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特描述-城市社会学
我的家乡
世界十大丑建筑                        ——荆门城市特描述
摘要
荆门因荆楚门户控制要冲而得名,历史文化底蕴相当丰厚,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之滨,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关键词
荆楚门户、辖区、历史文化名人、民族、世界文化遗产、风俗特
正文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之滨,东通孝感下汉泸,与安陆、应城接壤,距武汉市217公里;南连荆州通湘粤,与江陵、潜江、天门毗邻,距荆州市80公里;西扼宜昌接渝蜀,与南漳、远安、当阳交界,距宜昌市120公里;北望襄樊达中原,与宜城、随州相连,距襄樊市111公里,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它处在荆山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西北和中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东部和南部为平原湖区,地面高程多在3050米。河流东部为汉江及其支流;西北部属漳河水系,均南入漳河水库;南部属长湖水系,均南入长湖。面积中国最长的河12072平方千米。
一、行政区划及政治地位
荆门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6个县、市、区,其中镇50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5个,农业办事处、农(牧)场、水库单位等11个,省级经济(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总人口300万人。
荆门中心城区处于东宝区和掇刀区。东宝区辖612个街办,总人口36.39万人。掇刀区是2001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下辖团林铺镇、麻城镇、掇刀石街道办事处和白庙街道办事处,共有7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场委会。城市定位为:鄂中区域中心城市,新兴特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基本形成了南北双城、新老城区结合的城市格局。
京山县地处荆门的东部——湖北省经济最活跃的武汉--襄樊--宜昌大三角中心地带,位于大
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绿宝石”的美誉。辖14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国土面积3520平方公里,总人口61.6万人。沙洋县位于荆门南部,属鄂中腹地,江汉平原北端,是湖北历史上八大重镇之一,素来享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的美誉。现辖13个镇,国土面积2044.45平方公里,总人口58.21万人。钟祥市位于荆门中部,同时也是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国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辖15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3个国营农、牧场,如何挽回男朋友3个大型水库,总人口103.76万人。屈家岭管理区位于湖北省中心地带、江汉平原与大洪山余脉的交会区域,原为五三农场,是湖北省最大的国有农场。全区土地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6.4万人,职工3万人,下辖5个农业办事处。
二、历史沿革与历代名人
夏商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一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后梁废编县入长宁县,于内方山(又为马良山, 今沙洋县境内)置基州,辖章山、上黄郡。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置荆门县。宋建荆门军,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与荆门县同属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属荆门县。QQ信息提示音1979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8月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1985年设立荆门市东宝区、沙洋区。19925月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199612月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199812月撤销荆门市沙洋区,设立沙洋县。20013月设立荆门市掇刀区。将荆门市东宝区的何场乡、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石街道和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管辖。
荆门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春秋时期有影响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的老莱子曾隐居象山,留有老莱子山庄、孝田、顺井等遗迹。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弟子宋玉在钟祥活动过,有影响的《阳春白雪》古曲为其创作,留有听雪楼·宋玉井等遗迹。京山的王匡、王凤绿林起义在京山留有绿林寨遗迹。宋代的文学家陆九渊曾任荆门知军,留有荆门古城墙遗迹。明世宗嘉靖皇帝生长在钟祥,荆门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官吏清代荆门知州舒成龙创建了荆门龙泉书院,近代的著名作家聂绀弩和革命老人、主席的双儿女亲家张文秋均生长在京山。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陈士榘原籍为掇刀区团林人。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影响推动了荆
门的发展进程。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令尹孙叔敖、荆门“三凤”(孙何 孙仅 孙侑)、宋朝著名理学家朱震、清朝康熙年间大臣周培公以及第一次北伐的总司令季雨霖等等,他们都是历史名人的典范。
电脑为啥自动关机
