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对话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校长芶鹏...
信息技术带来了人们交流的便捷,“全球一体化”曾经作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的热词,描述人类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然而,“全球一体化”毕竟是一个理想观念,它只能反映人类对世界整体认识的视野诉求——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总有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发展历程与文化。
基于自身的独特性,以视野拓展和文化交流为基本诉求,始终是将自身与世界放在一起思考的正确选择。
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断,为“全球一体化”提供了全新的内涵解读。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坚持”——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可以说是实现国际理解与国际交流的基本方法论。
对教育的国际理解,更是具有思想引领意义。
学校如何在深入学习“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精神基础上,以合作交流为抓手,在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培育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固本基础上实现跨国文化的展示、交流、尊重与包容,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基础上实现国际理解课程建设……就以上诸多问题,本刊记者对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校长芶鹏进行了专题访谈。
国际理解的诉求是文化理解和文明互鉴
《四川教育》:贵校是成都第一所公办国际学校,作为首任校长,您如何理解“国际理解”?
芶鹏:要说清楚国际理解教育,首先要了解“国际理解”这个词语提出的背景。
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后,开始倡导并探究国际理解教育,目的在于推进世界和平,这是国际理解教育的萌芽。
1994年,教科文组织召开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大会主题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会议制定了《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综合行动纲领草案》,成为各国在新世纪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指南。单位介绍信范文
我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社会、国家、青少年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之下,国际交流是各民族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在国际化视野之下,公民的国际理解素养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理解”是学生应具备的责任担当,也是核心素养。
目前,我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国际理解教育也在起步阶段。
《四川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有哪些?本质是什么?
芶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指出: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
培养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对话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校长芶鹏
□本刊首席记者余小刚本刊记者雍晓燕
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正如专家所说,“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是理解。我们主动去理解世界,我们也能够被世界所理解。两者之间的核心是要给予信任,而这种信任的获得源自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说:“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多元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吸纳的精神和能力的地球村民,来促进世界的持续和谐的发展。”
国际理解的诉求是文化理解和文明互鉴。特别的近义词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国际理解素养的定义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可以看出,国际理解的关键是文化理解。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为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作出过贡献。在多元文化对话中,我们既要弘扬华夏文明,也要去了解不同文明的独特价值。因此,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理应相互交流和借鉴。
《四川教育》:请简述国际理解教育与建立文化自信的辩证关系。
芶鹏:文化自信是国际理解的基础。如果学生、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对本国、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都没有自信,所谓的国际理解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
没有文化自信,文化理解和文明互鉴就变成单方面的借鉴,甚至是推崇,看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价值,更不会以平等的姿态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国际理解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根本上是文化复兴,文化复兴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而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和认同。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中国公民心中,才能为多元文化发展和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如何在基础教育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四川教育》:基础教育学校实施国际理解,应该持有哪些基本理念?
芶鹏: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当今社会文化的基础,当然也是学校办学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
其次是坚持传承民族文化、了解尊重他国文化的理念。只有坚持传承民族文化,才能有效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
第三是坚持创新育人模式的理念。教育正不断加速现代化进程。教育的现代化要求学校教育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教育方式,在“坚持学习者中心”这个前提下创新育人模式。
《四川教育》:基础教育学校如何建设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前提下的国际理解课程?
芶鹏:任何教育都要体现国家意志。我们的教育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践行社会主义核
av写真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我国教育最基本的国家意志,也是做好国际理解教育的前提。
为此,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首要的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主张,切实引导中国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我们要在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基础上,了解、认识、理解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国、地区的特点和优势逐步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转变教师、家长
的观念,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水平。
《四川教育》:基础教育学校国际理解课程的形式有哪些?达娜是哪个城市
芶鹏:国际理解课程分为两大类——基于人类共同价值取向之下,校内非本国文化理解课程和校外文化交流传播课程。
6个字的游戏名字第一类一般以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等综合性课程为主,在明确的教育目标引领下,以项目制综合性活动为载体,以项目内学生全员参与为形式,在综合性活动中潜移默化完成对文化差异的认知、了解、理解与包容,如我们惯见的“国际美食文化”“国际音乐文化”等学校活动课程。
第二类以校际交流、研学旅行为课程形式,以行代教,在具体场景中感受异域风情和文化,完成“校外文化交流”课程的育人目标。
《四川教育》:如何在跨国的研学旅行中实现有效的国际交流和理解?
