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历史名人-北宋名臣李迪
北宋名臣李迪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宋军攻克英(今广东英德)、雄(治今广东南雄)三州。二月,进至马径(今广东广州北),以火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军,继攻陷兴王府,刘鋹投降,南汉灭亡。在这一年,北宋的版图又向外扩张了一些,同样在这一年,北宋两代名臣李迪出生了。
李迪先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后因故迁往幽州(今北京西南)。曾祖李在钦为避五代时战乱,举家南迁,定居淮州(今山东哪城县旧城)。所以,宋人称李迪为濮人。
此时,赵宋王朝立国仅十余年,正是草创、发展和上升时期。即位的宋太宗赵匡义兴文教,抑武事,以文致治,加上地方基层组织州县缺官,科举盛兴,仕途向文人广泛开放,学而优则仕,使文风大盛。如此社会风气,李氏家族亦不能外。李迪自幼便从师诵文,孜孜不怠,以求功名。西红柿鸡蛋汤
李迪早年从学于种明逸,以诵文善悟而得种明逸喜爱,赴京师赶考之前,曾恳求种明逸想法引见当世名望公卿,以便得到举荐。种明逸告诉李迪说:“滑州(今河南滑县东)知州柳开,
为当世奇才,你当以书通报姓名求见,以期引荐。”于是,李迪打点行装,赶赴滑州,携其书信求见柳开,并将其所作文章作为初次见面的礼物呈递柳开。深得柳开赞赏,因此留驻柳开门下就学。
柳开(947—1000)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以韩愈、柳宗元继承者自居,主张为文要有助于封建教化,即以孔孟之学教人,提倡古文,反对北宋初期流行的华靡文风。其思想和文风给李迪以极大影响。李迪刻苦而聪慧,性沉稳而有雅度,深得柳开宠爱。一日,柳开出了一道题目,让儿子们和李迪等门客作赋。李迪挥笔而就,柳开一看,惊曰:“此公日后定是国家栋梁之材!”接着令儿子们和其他门客向李迪下拜,说:“苟富贵,毋相忘。”在柳开的帮助下,李迪在士大夫中声誉鹊起。后来李迪位至宰相,原柳开门下客柳某官至侍御史,李迪主动与柳某联烟,令其长子李柬之娶柳某之女,以表示不忘昔日恩师柳开之言。
景德二年(1005),李迪奔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礼部省试。与李迪一样名重于世的贾边也来到京师参加这场角逐。主考官想把两个名士一同录取,谁知,二人却榜上无名,取出卷子一看,原来,李迪的赋押韵不当,而贾边以“当仁不让于师”立论,与朝廷钦定的儒家说教相悖。朝廷中为他们两人当不当录取展开一场论争,最后,宰相王旦认为李迪的
失误属于疏忽,其过可以宽恕;而贾边独树一帜,另立新说,此风不可助长,否则,日后士子步其后尘,科场条规势必大乱。结果,取李迪而黜贾边。李迪通过了省试,接着参加殿试,举进士第一,钦点状元,真宗赐琼林宴。授官将作监承,后外任徐州、充州通判。回京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又出任三司盐铁判官。真宗欲东封泰山,又把李迪派往管辖泰山、曲阜胜地的充州任通判。其间因小事失当,滴监海州税。
不久,改右司谏,起知郸州,召纠察在京刑狱,迁起居舍人,安抚江、淮,以尚书员外郎为三司盐铁副使,摧知制浩。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赵恒所担忧的外部威胁暂时缓解,难好大喜功的心理,遂假称“天书”降临,东封泰山。大驾路过亳州(今安徽亳州),真宗闻悉亳州“盗贼”横行,打家劫舍,剽掠城邑,屡次围剿皆未能平息,遂命李迪出知亳州平息“盗贼”。李迪奔赴亳州上任。他暗中派人追踪察访,探得盗贼的聚散地和活动规律,亲率精锐官兵围捕,擒获甚多,亳州从此下来。
刚归朝中,适逢吐蕃叻厮锣部叛乱,真宗担优关中,将李迪召回京师,进封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治所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长安城中多无赖流氓,整天滋事
犯法,无人敢管,李迪奏请后,抓捕了一批罪大恶极者,监送京师,长安城遂安。后迁任陕西都转运使,召进京任翰林学士。
一天,李迪刚从官衙归家欲洗澡,忽朝廷传旨诏对内东门,李迪匆匆更衣应对。真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呈上的一年收人支出账目让李迪看,因当时连年蝗灾、旱灾迭加,民不聊生,问用何法解决。李迪请发宫中内藏库以佐国用,认为赋敛宽松一些,不要再加重民众负担。真宗曰:“联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侯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李迪对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李迪的两项建议均得到真宗的认同。
此议一是可以看出宋真宗对李迪的倚重,二是可看出李迪体恤民情,是个好官。李迪又说:“陛下东封时,救所过毋伐木除道。即骚舍或州治为行宫,裁令加涂坚而已。及幸汾、毫,土木之役,过往时几百倍。今蝗旱之灾,殆天意所以做陛下也。”直言敢谏,略见一斑。真宗也认为他说的很对。
另一天,又召对李迪龙图阁,命李迪起草诏书,缓慢地对李迪说:“曹玮在秦州,屡请益兵,未及遣,逮辞州事,第怯耳。谁可代玮者?”李迪停笔对曰:“玮知确厮哆欲人寇,且窥关中,故请益兵为备,非怯也。且玮有谋略,诸将皆非其比,何可代?陛下重发,岂非将上
