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
清明节晚上能出去吗班级:08级装潢环艺班
学号:200821130443办公室主任先进事迹
姓名:周桓屹
初中学历上大专自评分:85
俑,也即人偶,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为普通的一种随葬明器。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到清代初年销往绝迹,延续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各类俑像数量相当巨大,质地多种多样,有陶、泥、木、银、铜、石、瓷、铅、铁等。造型形象则伴随历史的演进尚不断嬗变扩展,有奴仆俑、仆役俑、侍从俑、武士俑、歌舞伎乐俑、镇墓俑、文吏俑、武官俑、士卒俑、部曲俑、天王俑、力士俑、四神俑、生肖俑、仪仗俑、压胜俑等等,还有鞍马、牛、骆驼、虎、熊、猴、猪、羊、犬、鸡、鸭等动物,品种繁多,举不胜举。俑,在产生和使用它的时代可能并不重要,然而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历史的载体,不仅极其珍贵,而且具有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俑,即是古代人物雕塑,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
同社会阶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民族的人的造像,是古代工匠根据随葬要求,依照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那个行当的人物创造的。这一特征也使古人中“下人”的形象以随葬俑的形式保存下来。而各个俑的造型形象,雕塑手法,也体现了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和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俑的形成、发展、衰败史中,秦汉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随葬俑在秦代空前发展,其中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兵马俑,随葬了陶制的、大小与真人真马相同的兵马俑7000余件,还有驷马战车,排列成雄伟壮观的军阵,其磅礴气势和宏大规模,真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奇迹。而汉代俑的随葬益加普通,进入其第一个发展高峰。庞大的军阵依然存在,但俑的形体大大缩小,形象则较秦俑更为生动。大量服务于墓主人生活的家内奴仆俑的出现,是两汉时期随葬俑的突出特点。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的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在随葬俑的整体比较上来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的制作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各具
自己的特点。秦始皇执政,肃法清纪,严纪明律,言必行,行必果,刑明鼎而执法峻,整个社会崇尚严谨、务实、本份,忠实于原来面目,这种大气候决定了秦朝的居民在艺术欣赏和创作方面推崇写真和手法严谨。这就形成了秦代雕塑的第一个鲜明的特点:严格的模拟现实。例如秦俑坑里出土的陶马陶俑,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形貌服饰皆仿原物,举凡花样繁多的发簪,连缀甲片的皮筋,扣接革带的带钩,绑系腿部的裹腿,系在鞋背上的鞋带,穿纳鞋底的针眼,马匹上披挂的马鞍等等,无一不是以一丝不苟的刻画来表现的。在崇尚务实写真的前提下因人物本身的性格、年龄、气质、身份、长相的不同,秦时的匠人对以上诸种情景都要反映出来,于是产生了秦时雕塑的第二个鲜明的特点:造像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如秦俑坑里的各种俑,为了表现其彼此之间的不同,匠人首先从职务上将其进行区分,于是便有了军吏俑、著甲步兵俑、轻装甲步兵俑、立式俑、蹲式俑、骑兵俑等等;其次,匠人又从眉眼、胡须、鼻翼、嘴唇等细部来刻画人物的个性。由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权财集于一身,国家拥有巨大的财力物力,在这个背景下,秦时雕塑又形成了第三个鲜明的特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在汉景帝时期,各地都封刘氏郡王,刘氏诸王除一定的赋税外,一般都不向国家交纳其他赋税,这就决定了西汉国家财政收入不如秦廷。由这一点决定,汉时雕塑规模不如秦时宏大,气势不如秦时磅礴。汉阳陵
