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案例
笔画最多的汉字“我们用20余年的努力,换来了如今的绿水青山。”六盘水市林业局四级调研员李德贵告诉记者,瑶池的前身是窑上水库和农贵地水库,曾因乱砍乱伐和石漠化欠下一笔不小的“生态账”,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山林保护等一系列“组合拳”接连出击,老库区变了新模样。
端午高速免费时间2022最新通知一、综合施策抓生态治理,美国电话区号山水换新颜
世界名牌音箱上世纪八十年代,窑上水库和农贵地水库周围的山体被明显分层:山上是光秃秃的岩石,山腰是农耕地,山脚是农户聚集区。“多数时候,水库濒临着枯竭,但到了雨季,雨水裹挟着山上的泥沙一起流下,导致水体变黄。”李德贵说,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用水带来极大挑战。
欠下生态账,不能没交代。从1997年开始,六盘水便大力恢复生态。退耕还林、库区移民、义务植树,一项项务实举措让库区生态建设逐步好转。值得一提的是,仅在2000年到2002年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就实施退耕还林3700多亩,并增加了50多个树木品种,森林覆盖率慢慢达到90%以上。
动漫周边店通过多种手段治理,库区周边的生态终于有了改善,水库水也达到了景观水标准。“现在的瑶池已经成为六盘水市民的后花园。”李德贵骄傲地说,深秋时节,山上五颜六,水中碧波荡漾,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好看。
另外,瑶池良好的生态还吸引了各种鸟类来此繁衍生息。“瞧,这是天鹅,那是秋沙鸭。”看着正在水中嬉戏的鸟儿,李德贵不禁喜笑颜开。他说,不同季节的瑶池有不同的风景,也正因如此,“她”还也兼具了观光旅游功能,是市民近郊游的好去处。
从生态脆弱的库区到绿水青山的景区,瑶池的变化,是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二、多管齐下守绿水青山 爱绿更护绿
水体由浊变清、山体从黄转绿,20余年的辛苦耕耘换来水清岸绿,让六盘水人民爱绿更护绿。“即使现在国家允许在山上做有限量的砍伐,也没有人舍得动一草一木。”李德贵表示,大家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生态。
工商管理类专业除众思想观念转变外,瑶池还在核心区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游客进入核心区就能听到
防火提示,监控设备还能实时掌握游客行踪,并对违反规定行为报警。此外,瑶池在打造之初就坚持不设桥廊防护栏,以防游客亲近水体,污染水源。
李德贵告诉记者,瑶池属乌江水系,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备用水源,原本不对外开放,但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特规定在节假日对公众免费开放。“我们沿湖修建了专业的健身步道,既能保护水源,又能近距离欣赏水景,是生态保护的举措之一。”李德贵说,许多市民见证了瑶池从石漠化严重的库区到生态优美的景区的转变,环境保护意识很强,这些措施只是防护手段。
从向山“要绿”到主动“护绿”,瑶池的变化,是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当前,六盘水市森林面积已增至922万亩,森林储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真正实现从“煤都”到“凉都”的华丽转身。
“以绿为底,处处生金。”李德贵表示,如今,六盘水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和林下经济,绿水青山已然成为人民众的“绿提款机”和“幸福不动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