玉皇圣号,恶兵出宜秋门邪2今关右兵,可分兵赴玮。”真宗因问关右兵情况,李迪答曰:臣向在陕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真宗亲自从李迪囊中取出册本,令宫中官取来纸笔,李迪言某处某处应留兵多少,余下兵将全部赴西部边关。真宗环顾左右,感叹地说:“真所谓颇、牧在禁中矣。”未过多久,口角厮哆果然进犯边境,秦州
正待出兵,真宗又召李迪问曰:“玮此举胜乎?李迪五一放假2022安排时间表对日:“必胜。”过了没几天,奏报至京,曹玮与敌战于三都谷,果然大胜。真宗问李迪:“卿何以知玮必胜?”李迪说:“口角底哆兵远来,使谍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会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敌至,是以逸待劳也。臣用此知其胜。”自此,真宗益发对李迪器重,准备重用。
天禧元年(1017年)九月,李迪升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副宰相),时年46岁。12年间从一从八品州判升为朝中正二品大员。时宋仁宗为皇太子,真宗欲任李迪太子太傅,李迪因太宗时未曾立太保、太傅,只兼太子宾客。真宗诏令太子以师傅礼待李迪,加任礼部侍郎。
天禧四年(1020年)六月,寇准罢相,真宗欲让李迪出任宰相,李迪固辞,经太子力请,方拜吏部青少年奶粉排行榜10强侍郎兼太子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这是
李迪首次拜相
五保户
当初,真宗患病,难理朝政,宰相寇准提议皇太子总揽军政大事,李迪赞同其策,参知政事丁谓以为不便,说:“以后皇上身体康复,朝廷关系如何处置?女人面相图”李迪说:“太子监理国事,古已有之。”二人力争不已。终于皇太子获准于资善堂处理日常事务,大事听旨于真宗。丁谓为失败耿耿于怀。寇准既贬,丁谓亦升位宰相,擅权用事,排挤打击忠良之士。李迪愤然对同列官员说:“迪起布衣至宰相,有以报国,死犹不,安能附权悻为自安计邪!自此二人矛盾更加激化。
一次朝廷议中书门下及枢密院二府皆进秩兼东宫官,丁谓力议,李迪以为不可。丁谓又欲引林特为枢密副使,李迪又公然反对。二人忿争于廷前,真宗当廷不能决。第二天,真宗御驾长春殿,出制书谓辅臣曰:“此卿等兼东宫官制书也。”丁谓加门下侍郎兼太子太傅,李迪加中书侍郎兼尚书左承,依前任太子少傅。朝廷明显扬谓抑迪,以往宰相无任左垂一职的。李迪进日:“东宫官属不当增置,臣不敢受此命。宰相丁谓周上弄权,私林特、钱惟演而嫉寇准。特子杀人,事寝不治,准无罪罢斥,惟演姻家使预政,曹利用、冯拯相为朋党。臣愿与谓俱罢,付御史台幼正。”真宗又气又急,大怒,留制不发,贬丁谓为户部尚书,李迪为户部侍郎。未久,丁谓复诏为相,李迪出知邪州。
宋真宗崩,仁宗即位,刘太后参预政事。当初刘太后立皇后时,李迪数上疏谏阻,刘皇后探深记恨在心。此时丁谓再进谗言,再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以李迪朋党附会,贬为衡州团练副使。丁谓命人跟踪迫害,幸赖部下邓余护送安抵衡州
朝中有人对丁谓说:“迪若贬死,公如士论何?丁谓却说:“异日诸生记事,不过日`天下惜之’而已。”后丁谓败露,李迪复起为秘书监、知舒州,历知江宁府、充州、青州,复为兵部侍郎、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刘太后垂帘听政,对李迪说:“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李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后听此言,亦一笑泯恩仇。
明追二年(1033年)正月,以尚书左丛知河阳皇宫电视剧,迁工部尚书。同年三月,刘太后,李迪被召进京,为资政殿学士、判尚书都省。
未过几天,李迪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这是李迪第二次居相。
景佑二年(1035年)二月,知充州范讽被庞籍弹,仁宗命李迪、吕夷简二宰相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共同审理。因范讽在李迪知邪州时,曾任邪州通判。故吕夷简密奏仁宗
说李迪党庇范讽,仁宗不辨清,即将李迪罢相为刑部尚书、知毫州,改知相州。既而复召为资政殿大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留京师。李迪与吕夷简的矛盾更加激化。后又降为太常卿、知密州。又迁刑部尚书、知徐州,在徐州任上时间较长。改户部尚书、知充州。后复拜资政殿大学士。
西夏李元昊攻延州,延州武备薄弱,守将均设法逃避。李迪不顾高龄,请求守边。仁宗赞许李迪的爱国壮志,但不同意他守边打仗。任李迪为彰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徙青州。庆历元年(1041年),李迪70,乞告老还乡,遂以太子太傅致仕(退休),归居蹼州。后其子李柬之任侍御史知杂事,数次接李迪来京师居住,仁宗遣使多次慰问,并欲召见,均被以疾辞谢。
庆历七年1047年)十月,李迪年7岁寿终辞世。赠司空、侍中,溢文定。仁宗亲写御书篆其墓碑曰:遗直之碑。又改所葬邓侯乡为遗直乡。墓在今山东哪城县城北青山下。李迪有子日柬之,有侄肃之、承之、及之,有孙孝基、孝寿、孝称,《宋史》均有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