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中的文化内涵
——《故宫博物院》教学叙事上班路上工伤
教学《故宫博物院》,过去通常只将它作为一篇普遍的说明文来教学,强调一下文中的两个关键点——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如何在文中体现。在上述的三个特点中,我一向强调“布局统一”这一特点,主要是因为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依照故宫中轴线由南向北介绍,并且在选入教材后,经过删节,分别突出了三大殿与后三宫的建筑布局(原文中介绍内廷时还有对东西六宫、养心殿及慈禧太后居住过的长春宫及储秀宫等建筑的说明)。
不过,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觉得如此教学忽略了文章自身的文化价值,对于这一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建筑的历史地位缺少应有的尊重。因此我搜集了一些有关故宫的历史知识及传闻秩事,作为教学的补充。当然,我也感觉到如此教学似乎冲淡了语文的彩,而我们的教学始终应当突出语文的特征。由此,在本次教学中我开始注意到前两个特点在文中的运用。而文中叙述最为详细的部分就是有关太和殿的介绍,我便由此开始了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设计。
以往教学太和殿时,主要强调的是说明顺序。文中说明太和殿主要是⑤-⑧节,其中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空间顺序:上——下(⑤),外观——内景(⑤⑥),中间——四周(⑥,有两个中心点——朱漆方台及雕金蟠龙),讲清楚了这两个顺序,文本内容也就清晰了,其余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但此次教学中,
我注意到了这两节之外的内容,④是对三大殿所在白石台基的描述,⑦从宏观的角度讲述了三大殿的位置,⑧则描述了其举行重大典礼时的场景。这实际上对于讲述三大殿乃至太和殿的文化内涵及政治理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几节内容就不能忽略。
在此次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勾出文中描述彩的词语,归纳出太和殿的主调;第二个问题是作者在描述太和殿的建筑及位置时哪个字频繁出现。
学生在朗读之后,发现文中描述彩的词语有“湛蓝的(天空)”“金黄的(琉璃瓦重檐屋顶)”、“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红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朱漆方台”“金漆雕龙宝座”“雕金蟠龙”“银白大圆珠”。归纳了上述彩,再比对太和殿的外观及内景图片,可以发现,太和殿建筑的主调就是红(朱)和黄(金)。这两种彩,在湛蓝
天空的映衬下,在青蓝点金的斗拱、额枋、梁柱及金琐窗的点缀下,显得格外耀眼。此时我
再出示故宫建筑的一个总体照片,学生们就发现了原来故宫的建筑就是以红墙黄瓦为主调。我在这里补充,这两种彩都是有着极着深刻的喻意的。红在五行中属火,代表了一种蓬
科学家的小故事勃向上之气;而黄则属土,是万物之源,皇帝将之作为自己的象征,因此明黄一直都是
皇家的专用彩,严禁他人使用。以蓬勃向上之红托起象征皇家身份的黄,代表了对皇家的
祝愿。并且,三大殿都立在七米多高的三层白石台基上,白的台基象征着层层浮云,似乎
低压电工操作证把皇宫托向了蓝天,也在暗示着皇帝“天子”的身份,是苍天的代言人。可以想象,皇帝在
这样的大殿中举行典礼时的自豪感与威严感,而建筑的精美也同样体现在这里。我进一步指出,皇家的威严还在另一个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就是我刚才所提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在课文中发现,作者在介绍太和殿的建筑及其布置时,“中”字反复出现——“大
殿正中”“中央藻井”“中轴线”“中央御道”,再加上前面总体介绍三大殿时写到的“紫禁城
的中心”。我要求学生对这个“中”字进行分析,学生发现这个“中”字主要强调了三大殿后援消防车
及其中陈设的位置,而其中的核心就是一个词“中心”——紫禁城是北京城的中心、三大殿
是紫禁城的中心、而皇帝所坐的朱漆方台上的金漆雕龙宝座又位于太和殿的中心。我补充到,这恰恰反映了中国人一个非常传统的政治理念,就是“居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西南
北中五个方位,“中”是最权威的,因为各个方向都向汇聚至中央。因此,中国古人测定天
象时,就以位置不变的北极星为中心,将天空星辰划分为四个区域。而依照天人合一的理念,古人认
为人间的政治也应与天象吻合,孔子就说过“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帝王对自己首都及宫殿的设计上,也将自己的皇宫对应天上的北极星,北
极星又称紫薇星,而此地对于平民来说为禁地,因此就得名紫禁城。同时,“中”也是一种
政治上的理想,儒家经典《中庸》就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又说“(舜)执其两端
而用其中于民”,就是强调帝王应秉持中正之心,不为自己好恶所影响。因此,帝王在举行
仪式时,仪仗是排列在“中间御道”两旁,彰显着帝王的尊严及理念。
接着,我要求学生依据文章内容,说说对城市设计的中轴线的理解。学生发现,中轴线
将北京城分为两半——向南延伸至北京的正南门正阳门(永定门为外城门),向北延伸至鼓都市炼器
楼(北京正北无城门,应当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我在这里强调,在太和殿的前方,直
至北京的正南门,是没有任何宫殿内的建筑,只有门(可对应文中介绍的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这同样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传统理念,就是居前——以国家利益为上,一切服从于国家权威。因此,在古代周王朝,周天子处理政务的大殿就叫做“前殿”,后来
秦始皇所建的大殿,也称为“前殿阿房”,就是居前理念的反映。不过,最有意思的是,专家考证,中国最古老的皇城,夏王朝的二里头遗址,以及殷墟商城,都存在着两条中轴线的现象。恰恰是在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所建立的北魏在迁都洛阳之后真正设立了单一的中轴线,贯穿全城。后来,隋代所建的大兴城,就是唐代的长安城将这一理念推向极致。当时皇帝处理政务的太极殿就位于宫城正中,向南是皇城为政府办事机关,分列于两旁,然后是一条长达5公里,宽约150米的朱雀大道直通正南的明德门。后来的帝王基本都沿袭了这一规划,女真人建立的金中都、蒙古人建立的元大都以及明清北京城都大体如此。原本,居中的理念来自汉族,但也被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所采用,这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
excel 宏我最后还补充了一点,三大殿还有一个居高的理念,白石台基七米多高,太和殿高达28米,两者相加,已经相当于如今9层大楼的高度,在古老的北京就是全城最高的建筑。这同样也表现了对国家利益的尊重认同,唐朝后来修建了著名的大明宫,位于长安的西北方,恰恰利用了一个名叫龙首原的高地,而其中最重要的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就位于龙首原的脊背之上,恰恰体现了这种居高的理念。居中、居前、居高才是宏大壮丽、布局统一的关键所在。
在这节课上,我还是以文本为骨架,让学生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归纳分析,并通过文化内涵的补充深入到文本内在价值。语文的理念应当不仅仅限于语言与文辞,文化的展现方是真正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