芶鹏: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我们有很多学校把师生派出去,或者接待国外的师生,认为就是一种研学旅行的国际课程了。
其实,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国际理解课程,必须以完成双方的文化交流为目的,并且一定是互动式交流——不单一接受文化输入,还要有文化输出。
那么,要做到这样有效的国际交流,首先,要在行前对该国相关国家法律和文化背景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将本国文化与该国文化作比对,到共性特征和各自特,比如,同一时期,同一主题下两国文化上的代表性人物、作品,这样才有交流的“交点”,才能真正完成对他国文化的了解、理解,对本国文化的传播。第三,还必须有明确的“研学旅行”教育目标,就像具体的课堂教学一样,有预设的学科目标、方法技能目标等,保证研有所获。
当然,研学旅行作为国际理解课程有很多形式,如以“家庭接待”为研学的住宿方式;以课程和师资交换、课题研究推动国际理解课程的深入开展;根据学生年龄确定研学的时间,总体来看,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四川教育》:作为国际学校,贵校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征?
芶鹏:简单地讲,国际学校始终把国际理解渗透在课程和活动之中;教学时长的安排更灵活;教学内容有更多的拓展性、比较性;开展更多的体验性、跨学科、主题性、项目式学习;教学方式凸显合作、分享、探究;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批判
性思维的培养;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
国际理解教育的成都蒙彼利埃小学实践
《四川教育》:蒙彼利埃小学怎样实施国际理解教育?
芶鹏:我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达成三个维度的目标。
认知维度,要让学生具有国际理解通识性知识。技能维度,具备语言能力,能够交往;在交往中,具备识别差异、换位思考等能力。价值维度,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全球视野,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等。
以上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进行延伸,方能达成。
为此,我们以“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以课程为核心,以活动育人为导向,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
为了让孩子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创新,我们提倡“无人、无事、无时不课程”的育人
理念,致力于开拓孩子的国际视野,帮助孩子体验多元文化内涵,依托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孩子个性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制度保障下构建课程、活动等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路径。
课时设置上,根据实际课程内容实施长短课。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等,灵活设置不同时长的课时安排,最短的一节课只有15分钟,最长的一节课有90分钟,中间还有30分钟一节课、60分钟一节课。
三国战记2雄争霸开设英、法、德多语种辅助性外语课程,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英语每周有4节必修课,含1节外籍教师的文化理解课;4节选修课,部分学生参加。1—6年级,1周2节法语必修课。还有德语特课程的设置。
多形式的国际理解特课程。同时,学校还引进“创新课程”“财商课程”等以构建民族性和世界性兼顾、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国际理解特课程,既注重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让学生感受西方经典文化的浸润。
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活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入队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入队活动,以及隆重的入队仪式,传承队史激发队员们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增强队员们的责任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和感恩意识。
STEAM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希望学生利用假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途中通过看、听、思的形式,自主学习,自己尝试解决旅途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在玩乐中增长见识,启迪心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学校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适合每个年段孩子的假期综合实践模板,并从2016年起在各个假期实施。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认识世界,如寒暑假的“蒙娃放眼看世界”活动。
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活动中提倡多元文化的融通,孩子会提前了解其他国家孩子欢庆六一的传统项目。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也让学生快乐地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建校以来,学校与蒙彼利埃成都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紧密的互动交流活动,如学生互动、教学研讨、艺术游学等活动。
校园实施无铃声管理,让时间的管理效能更高,为构建国际理解课程体系作保障。无铃声管理还促进学生习惯养成,自我管理。全面提高时间观念,更高效地管理时间。
学校从培养未来世界公民的角度去思考、实践、定位,努力让每一个蒙娃成长为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的未来世界公民。
《四川教育》: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您还有哪些思考?
芶鹏: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真正落实。第二,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渗透到各个学科、各种课程之中,应该植入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观念。第三,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推动学校管理的革新。第四,尝试以课题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入思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