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下列关于①处古人类遗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址的古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该遗址的古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C.该遗址的古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D.该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据考古发现,半坡遗址有较为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商业贸易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3.国庆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王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A.炎黄大战板泉    B.黄帝发明历法    C.神农尝百草    D.大禹治水
4.《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A.私有制的发展    B.原始社会的解体
C.统治者的自私    D.早期国家的建立
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A.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    B.青铜时代与西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C.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D.胡人与汉人胡化的时代
6.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的发展
7.《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其中在战国初期消失不见的诸侯国是
A.    B.    C.    D.
8.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以下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
A.万物运行有自然的法则,人应该顺应自然    B.注重文化知识教育,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C.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D.注重民生,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
9.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的生活    B.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C.商鞅变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秦国积极策划,策略得当
10.《史记·陈涉世家》载“失期,法皆斩”,由此可知秦未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A.战乱频仍    B.焚书坑儒
C.遇雨误期    D.赋役繁重
如何开通手机银行11.“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这段材料说明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A.原因及影响    B.原因及经过    C.原因及特点    D.特点及影响
12.为了激发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某校七年级历史老师让大家组建了历史学习小组,下面图表是他们本周的学习内容。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本周学习的主题是
活动项目
主要内容
查阅历史文献资料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国家宝藏》有关“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片段
搜集主题图片资料
“独尊儒术雕”、“五铢钱”的图片等
实地考察遗址
陕西凤翔祭天遗址、陕西茂陵
A.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B.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3.“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下列是庐江某学校学生排演的“文景之治”课堂剧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李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县令张二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景帝的殡妃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文帝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豪华宫殿
8023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14.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
A.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15.网上热炒的历史老师袁腾飞曾说:“蔡伦是个宦官,宦官一般没什么好人,只有两个不错的,青史留名,蔡伦和郑和。”以下关于蔡伦“青史留名”的贡献及评价正确的是       
①发明了纸张
②改进了造纸术
③为人们提供了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④撰写了史书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6.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
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南京
1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直奔似永嘉”,折射了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永嘉南渡”的客观积极影响是(  )
A.三八妇女节几岁开始过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达到平衡
C.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18.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    B.商业贸易繁荣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19.比较下侧两幅图片中北魏陶俑的不同之处,下列改革措施中与这一差异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要求官员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    B.改鲜卑姓氏为汉姓
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D.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20.下面四幅图片都与哪一宗教密切相关
A.基督教    B.长生天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二、解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材料三:(变法)行之十年,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1孑怎么读材料一中的“卫鞅”是谁反映的是哪次改革?发生于哪一年?
2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述本次改革的作用
2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形成了一整套中央管理体系。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
材料二  史书记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鬼怪故事(2)针对材料二的情况,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勤于政事,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他统治期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号称“建武盛世”。
(3)材料三介绍了刘秀的哪些统治政策?刘秀创造的“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
23.三国两晋南北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大发展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局部)
(1)根据示意图,写出B、C两处的政权名称。从示意图中看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幕砖面:
(2)材料二中的“胡”是魏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两幅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什么现象?
材料三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某些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据《陈书宣帝纪》记载,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迁人民为什么促进了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哪个城市成为当时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可知,①处古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他们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几十人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是指元谋人,图片中的④处,排除;C项是山顶洞人,图片中的②处,排除。故选D。
2.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有较为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鲁迅生平”等信息可知,半坡人有了定居的房屋院落,而且会圈养牲畜,这说明半坡人已经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商业贸易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半坡人已经开始农耕定居,而非游牧渔猎,排除B项;春秋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与半坡人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D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三过其门……平成河汉江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理了水患,造福了人类,故选D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A
解析:A
【详解】
材料“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可以看出应该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早期的禅让位制,结合所学知识, 我们可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私有制的发展,A正确;原始社会的解体是“公天下” 转变为“家天下”的影响,排除B;统治者的自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早期国家的建立是材料现象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