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一、历史沿革
我国的城市自来水事业,自1857年洋商格罗姆等人在上海开设供水公司,在杨树浦建成小型自来水厂,和1879年满清政府在旅顺口修建了龙眼泉地下水源供水设施,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得到巨大发展的,还是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这段时期。
我国制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与时具进的(见表1-1)。在20世纪初期,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包括水的外观和预防水致传染病方面的项目;此后开始重视重金属离子的危害;80年代开始侧重于有机污染的防止;90年代以来更加重视工业废水排放及农药使用的有机物污染,以及消毒副产物和某些致病微生物等方面的危害。
我国不同时期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和规定 表1—1
实施时间(年、月) | 发布部门 | 标准名称 (文号) | 级别 | 指标项目数(项) | ||
总数 | 常规 项目数 | 非常规项目数 | ||||
1927 | 上海市 | 上海市饮用水清洁标准 | 地方 | |||
1937 |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 | 水质标准表 | 企业 | 11 | ||
1950 | 上海市 | 上海市自来水水质标准 | 地方 | 16 | ||
1955.5 | 卫生部 | 自来水水质暂行标准 | 行标 | 15 | ||
1956。12 | 国家建委、卫生部 | 饮用水水质标准 | 国标 | 15 | ||
1959.11 | 建工部、卫生部 |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 国标 | 17 | ||
1976.12 | 国家建委、卫生部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TJ20-76)试行 | 国标 | 23 | ||
1986。10 | 卫生部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 国标 | 35 | ||
1989.7.10 | 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 - | 27条 | ||
1991.5。3 | 全国爱卫会、卫生部 | 孟夏是几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 国标 | 21 | ||
1992。11 | 建设部 | 2000年水质目标* | — | 89 (一类水司)51 (二类水司)35 (三、四类水司) | ||
1996。7。9 | 建设部、卫生部 |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 — | 31条 | ||
1999.2 | 国家质量技术局、建设部 |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749-85)“卫生饮用水水质标准” | 国标 | 89 (一级) 51 (二级) | ||
1995.5。1 | 建设部 | 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 | — | 28条 | ||
2000。3.1 | 建设部 |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 | 行标 | 39 | ||
2001.9.1 | 卫生部 |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 行标 | 96 | 34 | 62 |
2005。6。1 | 建设部 |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 行标 | 101 | 42 | 59 |
2005。10。1 | 建设部 |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 | 行标 | 39 | ||
注:1992年建设部城建司组织中国城市供水协会编写了《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对2000年的水质目标进行了规划,把自来水公司按供水规模(Qmax万m3/d)分为四类,并提出了不同的质量要求:
一类水司,Qmax>100,同时是直辖市,对外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或国家一级企业的水司,水质指标数为89项。
二类水司,50<Qmax〈100的其他城市,省会城市和国家二级企业的水司,水质指标数为51项.
三、四类水司仍按国标35项。
二、现行标准
我国现行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属于国家级标准的即GB5749-85.该标准是在1985年由卫生部等部门对(TJ20-7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行)修订后而成的新标准,其水质标准项目由23项增加成35项(见表1-2),并一直沿用至今。以我国现行国标与国际先进饮水水质标准相比,我国的标准存在着指标项目少,限值标准低的才差距,尤其水中溶解性
有机物的检测项目更少.另外,从国家级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颁布的周期上看,我国是10年左右,甚至20年,而发达国家是3~5年就要修订一次。例如,据统计美国大约每三年水质指标中的项目约增加25个左右。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表1—2
编号 | 项目 | 标准 | 编号 | 项目 | 标准 |
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 19 | 硒 | 0。01 mg/L | ||
1 | 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 | 20 | 汞 | 0.001 mg/L | |
21 | 镉 | 五大名山0。01 mg/L | |||
2 | 浑浊度 | 不超过3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 | 22 | 铬(六价) | 0.05 mg/L |
23 | 铅 | 0。05 mg/L | |||
3 | 臭和味 | 不得有异臭、异味 | 24 | 银 | 0.05 mg/L |
4 | 肉眼可见物 | 不得含有 | 25 | 硝酸盐(以氮计) | 20 mg/L |
5 | pH | 6。8~8.5 | 26 | 氯仿 | 60ug/L |
6 | 总硬度(以在碳酸钙计) | 450 mg/L | 27 | 四氯化碳 | 3 ug/L |
7 | 铁 | 0.3 mg/L | 28 | 苯并(a)芘 | 0。01 ug/L |
8 | 锰 | 0.1 mg/L | 29 | DDT | 1 ug/L |
9 | 铜 | 1。0 mg/L | 30 | 六六六 | 5 ug/L |
10 | 锌 | 1。0mg/L | 细菌学指数 | ||
11 |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 0.002 mg/L | 31 | 细菌总数 | 100个/mL |
12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 0.3 mg/L | 32 | 总大肠菌 | 3个/mL |
13 | 硫酸盐 | 250 mg/L | 33 | 游离余氯 | 在接触30min后应不低于0。3mg/L,集中式给水厂出水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应不低于0。05mg/L |
14 | 氯化物 | 250 mg/L | |||
15 | 溶解性总固体 | 1000 mg/L | |||
16 | 氟化物 | 1。0 mg/L | |||
17 | 0.05 mg/L | 34 | a总放射性 | 0。1 Bq/L | |
18 | 砷 | 0.05 mg/L | 35 | B总放射性 | 1.0Bq/L |
作者注:表中各项(除pH外)的标准值,均为上限.
