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民族特浅析
狼和小羊的故事
世界稀有动物•艺术研究
151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民族特浅析
内容摘要    钢琴曲《思凡》是朱践耳在苏联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将中国民族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的音乐作品,亦是为芭蕾舞剧《思凡》而作。钢琴曲《思凡》在创作特征上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特,本文将从作曲家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及民族特的具体体现上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朱践耳;琴曲《思凡》;民族特
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吗?2022
1958年,朱践耳根据舞蹈家吴晓邦的芭蕾舞剧《思凡》创作了钢琴曲《思凡》,这部作品将西方奏鸣曲式与中国民族元素相结合,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戏剧化地体现出音乐内部矛盾的发展。钢琴曲《思凡》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将中西方的元素进行了融合,通过对西方创作技法的运用,将中国作品和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钢琴演奏中传播更为广泛,使中国音乐在新的背景下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对钢琴曲《思凡》民族特的研究,需要对朱践耳的生平和音乐作品有所了解。1  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创作背景
国产大片推荐1.1  朱践耳的生平经历
惊鸿舞姚贝娜
坡道起步技巧图解朱践耳,原名朱荣实,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被誉为
“中国交响乐之父”。朱践耳自幼对音乐有着很高的天赋,其从小学习西方音乐,受聂耳的影响较深,在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时,朱践耳和钱仁康学习和声,跟着石人望学习按钮式风琴。在 1945 年时,到解放区内进行音乐作品创作,解放后在上海和北京等地作曲和为影片配乐。朱践耳在苏联留学期间,创作了许多的钢琴曲,有《流水》、《叙事诗》《告诉你》、《主题与变奏曲》等,作曲技术上得到重大突破,音乐创作手法更加地丰富多彩,后创作了《接过雷锋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等优秀作品。1.2  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创作背景
朱践耳创作的《思凡》是一首奏鸣曲式和中国乐器结合的钢琴叙事诗,改编自折子戏《尼姑思凡》,后由舞蹈家吴晓邦根据题材改编创作成为芭蕾舞剧《思凡》,在朱践耳留学期间创作了钢琴曲《思凡》。对于《思凡》的历史渊源,最早见于《缀白裘》一书,胡适在《缀白裘》里写曾写到《思凡》的出处并非来自于《孽海记》,故事来源于明朝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记—尼姑下山》,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赵氏女童,自幼被父母舍弃,寄养于尼姑庵中,尼姑长大之后,对人间生活十分向往,她为了追求自由与幸福,与佛斗争,最终逃出寺庙。在芭蕾舞《思
凡》中吴晓邦自编自演,将其变成了一部芭蕾舞剧,结局是小尼姑并没有追求到幸福,旨在通过艺术达到对现实封建思想额封建传统的批判和讽刺。这部钢琴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我国民族音乐素
材和审美特点,凸显了中国钢琴音乐在表现民族化素材、体现民族化风格方面的积极探索。2  朱践耳钢琴曲《思凡》的民族特
2.1  对中国佛教旋律音调的借鉴
在钢琴曲《思凡》中引子部分的音乐高声部中引用了中国佛教音乐《目连救母》的音调,在听觉上有五声调式的彩,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音响气势宏大,音域宽广,低音区浑厚而深沉的音,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不仅将寺院的空寂表现出来,也体现出小尼姑内心对寺院的恐惧,为后文尼姑与神相斗争的情节进行铺垫,同时容易使听众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作者通过音区的转移、节拍的变化、节奏的变化、以及力度强烈变换的对比,将寺院的环境展现在听众面前,容易使人产生共鸣,也有助于听众理解音乐的发展。2.2  对中国民族和声的运用和声能够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增强音乐的彩感,使旋律更加悦耳动听,在钢琴曲《思凡》中,采用了音程组合的和声方法,音程组合的和声方法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现代音乐中较为常用。在《思凡》中出现的四度与五度的叠加构成的和声或和弦,就是音程组合的体现,音程四五度的组合与大小二度音程的运用,更加体现音乐的性格。在音乐引子的开头部分,出现了四五度叠置的和声,这种和声效果将庙堂的空寂,神秘和诡异体现得恰到好处,这种音程组合的运用也体现在乐曲的展开部和再现部。作品中大小二度音程的运用渲染出庙堂的阴森与清净,在166小节的地方,中声部运用了大二度音程,持续地出现表现出木鱼敲击的音响效果。105至110小节,高音声部运用了大量的大二度音程,巧妙体现出音乐发展的矛盾与冲突。2.3 
对中国民族乐器音的模拟钢琴曲《思凡》中模仿各种民族乐器的声响,有钟磬,木鱼,笛,古筝,及其他打击乐的声音。在音乐的引子的部分,低音声部八度出现音程,模仿钟磬的声响,钟磬声出现在引子中,令人联想出一副寺庙空灵的神秘感,奠定了全曲音乐的彩基调;在音乐高潮部分出现了对鼓、钹等打击乐器音的模拟,利用乐器的音响特点极致地呈现出小尼姑与神多次交锋的激烈场面;在过渡段中,作曲家用流动的小音符来表现古筝那流水般灵动的声音,犹如一股清泉倾泻而来,清透悦耳;在主部中作曲家在装饰音,颤音小连线及跳音的演奏上模仿了笛子的声音,如鸟鸣般清脆活泼,渲染出音乐的轻松愉悦氛围,体现小尼姑对幸福与自由生活的向往;在音乐中还用到对木鱼音的模仿,显得尤为独特,木鱼是寺庙的象征,持续的二度音程与单调的木鱼声音更加体现出寺庙的空寂与冷漠。3  结语钢琴曲《思凡》是朱践耳代表性创作之一,其创作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显示了高超的音乐创作技巧与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在作品中将音乐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小尼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感情饱满而真实,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的传播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文
/方荷花 潘超国
[*本文为2020年湖南理工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校级课题《(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钢琴音乐民族化研究》系列论文(课题编号YCX2020A21)。]【参考文献】[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沙金.朱践耳钢琴作品《叙事诗 < 思凡 >》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
013,23(33):124-125.[3] 牟琦.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D].福建师范大学,2014,26(9):159-160.[作者简介:方荷花(1995.06--),女,汉族,江西抚州,硕士研究生,
湖南理工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