚岚
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2期
作者:姚岚
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2期
江歌案的全部经过摘 要:中国钢琴作品是具有中国特钢琴作品的统称,其中古曲改编而来的钢琴曲最为典型。我国民族经典乐曲为数众多,其中不少已经改编为钢琴曲,比如《夕阳箫鼓》等。与西方钢琴作品相比,它们有着独特的审美表现与艺术底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审美为主导。本文从此出发,就如何构建以审美为主导的课堂提出了建议,包括依托教学环境、重视作品分析、加强演奏教学、注重审美体验等。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审美教学;古曲改编
红酒的知识 钢琴作品是钢琴教学的主要资源,在学生的钢琴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一直以来,在钢琴作品的教学中均存在重技艺、轻审美的问题,钢琴弹奏技法的教学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以欣赏为中心的审美教学则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发展。钢琴虽然不是民族乐器,但其传入我国的历史已经有百年之久,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的中国钢琴作品,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由古典名曲改编而来的钢琴曲,
如何刻录如《夕阳箫鼓》等。加强此类钢琴曲的审美教学,不仅是全面提升学生钢琴学习效果的需要,也是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必然要求。
1 依托教学环境,营造审美氛围老六
音乐是基于人耳的艺术,以跳动的音符传入听众的耳中,从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也正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工作收入证明模板的特点,使音乐欣赏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效果。因此,如何使钢琴曲如在眼前,成为钢琴审美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依托教学环境的创设,将钢琴曲中着力传达的景致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视频呈现出来,从而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这对学生的钢琴欣赏有着很好的效果。就以《夕阳箫鼓》的审美为例,这首钢琴曲由黎英海改编自传统的乐曲,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单从名称中的夕阳、箫、鼓,就能感受到一股传统文化的气息。教师在学生的审美鉴赏环节中,可以借助大屏幕呈现出一幅夕阳西下、野渡横舟的场景,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感受到传统山水文化的审美趣味。恰如其分的教学场景与钢琴曲力图呈现的民族文化元素高度契合,对学生审美兴趣的激发有着很好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