此外,在20世纪处的头5年内,我国又先后发不了两个部级(或行业)饮用水水质标准,即2001年9月1日执行的由卫生部制定颁发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见表1-3及表1—4.和2005年6月1日执行的,由建设部制定颁发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见表1-5至表1-8。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表 1—3
项目 | 限值 | 项目 | 限值 |
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 19.镉 | 0。005(mg/L) | |
1。 | 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异 | 20. 铬(六价) | 0.05(mg/L) |
2.浑浊度 | 不超过1度(NTU),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NTU) | 21. | 0。05(mg/L) |
3。臭和味 | 不得有异臭异味 | 22。氟化物 | 1。0(mg/L) |
4。肉眼可见物 | 不得含有 | 23.铅 | 0。01(mg/L) |
5.pH | 6。5~8。5 | 24.汞 | 0.001(mg/L) |
6.总硬度(以碳酸钙计) | 450(mg/L) | 25。硝酸盐(以N计) | 20(mg/L) |
7。铝 | 0。2(mg/L) | 26.硒 | 0。01(mg/L) |
8。铁 | 0。3(mg/L) | 27.四氯化碳 | 0。002(mg/L) |
9。锰 | 0.1(mg/L) | 28.氯仿 | 0.06(mg/L) |
10.铜 | 1。0(mg/L) | 细菌学指标 | |
11.锌 | 1.0(mg/L) | 29。细菌总数 | 100(CFU/mL) |
12。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 0。002(mg/L) | 30。总大肠菌 | 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
13。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 0.3(mg/L) | 31.粪大肠菌 | 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
14。硫酸盐 | 250(mg/L) | 32.游离余氯 | 在与水接触30分钟应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 mg/L(适用于加氯消毒) |
15。氯化物 | 250(mg/L) | ||
16。溶解性总固体 | 1000(mg/L) | ||
17。耗氧量(以O2计) | 3(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mg/L) | ||
毒理学指标非主流qq图片 | 33 。 总a放射性 | 0.5 Bq/L | |
18。砷煤气炉打不着火 | 0.05(mg/L) | 34。总B放射性 | 1。0 Bq/L |
注:①表中NTU为散射温度单位;②特殊情况包括水源限制等情况;③CFU为菌落形成单位;④放射性指标规定数值不是限值,而是参考水平.放射性指标超过表1—3中所规定的数值时,必须进行核算分析和评价,以决定能否饮用。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水质非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表 1-4
项目 | 限值 | 项目 | 限值 |
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 31。六氯丁二烯 | 0。0006(mg/L) | |
1.硫化物 | 0。02(mg/L) | 32.微囊藻毒素—LR | 0.001(mg/L) |
2.钠 | 200(mg/L) | 33。甲草胺 | 0。02(mg/L) |
毒理学指标 | 34.灭草松 | 0。3(mg/L) | |
3。锑 | 0。005(mg/L) | 35。叶枯唑 | 0.5(mg/L) |
4.钡 | 0.7(mg/L) | 36。百菌清 | 0.01(mg/L) |
5.铍 | 0.002(mg/L) | 37。滴滴涕 | 0。001(mg/L) |
6.硼 | 0.5(mg/L) | 38。溴氰菊脂 | 0.02(mg/L) |
7。钼 | 0.07(mg/L) | 39。内吸磷 | 0.03(mg/L) (感观限值) |
