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改变-集团企业化发展思路
浅谈教育改变-集团企业化发展思路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历经20多年风雨,在夹缝中迸出火花,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它就和许许多多在办企业一样,虽历经艰难却仍以顽强的生命力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办学机制和实际操作中,已经呈现出愈来愈鲜明的市场化倾向。民办高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经表现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密切联系。一批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等方面独树一帜的学校脱颖而出,逐渐确立了他们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界的地位。
首先,学校不是营利性组织,但学校也需要经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与组织化社会的形成,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管理自己及自己所属的团体或组织新水浒传女演员表,如何更改支付宝密码以使自己或团体组织更有效率,发挥应有的功能。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同时身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而,学校也应该对传统办学理念进行反省,合理引入经营理念,运用更多的管理学知识,摆脱传统的、静态的经营方式而朝向创新的、动态式的企业化经营取向发展,设法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增进学校的效能。但是也要看到,企业化管理并不可照搬、教条、生搬硬
套。学校企业化是指把学校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虽然它不同于企业那样追求利润,不同于资本家唯利是图,但是它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讲求经济收益,讲究运筹椎幄,把学校看作是提供和生产教育劳务的经济实体december缩写”,要它顺应经济潮流以谋求自身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企业化就是教育的市场化。
其次,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产物。在教育大众化出现之前,一些民办高校就在利用市场机制求得发展,如租赁校舍、聘任兼职教师,自行向全国各地招收生源等。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带来的是对高等教育的极大需要,这种需求远远超过了由政府财力支持的公办院校对教育机会的供给,这为从市场渠道解决需求问题、为学校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创造了更大的难得的机遇。
其实我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现象感受颇深:哪所高校最有可能充分地利用市场机制,理解民办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把握住教育大众化所给予的机会山西旅游,驾驭住民办教育的市场.哪所高校就最有可能发展起来。
《教育改变》,让我进一步对民办高校企业化,高等教育市场化,这一认识有了更高更深更远的理解。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完全脱胎于市场经济,并且在市场的风浪中发展壮大,形成气候。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教育理念和经营理念发生了几个重大的转变:由过去把教育完全看成是享受性的社会公益事业,转变为接受教育是一种消费,是一种投资;由过去把教育看做是国家垄断性的专营事业,转变为社会全体成员都可以参与投资和经营的一种产业;由过去完全依赖政府投资和保护的保姆型事业,转变为部分由经营者独立承受风险的拓荒者的事业。这样的例子很多,许多民办高校,包括我们西南航空专修学院,都是不要国家一分钱,白手起家,全凭着创办者的一腔以教育报国的热情,奋斗数载,终于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即使从整个教育发展史来看,这种观念的转变也是深刻的,具有革命性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开放,姓社姓资思维怪圈的打破,为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产业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政治文化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和全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广泛迫切需求,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集团企业化发展思路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全方位融合
 
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民办高等教育以其灵活的机制和敏锐的感应能力,进入了一种和市场经济全方位融合的生机勃勃的高速发展状态。其市场化趋向体现得日益明显。
 
第一,民办高校的学生就来源于市场竞争。普通高校扩招是民办高校招生困难的直接原因。目前,选择民办高校的学生和家长,实际上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人们崇拜公办高校的固有心态,亦对民办院校的招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是,导致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相对较低的问题。近年来,民办院校之间、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之间在争取生源上的竞争愈来愈显激烈。目前已经由显性竞争向隐性竞争演变,由战术竞争向战略竞争转移,由单一竞争向全面竞争发展,由省会城市向中小城市以至农村延伸。哪个院校在市场竞争中有奇招,有绝活,就有可能取得招生大战的最后胜利。当然,目前还有许多政策性限制,还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存在。
 
第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自于办学者的投入和学生交付的学杂费。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的拨款,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完全靠办学者几乎是倾家荡产的风险投资起步,然后再依靠学费收入进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滚动发展。既然教育是一种产业,那么,对产业的经营就必须先要有投入,然后才会有效益,才会有回报。尤其是高等学校由于其规模档次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对其投入必须是高起点、高水平。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在创业时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所限,很难在一开始就拿出很多钱来投资。这就必须在经营过程中,依靠以数量取胜的合理收费,来完成必要的原始积累,然后再逐步进行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完成校园校舍建设。我们西南航空专修学院和其他民办院校一样,也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们是从租赁教室起步,历经了那么多年多的时间,才初步完成了作为一所大学所应该具备的正规化物质基础的建设,才达到如今的规模。那么多年的时间似乎弹指一挥间,似乎发展很迅速,但它的过程却是非常艰辛的,经历了任何新生事物所必须有的痛苦磨练。如果说我们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那么,这就是市场对我们的回报,这就是社会对我们的认可。从西南航空专修学院的创业中就可以看出,市场经济的生存基础和产业化经营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前提性意义。
 
