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侯马市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侯马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中国与俄罗斯的时差
(时间70分钟全卷满分 75分)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2.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项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B.都会制作瓷器
C.都会原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
新能源 股票
D.都出现了早期文字
4.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周文王和周武王
5.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司母戊鼎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都江堰            D.汉、胡服俑
6.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①齐国          ②晋国          ③秦国      ④宋国        ⑤楚国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7.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8.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烟花文案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兄弟二人却经常挨饿
9.广告词“丝绸之路起点,华夏文明之源”所推介的城市应是
A.河南洛阳                B.江苏南京        C.浙江杭州          D.陕西西安
10.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B.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风声鹤唳------官渡之战            D.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11.要制作介绍古代医学成就的网页,下列人物可以选作素材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曹操在公元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据此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A.打败袁绍                            B.篡夺汉朝的皇位
C.统一中国                            D.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13.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
A.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一文景之治
B.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 义
C.亡于暴君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商朝亡于商纣------周朝亡于周厉王
D.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14.想要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可以阅读的书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大明历》                        D.《九章算术》
15.总结概括某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了某一时期的历史后作的概括,你认为这一时期是
A.先秦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房地产运营
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将措施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位置。(2 分)
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鲜卑姓为汉姓; 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⑥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2)请选择上表中关于商鞅变法内容的两项措施,写出改革措施的具体作用。(2 分)
(3)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各种看法,阅读下面两个观点,说明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4 分)慢慢进入你的身体是什么歌
观点一: 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观点二:  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 “全盘”的不归之路》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和改革家给你什么启示? (2 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制度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谓小康。
(1)材料中的制度发生什么变化导致“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家 ?“天下为家”是从哪一
个朝代开始的? (3 分)
材料二  在这一制度下, 所有的诸候都是一个区域世袭的统治者兼土地主人,他们对周天子有朝觐、纳贡与出兵助征的义……但在王室的声威逐渐降低后,诸侯们往往各自为政..所以王室的地位虽然崇高,但实力并不特别强大,周天子不过是部族联盟的盟主而已
----李定一《中华史纲》
(2)材料中“这一制度 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局限性。(2 分)
材料三  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 “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后颁布敕令,全国的法律、铸币、度量衡、书写字体甚至还有车轴的长度都必须相同,以实现统一。
                                                  ----【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一个新的君 主政体”指的是什么制度?他用来“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什么? (3 分)
材料四 汉武帝听从主父偃的建议, 于公元前127年颁布诏令,准许诸侯王将土地平均分封给所有的儿子,这样一来,诸侯王国越分越小。当然汉武帝最值得称道的新政,便是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典籍因此大为走俏,最终统一了思想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秦汉史》
(4)材料中汉武帝颁布的“诏令”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主要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权力? (2 分)
18.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然骞凿空, 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简历 自我评价----《汉书•张骞传》
材料三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材料四  当时的江南地区,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材料三、四均摘编自统编七年级(上)教科书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2 分)
(2)材料二中张骞“凿空”西域展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 (2 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2 分)
(4)分析材料四中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2 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2 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