三、地域环境与民族构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历来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荆门地跨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1公里,全市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7%。东接大洪山之毓秀,北枕荆山之灵脉,南拥江汉平原之富庶,境内北部层峦叠翠,中部岗岭起伏,南部沃野舒展,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地形兼具、优势兼得。荆门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16.1℃,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
荆门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全市有23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297.54万人。少数民族有回
犀牛将军兽态族、土家族、苗族、壮族、蒙古族、布衣族、满族、侗族、彝族、瑶族、京族、水族、拉祜族、纳西族、畲族、白族、朝鲜族、黎族、藏族、羌族、维吾尔族、土族等22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
四、文化特与风俗习惯
荆门因荆楚门户控制要冲而得名,历史文化底蕴相当丰厚,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钟祥明显陵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册封为世界文化遗产,出土于沙洋县纪山的郭店楚简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原装书,很多专家认为荆门可堪称“华夏人文第一都”。灿烂的历史文化从大溪文化到屈家岭文化直到近代,历史没有缺环。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荆门现有文物单位30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京山屈家岭遗址、钟祥明显陵、沙洋纪山楚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这些遗存的文物有三大特点:一是遗址多,时代早;二是墓葬多,规模大;三是古建筑多,保存好。
 绚丽多彩的出土文物  荆门全市三个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百余件。1986年配合荆沙铁路考古发掘的包山楚墓,号称地下文物宝库,特别是《迎宾出行图》
,为中国漆画之最,凤鸟双联杯,为杯中之王。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引起了国际学术研讨热,为填补我国先秦文化史具有重要的意义。1994年抢救出土的战国女尸,是迄今为止我国时代最早的一具湿尸,被称为国宝 。其他如越王州勾剑、错金银铜尊、双龙玉带钩、弩机、明代组合铜俑、三彩枕等珍贵文物熠熠生辉,各具特。
荆门有山有水,城南江汉平原之尾,城北荆山山脉之终,是一个聚集平原,山区,河流湖泊为一体的自然环境比较独到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北的东宝,城区人和城南的沙洋人性格有点差别,而掇刀处于二者之中,性格兼备城北人,和城南人性格,比较中庸。城北的荆门人性格较实诚,近乎于迂。在焦枝铁路通车和荆门炼油厂迁入后,大批东北人迁入, 城北荆门人的实诚和东北人的直爽,造就了今天荆门城区人的性格特点:待人热情谈不上,但比较实诚,不虚伪。荆门城南人也就是沙洋人,无疑比老荆门城北人眼光远大些,人也聪明些,甚至于可以说聪明到荆门城北人看来就是滑的程度。自然和历史背景造就沙洋人的性格,聪明能干,能吃苦,但人比较自私,为己之利而害人。钟祥人无疑是聪明的,历史的厚重,造就了钟祥人比荆门人文化底蕴厚重些,文化的修养和内涵丰富些。钟祥人的性格是:聪明,坚定,敢为天下先。京山也是丘陵地区,京山人和荆门城北人性格比较相似,只不过相比较而言,荆门城北人更忠厚一些也更死板一些。
荆门由于处在大巴山余脉因此荆门人民说话喜欢不自觉地用舌头打翘,大荆州人说搞么子,荆门人民却说搞么得儿,这着实是荆门的一大特!许多荆门人习惯把儿子嫁出去,却把姑娘留在家招女婿,这也应该算是一大特。再说说民风:地处鄂中,南北东西交通发达,优越的地原位置却并不使荆门的治安出现问题。反而,荆门人民有着西部人民安逸生活,不紧不慢的特质。我认为荆门最具特的是传统饮食和地方民歌。
传统饮食  京山桥米因原产于钟祥京山县孙桥镇而得名,早在明嘉靖年间就被御定为贡米。钟祥蟠龙菜又名卷切,俗名剁菜,系钟祥特有名菜佳肴,已列入《中国菜谱》。李市特种蔬菜藜蒿又名水蒿,营养丰富。十里“风干鸡”又名“刘皇叔婆子鸡”,系刘备之妻孙尚香腌制发明,已有3000多年历史。荆门雪枣因原产于本市子陵区八角乡,又名八角雪枣。创始于宋末,明代渐有名气。长湖鱼糕源于楚国的宫廷菜,其以入口细嫩、鱼味悠长、柔软、弹性足的特,并有“无糕不成席”之说,曾于一九九八年获湖北省地方特风味菜。太师饼又名茶花点心,是荆门的传统点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有关专家评品为“正宗茶点”。
地方民歌  荆门民歌分布面广,种类繁多,曲体结构大体分为单段体、多段体和联曲体。调
式特征主要是徵调式。从内容上分,有近现代民歌、传统民歌;从形式上分,主要有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调、风俗歌等。大致按山歌、田歌、号子和小调分布于山区、丘陵、平原三个区域。城北山区主要流行山歌,其它歌种也有一些。与山区接壤的丘陵地区是水稻的主要产区,除了一定的新编民歌和小调外,田歌较多,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动听。平原地区劳动号子较多,小调也较丰富。灯调在三个区域内均有。风俗歌曲目前仅见于漳河、栗溪两镇。这些民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丰富人民众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
五、荆门特的发展
近年来,荆门着力彰显重化工业特、农业产业化发展特、文化旅游特和区域经济特,坚持把自身放在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和定位,特别是面对武汉城市圈和宜昌、襄樊两个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压力,一方面主动融入,加强合作;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实行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努力在培育特中赢得后发优势,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参考资料
《荆门概貌》                                  中国·荆门网
《荆门特文化》                              新华网湖北频道
《荆门特》                                  欣欣旅游网
《荆门特从何而来》                          九宫山博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