8.镍 | 0。02(mg/L) | 40。乐果 | 0。08(mg/L) (感观限值) |
9。银 | 0。05(mg/L) | 41。2,4-滴 | 0.03(mg/L) |
10。铊 | 0.0001(mg/L) | 42。七氯 | 0。0004(mg/L) |
11.二氯甲烷 | 0.02(mg/L) | 43。 七氯环氧化物 | 0.0002(mg/L) |
12。1,2-二氯乙烷 | 0.03(mg/L) | 44.六氯苯 | 0。001(mg/L) |
13。1,1,1—三氯乙烷 | 2(mg/L) | 45。六六六 | 0。005(mg/L) |
14。氯乙烯 | 0。005(mg/L) | 46.林丹 | 0。002(mg/L) |
15。1,1-二氯乙烯 | 0。03(mg/L) | 催泪动漫 47. | 0。25(mg/L) (感观限值) |
16.1,2—二氯乙烯 | 0。05(mg/L) | 48.对硫磷 | 0。003(mg/L) (感观限值) |
17。三氯乙烯 | 0。07(mg/L) | 49.甲基对硫磷 | 0。02(mg/L) (感观限值) |
18。四氯乙烯 | 0。04(mg/L) | 50.五氯酚 | 0.009(mg/L) |
19.苯 | 0.01(mg/L) | 51。亚氯酸盐 | 0.2(mg/L)(适用于二氧化氯消毒) |
20.甲苯 | 0。7(mg/L) | 52。一氯氨 | 3(mg/L) |
21。二甲苯 | 0.5(mg/L) | 53.2,4,6三氯酚 | 0.2(mg/L) |
22.乙苯 | 0.3(mg/L) | 54.甲醛 | 0。9(mg/L) |
23.苯乙烯 | 0.02(mg/L) | 55.三卤甲烷 | 该类化合物中每种化合物的实测浓度与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不得1 |
24.苯并(a)芘 | 0。00001(mg/L) | 56。溴仿 | 0。1(mg/L) |
25.氯苯 | 0。3(mg/L) | 57。二溴一氯甲烷 | 0。1(mg/L) |
26。1,2-二氯苯 | 1(mg/L) | 58.一臭二氯甲烷 | 0.06(mg/L) |
27.1,4—二氯苯 | 0。3(mg/L) | 59。二 | 0.05(mg/L) |
28.二氯苯(总量) | 0.02(mg/L) | 60。三 | 0.1(mg/L) |
29.邻苯二甲酸(2)乙基乙基脂 | 0.008(mg/L) | 61。三氯乙醛(水合氯醛) | 0.01(mg/L) |
30.炳烯酰胺 | 0。0005(mg/L) | 62。(以CN-计) | 0.07(mg/L) |
注:三卤甲烷包括氯仿、溴仿、二溴二氯甲烷和一溴二氯甲烷共4种化合物。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水质常规检验项目及限值表 1-5
序号 | 项 目 | 限 值 | |
1 | 微生物学指标 | 细菌总数 | ≤80CFU/mL |
总大肠菌 | 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 ||
耐热大肠菌 | 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 ||
余氯(加氯消毒时测定) | 与水接触30min后出厂游离氯≥0。3mg/L或与水接触120min后出水总氯≥0。5mg/L | ||
二氧化氯(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测定) | 与水接触30min后出厂游离氯≥0。1mg/L 管网末梢水总氯≥0.5mg/L 或二氧化氯余量≥0。52mg/L | ||
2 |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 度 | 15度 |
臭和味 | 无异臭异味,用户可接受 | ||
浑浊度 | 1NTU(特殊情况≤3TU)① | ||
肉眼可见物 | 无 | ||
氯化物 | 250 mg/L | ||
铝 | 0.2 mg/L | ||
铜 | 1 mg/L | ||
总硬度(以CaCO3计) | 450 mg/L | ||
铁 | 0。3 mg/L | ||
锰 | 0。1 mg/L | ||
pH | 6。5~8.5 | ||
硫酸盐 | 250 mg/L | ||
溶解性总固体 | 1000 mg/L | ||
锌 | 1.0 mg/L | ||
挥发酚(以苯酚计) | 0。002 mg/L | ||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 0。3 mg/L | ||
耗氧量(CODMn,以O2计) | 3 mg/L(特殊情况≤5 mg/L)②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