中虽然也有兵马俑,但数量上不如秦陵,雕塑尺寸也小于秦俑,制作工艺上也不如秦俑精湛。这是汉阳陵俑不同于秦陵俑的第一特点。汉景帝时期,政策开明,没有严刑峻法威胁居民,思想不再受到过重的制约,于是雕塑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较为活泼的风格,出现了小巧、精致和生动。如塑衣式彩绘跽坐女俑表现了精致,陶鸡、园廓方孔的铜钱表现了小巧。这是汉阳陵俑的第二个艺术特点。西汉时期,人们开始将阳间的的一切搬入地下,这就使得雕塑题材变得丰富起来,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陶灶、兵器、衣饰、货币以及大量的动物陶俑。这个可以视为汉阳陵俑的第三个特点。或许是发掘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政治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汉阳陵俑中,用于雕塑的原材料较之于秦代为多。在秦陵的兵马俑中,目前仅发现了铜质、陶质两种材料,而在汉阳陵中则发现了铜、陶、石、木等材质。这可视为汉阳陵俑的第五个艺术特点。
下面将用几个具体的俑例来比较一下汉阳陵俑与秦陵俑的区别。
秦陵一号兵马俑坑与汉阳陵兵马俑
秦陵一号兵马俑坑是秦陵中出土兵马俑最多的俑坑:出土陶俑、陶马约2000件,木质战车20乘,各种青铜兵器40000余件。有人做过推测,如果全面揭晓,则一俑坑将出土6000件
左右的兵马俑、战车40乘。在数量及规模上,汉阳陵兵马俑是远远不及的,共500余件,通高也只有秦俑的三分之一,68厘米。但是两兵马俑放在一起比较,却又许多有趣的问题:一,秦俑坑里,车马俑居于核心地位,骑兵俑的数量较少,居于次要地位,而在汉阳陵中车马俑数量很少,骑兵俑自己已经布成了严整的方阵。说明秦时作战是以战车为核心的,而至汉景帝时期已经发生了变化,骑兵已居于主要地位,而战车则退居次要地位。二,秦俑坑里,骑兵俑装备极好,多数骑俑身着铠甲,而且是重装装束,而在汉阳陵俑坑中,除了少数指挥俑之外,绝大部分骑俑都只是穿短褐,不穿铠甲。发生这种变化,似应从部队的组成发面来考虑,汉景帝时,广大平民百姓也参加到了骑兵的行列,他们或能装备起马匹,但无力装备铠甲。三,从艺术角度来理解,秦时锁塑造的马匹形象大多强调其浑圆、肥壮,故腿粗,足短,头前伸、尾下垂,这种马匹的特点是亦善走、亦善奔,是一种拖车。乘骑皆适宜的马匹,而汉阳陵中所塑造的的马匹形象则发生了变化,其臀高隆、头高昂、腿细长、马嘴怒张,这是一种极善奔跑的跑马形象。四,另外一个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秦俑所塑造的马匹形象与陶俑的形象是仿真的、等比例的,而在汉阳陵中,马匹与骑俑的比例是失调的,马匹过大,人物较小,这是由两个不同时代的不同创作艺术所决定的,秦时强调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而汉景帝时酝酿着诞生一种新的、非现实主义的
写意手法,这种变化对后世有明显的影响。五,秦俑是在一种政治高压的气氛中生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力图表现的是庄重、压抑、严肃、认真和铁的纪律,所塑造的人物或个个紧绷个脸,如各式甲俑,各个心怀忐忑,个个低眉吹目,画面没有给人以任何轻松格调的东西,而通过汉阳陵中的陶俑,我们就感到了另一种情景,这些陶俑神情悠然自得,颇为放怀,似乎无忧无虑。汉景帝时期的文景之治,整体居民的思想、情绪、环境不似秦时那么紧张和压抑,而是比较宽松。两座陵墓的兵马俑给人的感受与历史上当时的政治气氛之完全吻合的。
秦始皇陵与汉阳陵中的动物俑
不论是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还是布置精巧的汉阳陵,里面除了造型各异的士兵俑之外,还有一部分不可或缺的陶俑——动物俑。在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出土的马俑头,通首高172厘米,身长200厘米。是一匹完整马匹的一部分。此马与真马大小相似。双耳高耸而前突,表现出神情机警;马匹脖子上的鬃毛大多都被有意剪去了,这使人感到马匹特别精神。在陶马的头上,匠人特意留下一撮马鬃,而又将这撮马鬃从双耳之间梳出,再分成左右两股分叉翘起使得马匹既精神,又漂亮。从整个形体上看,秦人对马匹的雕刻是及其认
