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
摘要:刘福安先生创作的钢琴曲《采茶扑蝶》这首曲目,通过对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改编而来,这首钢琴曲充分的吸收了民歌民舞的民族文化精髓,通过现代主义手法再现乡村劳作的生活,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我国民族风格的独特魅力。下面就让我们对刘福安先生的这首《采茶扑蝶》进行深入的解读,并分析其对于现代主义音乐表现的启示。
关键词:《采茶扑蝶》;民族特;现代主义
引言
    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人们的工作中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国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不仅体现在文字科技之中,更多的体现在了民歌、民乐、民舞和民俗之中。这些浩如烟海、灿若北辰的民歌民谣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艰辛,奋斗和理想,通过民歌民舞的演绎展现出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也展现出来我国人民积极向上的民族风貌和民族精神。民歌民舞中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悠久文化下的中国乡村
面貌和乡土情怀。刘福安老师根据民间舞蹈《采茶扑蝶》这一舞曲曲调的改编,巧妙地将民族乡土特征运动到现代乐器表演中,使中国民族主义情怀与现代主义乐器相结合,从而丰富了近现代音乐表现形式,体现出了我国璀璨的艺术文化气息,使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征,展现我国独特的民族魅力。
一、钢琴曲《采茶扑蝶》概述
关于梦想的句子>故宫门票预约(一)创作背景
  《采茶扑蝶》这部钢琴曲作品是刘福安先生根据福建著名的民间歌舞《采茶灯》的主要内容和曲调改编而成。据悉《采茶灯》起源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是一首描述在大好春光里,勤劳的采茶姑娘在山间采茶,扑蝶的的美好景,进而歌颂汉族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喜悦心情。这首民歌描绘的画面透露出一种清新自然的乡村艺术气息。其曲调活泼、轻快,旋律优美、高昂,两百多年来在龙岩地区被广泛传唱、表演。
1952年福建省文化局在当地一次慰问部队演出后改名《采茶扑蝶》。1953年《采茶扑蝶》代表中国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荣获银奖。2021 年,《采茶灯》被列为福建省首批
教师编制考试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生态的《采茶灯》,到改编后美轮美奂的《采茶扑蝶》,这一切的背后,是民间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虔诚守护。
农行电子支付卡
基于《采茶扑蝶》所表现出来的春天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活泼生动的田园气息,刘福安先生对这种淳朴的乡村气息所深深的震撼,感动。于是便将这一作品改编成了钢琴作品,曲调中表现出来的自然,青春的气息备受人们喜爱,使其很快成为一曲倍受欢迎的钢琴曲目。
财务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文
(二)作品分析
由于《采茶扑蝶》原作品是由“正采”、“倒采”、“扑蝶”三部分组成,所以在改编成钢琴曲的时候通过对三个部分的紧密结合,精心改改编。《采茶扑蝶》一共由三部分,在钢琴曲目中称之为复三部曲式,全曲小调为C小调,旋律轻快,活泼。并且利用多次反复的手法使得曲调在表现时显得张力比较的强,增加感情渲染。
在曲调开始的部分利用三个相同主题,形式上紧密结合的乐段构成。曲调的第一部分采用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可以看成是一个小型的变奏曲。1-28小结采用了声部又没轻快的旋
律和下方带有伴奏性组织形式,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快乐自由的情形,将本部曲的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29-52小结则是通过高八度的演奏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尤其是在43小结作者采取一种不连贯的、看似断续的手法和中和节奏曲调使之委婉动人,婉转有序。在53-81小节中,作家采取两个相互对应的声部,演奏出来犹如情人之间的一问一答,又好似采茶女与蝴蝶的轻声交谈,体现出采茶女追蝶时的活泼灵动,天真烂漫。将一副少女扑蝶走,烂漫山茶中的景呈现在世人眼前。在81小结以收拢性的和弦结束了主部的音乐,使乐曲在活泼、轻快地节奏中娓娓诉说春天的故事。
中部是作者根据《采茶灯》中的倒采部分的曲调改编而来。调式由e小调转成了a小调,由d、e两个乐句组成,组成中国传统上的和尾形式。在82-98 小结,这一乐段的主体明显采用首尾相应的形式,使得曲调在首尾上相互照应,形成一种延展性美,增加了作品的抒情性。在中部的第二部分主旋律在低音区演奏出来,而伴奏则采用高声部的演奏形式,通过这种反常的伴奏体现出乐曲的叙述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第三次的低声部伴奏型主要有注释和弦改为半分解和弦,在127小结以高八度的位置演奏以开放式的演奏手法结束本部分演奏时,可以使下面的衔接更加紧凑自然。
再现部完全的解释了本曲的主题,从151小结到198小结完全的再现了逐步音乐,一直到200小结时就如了全曲的尾部。200-204小结运用了四声部和声的手法进入全曲的高潮部分,渲染出了一种浓烈的节日氛围,使春日采茶扑蝶的景象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二、钢琴曲《采茶扑蝶》中蕴含的民族特
(一)音乐素材
描写老师的句子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就导致各个地方的居民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民调。中国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吸收借鉴各个地区民族特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我们在论文开始已经知道了钢琴曲《采茶扑蝶》是根据一首舞蹈的民乐合奏曲改编而成,在这一钢琴作品中,比较突出的民族特就体现在对民族乐器的高度模仿上。在这部作品创作上,刘福安先生通过运用大量的多变的节奏音型来更好的诠释民间乐器演奏的效果。在作品中运用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性以及五度的音程音来模仿锣鼓的声音,通过右手和左手在演奏上的相互配合程度进一步演绎乐器的真实感。要想真实的弹出锣鼓的气势,对手型也有一定的要求,要做到固定,要有持久性,如果做不到就会对演奏效果打折扣。同时要求在力量上要贯入手指尖部,同时指尖轻轻地扣键,弹出短促
而亮丽的声音来,使旋律带有一种比较明亮的彩。
刘福安先生创作改编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不仅注重对民族乐器的模仿,同时也注重运用民族原来的艺术。这部作品是在借鉴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解读从而创作出来的。这首钢琴曲充分的借鉴了《采茶灯》这个歌舞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活泼靓丽生机盎然的景象,利用原歌舞中曲调上的旋律进行创作改编。并且对于《采茶灯》中,《正采》、《倒采》和《扑蝶》这三部分的去掉旋律,加以整合使之衔接上更加紧凑。并且通过钢琴模拟各种民族乐队中印象的效果,使整个作品在演奏时更加恢弘,感染力更强,从而使民族音乐的质朴之感更加突出自然。
(二)音乐调式
1、民族旋律元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