第三,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如前所述,在民办高校的起步阶段,招生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民办高校要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要能够吸引许许多多青年学生心甘情愿、充满希望地走进我们的校园,除了合理的收费、优越的求学条件和优美的校园环,更为重要的是,要设置一批科学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专业设置决定培养方向,培养方向决定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和事业追求。因此,民办院校的专业设置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需求大的专业就办,没有生命力的专业就停。民办高校的学生直接面对市场,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应该选择的专业和培养方向。对民办大学的专业设置首先要考虑现实社会的急需,考虑到千千万万被高考淘汰的青年学生,通过上民办大学获得社会承认、将来有一个满意工作的心理期望。这种短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必须认真考虑到的。当然,在设置专业时,我们还要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还要有对社会经济发展走势的科学的分析预测能力。市场需求永远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敏锐地感应市场经济的短期变化和中长期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准则设置学科专业,这是民办高等教育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第四,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必须接受市场检验。一所大学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关键看它培
养出的人才能否在社会经济中有所作为。过去,民办高校的办学者经常说: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现在应该再加上一句:培养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毕业生是民办高校的生命。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和家长就会选择你。培养的学生推不出去,不到工作,学校就不得不关门。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不仅仅是交几个学费,拿个文凭,关键是希望孩子学到本事。不然,谁也不买你的账。这里就存在一个竞争问题。在教育中引入市场机制,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依靠质量求发展,应是民办高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质量和特,没有竞争意识,就不会有前途。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也是民办高校运行的现实轨迹。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来说,合格、理想的就业,比一纸文凭更显得重要。用人单位的反响如何,是对民办学校教育质量最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说,民办院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质量是唯一的生命线。
 
黄金车图片第五,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走向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由此体会到,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成功发展,得益于两种人的有机组合:一种是有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经验的教育家;一种是有远见卓识、愿意投资教育、兴办教育的企业家。我们魏院长正是这两种人的结合,才谱写了我们西南航空专修学院的辉煌篇章。
最后还想谈谈在《教育改变》中读到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过程中的企业化特征。
从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与经营的全过程来看,和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过程相似。民办高校管理与经营过程即招生招聘过程--教育过程--就业推介过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即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第一阶段:招生招聘过程(相当于企业的要素购买过程)
民办高校从生产要素市场购买教师劳动、资本、民办高校管理者、土地和公共品等办学要素作为办学的基本条件。劳动主要来源于在读硕士、博士、隐性退休教师和退休教师和扩招后难以工作的大学生。比之国立高校没有劳动力市场、没有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师难进难出的特点,这种用工机制和现代企业的用工市场化机制几乎完全相同。
民办高校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和银行贷款、其它借款以及发行股东的筹资,主要程度上,学生就是民办高校的财力资本。民办高校管理者主要来源于办学者与经营者。民办高校管理者既包括民办高校的董事会成员、高校高层管理者,也包括中层乃至下层管理者。
   
民办高校办学条件投入教育过程前,保证招生与招聘市场发生变化时能维持正常教学。通常是每学期或者学年末招聘和招生。招生上大力投入广告成本进行宣传,并且使用企业营销行为,和企业抢订单一样,招收的学生越多越好。在民办高校学生是顾客、是上帝。但是教师招聘只是意向性的,只有在实际发生教学服务后才支付工资,而且对应聘的教师,学生的评价意见起着较强的续聘参考作用。民办高校教师工资通常根据市场行情浮动、学生规模决定要招聘兼职教师预存量的多少。
语句大全第二阶段:教育过程(相当于企业的生产过程)
有了上面几种投入要素,民办高校就可以开办了。教育过程是把各种要素科学合理配合起来培养出学生的过程。相当于企业将原材料通过加工生产出产品的生产过程。
第三阶段:推介就业过程(相当于企业的销售过程)
推介就业过程是把教育出来的学生以合理的工作后支付价格的形式卖给用人单位的过程。推介就业过程是民办高校管理与经营活动的最后环节,也是民办高校招生的良好广告。民
办高校为成功推荐学生就业,需要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网络,甚至采用必要的促进就业的营销手段,这些都需要付出代价,这就类似企业的销售成本。民办高校把学生推向市场前不需要有学生库存,也不需要考虑就业市场风险,只要把学生推荐出去就是成功。这一点和企业有区别,企业需要有一定产品库存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销售风险。
由以上对比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校生产经营过程和企业的生产管理有着相似的过程,是一个有着较强成本约束、前后两头都要面向市场的连续过程。民办高校的教育过程、招生市场与就业市场的健康运转,对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与经营过程将受到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三个过程同等重要。通常情况下,教育过程决定就业过程,即教育通过决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教育成本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前景,而办学条件(要素市场)又是影响学生质量和办学成本的重要因素,同时,与相关企业以及就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良好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推荐工作又可以弥补学生质量和教育成本方面的不足。总之,民办高校强成本约束和面向市场的教育管理与经营过程有着典型的企业化管理过程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