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博大精深、历史悠
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中
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校本国
画课程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国
画的笔墨情趣、体会国画的艺
术魅力,发掘学生的个性、潜
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
展。有人认为国画很难,开课
之前笔者也曾打过退堂鼓,认
为国画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
生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但
是自校本国画课开课以来,笔
者不禁感慨学生在国画学习
中有较高的灵性、悟性,体会
了边教边学、教学相长的乐
趣,同时对小学国画课教学有
了新的认知。
一、国画教学在小学
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国画是儿童“似而不
似”的稚拙体验
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讲究以形写神,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表现的对象形似。齐白石提出: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小学生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在学画的初始阶段恰恰追求“似”,但是因其年龄小,笔墨技法不成熟,又总是画得“不似”。这种“似而不似”的矛盾,正好符合中国写意画的特点与要求。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作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小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小学生天真无邪的想法、大胆的表现手法、稚拙的笔墨技法以及“似而不似”的造型容易形成一种特别的美感。
2.国画的象征性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情感表达方式
国画无论题材、用具抑或构图技法都离不开写“意”表“气”的象征性表现形式。石涛云: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沈周说:“得之目,寓诸心。”由此可见,艺术家都强调内外化一的精神境界,强调内心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创造性地表达心灵情感恰恰是儿童绘画的突出特
征,儿童在早期阶段注重“相似性”,捕捉物
体的特征但又模糊了整体形象,更多的是
渴望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情绪和情感。
“图
画是象征性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系
教授格罗姆说:
“我将绘画定义为一种符号
活动,正是这种创造符号的倾向是人类所
独特的,才使儿童能够留下其精神活动的
记录,并且作为直接经验而超越现实。”
二、国画教学中的趣味性
小学生学国画主要是兴趣使然。如
《彩墨游戏》一课,笔者没有刻意强调技法,
红尘里爱恨一瞬间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重点感受
彩墨游戏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为了
让学生了解国画中纸、水、墨的关系,笔者
让学生用笔蘸不同量的墨画在一张纸上,
用带墨的笔蘸不同量的水画在另一张纸
上,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墨分五,也能
直观地了解水与墨的关系,创作出各种只
有生宣纸上才能出现的水墨效果。清代恽
寿平有云:
“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一种
技巧,又不是单纯的技巧,不过分雕饰而失
去自然的本,笔墨本身也就有了生命的
神采。正是国画笔墨的独特语言让学生迅
速喜欢上国画,一发而不可收。
腹肌锻炼法三、
《彩墨游戏》中的视觉语言
1.画面的结构——点、线、面
看似简单的彩墨游戏,细细品味起来
却包括许多内涵:国画的笔墨技法,如同现
代构成艺术的形、与情感的融合,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设定让学生理解点、线、
面是组成一幅画的构成语言,让学生在
“点”的游戏中体会点的大小、形状、浓淡;
在“线”的游戏中体会线的长短、干湿、轻
重;在“面”的游戏中体会提斗笔、排刷等多
种绘画工具产生的不同效果。这种在游戏
中学习基本技法的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兴趣
浓厚、主动求知,又可以让他们展开丰富的
想象,创造出更多的用笔方法和鲜活生动
的笔墨效果,从而使他们在美的陶冶中净
化心灵、开启智慧。
2.大放异彩的国画颜料
国画颜料中,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
不易退、彩艳丽。看过张大千泼墨泼彩
的人会感受到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带来
的视觉冲击力。在认识颜时,教师可以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混,如,胭脂加酞菁蓝
会变成迷人的紫,藤黄加三青会变成葱
郁的绿,朱磦加藤黄会变成温暖的橙
……很多彩感较好的学生调和出许多
微妙的颜变化,这些颜是学生常用的
蜡笔和彩笔难以呈现出来的。笔墨和颜
的结合让学生“只取远神,不拘细节”,让学
生在彩墨游戏中发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
果。
四、小学生学习国画过程中的传
什么一枝红杏出墙来
承与创新
对于刚接触国画的小学生来说,教师
的示范必不可少。黄宾虹说:
“学艺不可求
脱太早。”国画技法丰富,如果教师在学生
升级鸿蒙尝试后讲解一些技巧,学生就容易在教师
的示范下了解用笔、用墨的方法,这样会让
学生少走不少弯路,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得
到了传承。宋代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
说:
“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他强调画
家的思想、情感在笔墨中的运用。同理,教
师应该在学生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
励他们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心迹”,这样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国画,才会激发学习
兴趣,提高艺术素养,进而加深对中华文化
的热爱。
国画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
泉。做好国画教学工作需要不懈努力。在
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不断探索,让学面试自我介绍
生在快乐中体会国画艺术的无穷魅力,在
传承中弘扬中华艺术瑰宝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清)石涛.石涛画语录.俞剑华,注译.江苏
美术出版社,2007.
[2]谢稚柳.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复旦大学
出版社,2004.
[3](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李甦,译.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学校鲅鱼圈合作校)
编辑杨婷
小学生创意性校本国画课教学研究□
钓钩的绑法董
伟
摘要:国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国画是儿童“似而不似”的稚拙体验,这种“似与不似之间”
的作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小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校本国画课程教学不仅要突出国画的趣味性,还要让学生掌握笔墨特性,更要推陈出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校本国画课程彩墨游戏创新
14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