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秩序变革
第24卷 第5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4 No. 5 2009年10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Oct. 2009
收稿日期:2009-05-12
作者简介:薛志新(1967~ ),男,河南睢县人,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客户一处经济师.
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秩序变革
薛志新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河南 郑州 450008)
摘 要:剖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讨论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认为金融危机在席卷全球经济的同时,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秩序不同程度的变革,但美元霸主地位仍不可撼动,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投入方面一定要结合国内外环境应冷静观察、量力而行.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体系;国量力而行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 1 金融危机发生原因的深层次剖析
从表面上看,美国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主要是宏观调控力度不当、房地产市场失衡、金融机构推波助澜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但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美国过度消费 + 亚洲过度储蓄”.美国长期以来
探险家天赋倡导超前消费,美国政府为了使这一观念付诸于实际消费,采取了许多政策刺激消费市场,最明显地是美联储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地产和金融业的过渡发展与虚假繁荣.美国的过度消费表现在,对外经济上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 总额达到6%的水平,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单一国际金融体系下,加之美国一贯只看重本国经济利益的做法,这些逆差便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则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但这些美元储备需要寻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2 金融危机反映出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
美国在当今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霸主地位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而确立的.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于1944年倡导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随着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发展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加之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元的国际地位虽有所下降,但美元仍保持着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从实体经济的全球区域来看,作为占全球经济总量四分之一的美国过度消费,而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则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而储蓄过度国家又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储蓄过度国家的长期顺差就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但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的非均衡,是迟早要出问题的.二战以后逐步建立起的以美党员宣誓誓词
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只能在短期起到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很难以适应. 3 国际金融体系是“革命”还是“修补”
3.1 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争夺的现状
在次贷危机发生的初期,英法等欧洲国家想利用美国的金融困境变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使欧洲恢复世界的金融中心地位.但当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后,欧洲大国发现他们自己也深陷其中.当金融大国集团无法解决资金问题时,他们想到了求助新兴国家,于是八国峰会演变为二十国峰会.2008年11月与2009年4月召开的两次G20峰会,除了探讨各国如何通力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外,中心议题就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改革.峰会上,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呼吁增大发展中国家在IMF 中的投票权,同时加强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监管,严格限制美元的滥发行为,同时倡导实现国际中心货币的多元化或是建立新的、统一的全球性金融货币.但很显然,对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的争夺,注定将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博弈.在美国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有所削弱与下降的情况之下,欧盟、日本与新兴经济体基于经济实力成长形成的后发优势,都在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261(2009)05-0052-02
薛志新: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秩序变革·53·
力图争取扩大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的机会.
3.2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体制的冲击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损失的巨额财富大都是经济虚假繁荣的泡沫.对于整个美国社会而言,真正的实体财富并没有减少,只是社会的大量财富由多数人转到了少数人手中.另外,伴随着美国财富的重新洗牌,真正损失的是购买美国信贷的海外资产以及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寄望到美国实现金融“抄底”的风险投资商.他们获取的不是不良资产,就是日益贬值的“有毒资产”,美元贬值的结果让他们的一切投资都变成了“高位买入”,而实际的财富却流入美国本土.美国并不担心金融泡沫的破灭,相反这是一次彻底改革整个社会金融体系的机会,美国金融体制获得了各种恢复健康的“手术机会”.美国真正担心的是社会蔓延的悲观情绪会最终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并进而带来经济低迷乃至衰退.3.3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前瞻
美国目前糟糕的经济局势使得其“单边定调”全球金融政策将变得困难,故全球更深层的合作值得期待,而且当前也有很好的合作氛围.由于美国改变“单边思维”,其更倚重国际合作的政策取向将有望
落实到国际金融秩序具体内容的改革中来.而且深刻的体系革命以及美元在世界货币中心地位的变革,也无疑撼动了美国的核心利益,于是美国吸纳了更多的成员加入“全球救市计划”.正如美国历次经济危机所做的那样,它是希望更多的经济体为其承担危机成本,以便用最少的支出尽快恢复美国经济,从而巩固其金融霸主地位,因此不会允许国际金融体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不同,发端于美国的这场残酷的金融危机,让全球其他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使他们也面临着与美国同样甚至更加严峻的金融形势.所以,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变革美元的中心地位,而是增加对美元的监督与限制,要求美国承担责任,并对他们的美元资产保值做出承诺.同时他们也希望美国的经济恢复,因为对于世界而言,美国需求就是世界需求.由此可以预见的是,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国家提高发言权的需要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但是他们也必须承担美国所开出的成本,如向IMF注资.而美国所享有的16%投票权和一票否决地位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IMF的主席也还会是美国人.
4中国要冷静观察并量力而行
在次贷危机开始在全球蔓延开来时,世界“中国责任论”的呼声便日益高涨.美刊《外交评论》2008年7~8月刊登了美国皮特森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弗雷德·伯格斯登的《平等伙伴关系—华盛顿如何回应中国的经济挑战》一文,作者认为中国已具备一个超级经济大国的实力,却没有承担与之适应的国际经济责任.中国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西方主流国际经济秩序中,而且在许多方面对其构成挑战.因此
必须接纳和拉拢中国进一步融入西方国际经济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中国进行监督、限制并使中国承担国际经济义务.作者进一步提出了“鼓励”中国转变行为方式的方法——构建G2集团,即“中美共管模式”.
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世界并没有到达“中美共管时代”.我国所积聚的金融实力在危机面前仍是脆弱的.国家在金融救市方面的不遗余力,而正表明我们深陷其中.国家不断增持美国国债,表明我们增加内需工作的艰难,只有先恢复美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才能带动我国外贸市场的复兴.与美国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仍然处于追赶阶段,国内经济发展始终不能放松.我们需要一个适宜的国际经济环境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必须去主动承担一些国际责任.但这些责任并不是没有限度的,我们一定要量力而行.
G20酝酿对IMF和世界银行进行改革,这是必需的.但是应该看到,如果只是在投票权微调、增加IMF资金规模等方向上努力,中国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适当增加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大国的基金份额和投票权,从总体上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增加话语权,是一个好的趋势.但不能认为这就是IMF改革的成果,微调投票权对中国而言并无重要的意义.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微调份额,而是改革重大事项需要85%投票权通过的条款.在美国16%的否决权面前,盲目的注资只能是在为他人买单.
20世纪90年代初,同志在国际政治环境恶化、经济困难时期,要我们“冷静观察、沉着应付、
皱蹙的意思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那是告诫国内同志,在危机面前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要有悲观情绪.它告诫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结合自己真正的国际力量和国内环境.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承担国际责任还是国际领导权,都包含有巨大的代价.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不可推卸应当承担的责任,但也没有必要去做过度的国际承诺,更没有必要过早地去争取国际领导权.在没有实质性的能力对现存国际体系作具有实质性的改革之前,中国的重心还应当是放在自身的建设之上.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呵组词组词A[2] 易宪容.“次贷”缘何成“海啸”[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10-08.
[3] 宋鸿兵.金融海啸第二波即将登陆[J].环球财经,2009,
(3):40~48.
[4] 郑永年.G20和中国国际战略的再思考[N].联合早报,初中周记大全
2009-04-07.
[5] 谈儒勇.思考,别了,华尔街独立投行[N].国际金融报,
2008-09-28.
〔责任编辑牛建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