真的,他们用曲形阴线来刻画眼皮、鼻翼、口角等处的折纹;眼珠的周围刻缕较深,用意在于使眼珠突暴而起,像是铜铃一样,这样可以使双目显得熠熠有神。显而易见,秦朝的匠人对马匹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只用一些简练的的刻画手段就将马鼻、马嘴、马的鼻翼刻画的栩栩如生。在秦俑坑中马俑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马俑分为两种。一种是拉战车的马俑,一种是骑兵所骑的马俑。这匹马俑从备有鞍靴及附近出土的物品分析,应该是用于乘骑的战马。而在汉阳陵的考古中发现,汉阳陵中除了人俑,马俑之外,还多了许多不同的动物俑。彩绘陶鸡分雌雄两种。公鸡长16.4厘米,高14.4厘米,母鸡长14.6厘米,高12.3厘米,通体彩绘,彩艳丽。公鸡朱红高冠,黑、红、黄三羽毛丰满轻盈,双足纤细但强劲有力,昂首翘尾作啼鸣状。母鸡双眼圆睁,尾短、无冠,作勾首栖息状,线条流畅传神,极富生活气息。陶狗长30厘米,高20厘米,两耳直竖,双目略外鼓,嘴巴较粗短,身躯肥硕,四肢粗壮,尾巴上卷。造型生动,刻画传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神态。陶山羊身长39厘米,高29厘米。灰陶质,局部保留有白彩绘痕迹。柱形腿,扁圆身躯,竖耳,胡须下垂,小尾上翘,神态自若。头上的木质犄角已朽,留有插角的两个圆孔。陶绵羊身长岳阳楼记翻译36.5厘米、高44厘米。身躯肥胖,四肢细长,两耳斜垂,口微张,臀肥大,尾下垂。神态安详,呈现出一幅温顺可爱之态。在两座陵墓之中,虽然都有动物却是表达了不
同的意义。秦始皇陵中的马俑是为了表现秦始皇统治下的军队的威武雄壮,因此马的形态高大威猛,马的形象刻画得深刻而又充满战斗力。而汉阳陵中的动物反映了当时墓主人的生活形态,等同于是将汉景帝是的生活方式,生活情境搬进了墓地中,表现了一片安宁祥和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动物的雕刻上更为柔和放松,艺术形式更为贴近生活。
秦始皇陵与汉阳陵中的武士俑
出土于秦始皇陵2号俑坑的立射武士俑,高smile的意思195厘米,是一个比现代人还要高大的英勇武士形象。立射武士俑因其采用立姿射箭姿势,故而得名。身上没有穿铠甲,而只是穿了一件短褐,这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数千件陶俑中是极为罕见的,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短褐长及膝右掖衣,短褐的领子与其他俑的领子大体相同,只是款式更典型,为等腰倒三角形状。中国古代居民的服装,特别是上衣,在宋代以前基本上是没有翻领的,和所有古代中原人的服饰一样,这种短褐也是没有设计翻领的。与所有的兵俑一样,在这个俑的脖子上也系了一根汗巾,汗巾以左叠压形式掖在褐领内。袖子平口,长及于手腕,腰间松松地扎系了一条宽带。此俑头略略侧偏,下颌微微外突,双目注视前方,看看有没有敌人出现;头顶上扎高,使用的是盘扎法。双膝微微外曲,右足前伸,左足微微横摆,双足
呈丁字形而立足上穿平底皮鞋,小腿肚上裹护胫。他的左臂下垂,左手自然张开,手指指背朝外;他的右臂向内弯曲,手掌平抬,掌心向下,手指前伸;整个形态很像在打太极拳;从其姿势,以及身边出土的铜剑镞,人们一致认为,这个俑是一个弓箭手。而汉阳陵出土的着衣式武士俑,腰部弯曲,背部似乎背负沉重物,作行走状。头发由额际中分至后脑,再上折编织于头顶绾髻,横插笄,笄已朽,孔犹在。肩部两侧有竖直的圆面,中间有0.9黄金渔场之radio star厘米的圆孔横向穿过胸腔,此即当初安装木质胳膊之处。因深埋地下,年代久远,致使衣物腐朽,木臂成灰,今天以裸体断臂状态面世。陶俑虽形体较小,但造型准确,生动逼真,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两者均为军队中的武士形象,不过秦陵内的立射武士俑全身为陶制,形象深刻,表情肃穆,让人感觉这不仅仅只是一件俑,而是一个威武的勇士,让人肃然起敬。而汉阳陵中的着衣式武士俑却更贴近人物的真实性,虽然木质的手臂被岁月腐蚀了,但是缺了手臂的武士却让人存在更多的瞎想。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都是世间仅存的历史瑰宝,它让我们窥见了历史的一角,让我们能从它们身上分析出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他们的技术水平到达了怎样的一个高度,他们的审美眼光与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差异。或许只有走近它们,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它们,真正的了解它们的艺术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