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自动挡车起步正确方法
一、基础知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自信 作文
1、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兰天白云 妨碍  自暴自弃  眺望 B、入场券  一诺千斤  走投无路  九州
C、猛虎下山 大姆指  欣赏  安装 D、辐射  明信片  大刀阔斧  候车室
2、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诗  天  南  水B、饭  茂  至 
C、高  衣  掉  风 D、服  别  牲  歌
3、下列四句话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紧凑型车关注排名
A、故乡的春天是异常美丽的地方。B、我的语文水平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了。
C、国庆节那天,我们学校上空飘着五颜六的红气球。D、这个话题,引起了同学的兴趣。
4、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傻孩子!”奶奶说:“苗儿五天长高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B、我问父亲,为什么高梁下边长了这么多瓜子?
C、“哪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D、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
5、下列那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A、周文绮刚才好像进老师的办公室了,现在不知道她在哪儿。
B、小鸟在枝头快乐的歌唱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他思考了好一会儿,然后似乎明白了什么。
二、日积月累(16分)
1、补充完整(4分)
自做自( ) 抛( )引玉  美( )不足 ( )览书
2、写出含有人体某部位的成语。(4分)
例如:垂头丧气 (    )(    )(    )(    )
3、将歇后语补充完整(2分)
①芝麻开花——(          )②竹篮打水——(          )
4、补充诗句(6分)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读书乐园(14分)
1、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8分)
①“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②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      ) 
③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是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   
2、照样子,连一连(6分)
刘姥姥     《三国演义》       后羿   开天辟地
鲁智深     《西游记》        盘古   射日
关 羽      《水浒传》        女娲   追日
猪八戒   《红楼梦》        夸父   补天
四、作文(60分)
任选一题:题目1:悄悄告诉你
题目2:想象作文
要求:利用所提供材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所供材料可以全用,也可以选用2~3样。故事中可以出现别的动物、植物或其它场景。) 题目自拟。
材料: 森林    猫    小河  老鼠  大象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C
耐玩又不氪金的手游2020二、积累运用
1、自作自受  抛砖引玉  美中不足  博览书
2、参考:目不转睛 昂首挺胸 手不释卷 摩肩接踵 胸有成竹
3、芝麻开花——节节高      竹篮打水——一场空
4、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河落日圆/万里长征人未还/上穷水复疑无路/笑问客从何处来/春潮带雨晚来急
三、1、A  2、C  3、B  4、A
小学语文知识竞赛卷 100
1.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        ),他未出茅庐,便知(      )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七擒(      ),六出(      ),空城计智退(      ),挥泪斩(      )等。6歌曲一生无悔
2. 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菲歇去何须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3.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__岳,《咏华山》写的是__朝宰相______七岁时咏诗一事,他咏的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__________》,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_________》,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4. 雷电是伴有____________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    ),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    )和(    )。云的上部常有_____呢。6
5. 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8
1、(      )的居处——开门见山  2、(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3、(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4、(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5、(      )断案——铁面无私  6、(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7、(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8、(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6. 《三顾茅庐》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它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其余三部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7. 有些成语被故意 改动一个字后成了一个广告词,请你将广告词中的别字改正过来。6分
1、天长地酒(   )  2、鸡不可失(   ) 3、咳不容缓(   )
4、百衣百顺(   )  5、骑乐无穷(   ) 6、默默无蚊(   )
8.含“喜”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9. 表示处境危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10. 《西游记》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____________难、____________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____________彩。5
11. 1、儿童相见不相识,(          )。 《回乡偶书》(  )代(       
2、白发三千丈,(        )。       》(  )代(        相信的反义词是什么)
3、(              ),早有蜻蜓立上头。      
4、(                ),天下谁人不识君?《        》(       
5、接天莲叶无穷碧,(                )。《                )代(       
6、(                  ),欲饮琵琶马上催。《        》(  )代(       
7、柴门闻犬吠,(              )。《            》(  )代(       
8、(                ),天下谁人不识君?《        》(        13
12《爱的教育》是____________(国家)____________(作家)的作品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原名《        .书中记叙了(        )个故事。6分
13.围绕“ 笑”写作文,字数500字左右。20分
小学四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8%)
  1、请选出你认为最能表还画面意思的古诗。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
  清明的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在芙蓉山主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2、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三种耐寒植物特别受到赞美,被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是:(    )
  a、梅、竹、兰      b、松、竹、梅
  c、梅、兰、菊      d、松、梅、菊
3、这段话写了( )种景物 :
“小山羊边走边唱着歌,不知不觉走到了森林的深处,霞光中,山溪叮咚,鸟雀鸣叫,鱼戏水;霞光中,露珠儿滴翠,花苞儿含笑;霞光中,鸡鸭铺翅,年羊撒欢,炊烟袅袅……”
  a8    b.9    c.10  d.11
  4、 “过了一段时间,小山羊抬头一看,呀!只见四周全部黑了,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着回家的路啦!他害怕地哭了起来……”
这时,小山羊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情,你能看出准确的是哪一组吗?(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