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张牙舞爪——说“牙”
细说汉字:张⽛舞⽖——说“⽛”
朱英贵
成语“张⽛舞⽖”意谓张开⽛,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可见凶猛动物的“⽛”与“⽖”都是对付敌者、捕获⾷物的利器。“⽖⽛”本是⼀个褒义词,《汉书·李⼴传》:“将军者,国之⽖⽛也。”这是在夸奖将军的威武勇猛。那么,这个“⽛”字也就应该是⼝腔所有⽛齿中最为锐利的部分。“⽛”字的具体所指究竟是什么?它的构字理据⼜是如何?本⽂就来谈谈这个“⽛”字。
⼀、“⽛”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字未见甲⾻⽂字形,⽬前所能够见到的最早初⽂是西周晚期的⾦⽂。
从上图所选的两个⾦⽂字形可以看出,上⼀个字形(《殷周⾦⽂集成》4467)取⾃西周晚期的師克盨,象直视上下⽛齿咬合之形;下⼀个字形(《殷周⾦⽂集成》4213)取⾃西周晚期的真敖簋,象侧视上下⽛齿相错之形。因此“⽛”字应该是⼀个象形字。
两个战国⽂字(⼤篆)的“⽛”字有所繁化,都在⾦⽂字形的下部增加了表⽰正⾯⽛齿的“齿”形符号,旨在
使“⽛”的字义更加明确,意在显⽰“⽛”是位于“齿”两侧后⾯的⽛齿。如果要认定它的构字理据,则其构形应为从“齿”省、“⽛”声的省形的形声字。
说⽂古⽂取⾃战国⼤篆,其构字理据与战国⽂字⼀脉相承;《说⽂》⼩篆的“⽛”字⼜恢复为⾦⽂的构形,并且进⼀步线条化与规范化。
“⽛”字的⼩篆字形经过⾪变和楷化以后,便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字,其初⽂的构字理据已经模糊不清了。
《説⽂解字》卷⼆⽛部:“⽛,牡⿒也。象上下相錯之形。凡⽛之属皆从⽛。 ,古⽂⽛。”
许慎的解释⼤致意思是:“⽛”,就是牡⿒。它的字形像⽛齿上下相错之形。⼤凡跟“⽛”的意义相关的字,都可以采⽤“⽛”作为表意偏旁。“ ”字,是“⽛”字的古⽂写法。
许慎的解释应该是不错的,然⽽后⼈多不能理解其中“牡⿒”的含义,因此关于“⽛”究竟是指⼝腔中哪些⽛齿则在理解上颇有分歧。
清代段⽟裁《說⽂解字注》对《说⽂》“牡⿒也”的补充解释颇具影响⼒,他认为“牡”字系“壯”字之误,故“牡⿒也”当为“壮⿒也”。其原⽂如下:
“壯各本譌作牡,今本篇、韵皆譌。惟⽯刻九經字樣不誤,⽽⾺⽒版本妄改之。⼠部⽈:壯、⼤也。壯⿒者,⿒之⼤者也。統⾔之皆偁⿒、偁⽛;析⾔之則前當脣者偁⿒,後在輔⾞者偁⽛。⽛較⼤於⿒,⾮有牝牡也。”
这段段⽒所解的⼤致意思是:“⽛”就是壮⿒,“壯”字各种版本的字数都错讹为“牡”字,就连今本的《⽟篇》、《类篇》、《⼴韵》、《集韵》等重要字书也都是错的,唯有⽯刻的《九经字样》没有错误,然⽽其⾺⽒版本(两淮马裕家藏本)⼜妄改之。其实“壮”就是“⼤”的意思,⽽壮⿒就是⼤齿(俗称⼤⽛)。⼝腔中的⽛齿,笼统地说,可以称作“齿”,也可以称作“⽛”。要是分开来说,那么前⾯对着嘴唇的称作“齿”,后⾯跟輔⾞相依的称作“⽛”。“⽛”⽐“齿”⼤,所以叫壮⿒(⼤齿),并没有牝牡(母的或公的)之别。
这种解释似乎也有道理,然⽽段⽒忽略了⼀个重要前提:许⽒《说⽂》对“⽛”字最关键的解释只有“牡⿒”两个字,这么重要的信息怎么可能会是⼀个错别字呢?
因此针对段⽟裁《说⽂解字注》依《九经字样》改为“壮齿”的做法,清代学者徐灏在《说⽂解字注笺》(此书是对段⽟裁《说⽂解字注》的进⼀步注释)中说:“段未知其义也。⼝龂⾻齐平者谓之齿;左右锐者谓之⽛,故⽈牡齿,亦谓之虎⽛。”
原来,哺乳动物(包括⼈类)的⽛齿有三种类型:⼀是门齿,宽⽽薄,位于⼝腔前部,⽤以咬断⾷物;
⼆是⾅齿,⼤⽽凹,位于⼝腔两侧后部,⽤以嚼烂⾷物;三是位于门齿和⾅齿之间的牡齿,俗称⽝⽛,圆⽽尖长,位于⼝腔两侧中部,⽤以咬住和撕裂⾷物。
如果按照现代⽣理解剖学对⼈的⽛齿按形态及功能分类则是这样的:
(1)切⽛:位于⼝腔前部,共8个,其主要功能为切割⾷物。
(2)尖⽛:位于⼝⾓处,共4个,⽛冠粗壮,⽛根长⽽粗,主要功能是为穿刺和撕裂⾷物。
(3)前磨⽛:⼜称双尖⽛,位于尖⽛之后,磨⽛之前,共8个。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协助尖⽛撕裂及协助磨⽛捣碎⾷物的作⽤。
(4)磨⽛:位于前磨⽛之后,共12个,结构复杂,作⽤是磨碎⾷物。切⽛和尖⽛位于⼝腔前庭前部,⼝⾓之前,合称为前⽛;前磨⽛和磨⽛位于⼝⾓之后,合称后⽛。
2016河北高考愚以为,古⼈所谓的“齿”应该相当于现代所称的“切⽛”,古⼈所谓的“⽛”应该有⼴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如果按照⼴义理解,则“齿”以外的都属于“⽛”,“⽛”是⽤来咬嚼的,“齿”是⽤来切断的,固
有“咬⽛切齿”⼀说。如果按照狭义理解,则“⽛”⼤致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尖⽛”和“前磨⽛”,古⼈称之为“牡齿”,⽽现代所称的“磨⽛”(后磨⽛)。则古⼈称之为“⾅齿”。
显然,许慎《说⽂解字》中对“⽛”字的解释,是使⽤“牡齿”这个概念来解说的。那么,何谓“牡齿”呢?因为它的形状尖锐,⼜如牡器(雄性),故称之为“牡齿”。这种⽐喻性的命名,正如锁器的两部分,⼊者称“牡”,纳者称“牝”,亦如⽊匠有公榫母榫之称,⼯匠有螺钉螺母之称,可见⽤“牡齿”来解释“⽛”是⽆误的。
综上所述,“⽛”字的构字理据是象⼝腔两侧上下⽛齿切合之状,它的造字本义当为位于门齿之后的尖⽛或磨⽛(牡齿或⼤⽛)。
excel下拉菜单怎么做
⼆、“⽛”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字的造字本义当为位于门齿之后的尖⽛与磨⽛(牡齿或⼤⽛)。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例如:“谁谓⿏⽆⽛?何以穿我墉?”(《诗·召南·⾏露》)朱熹集传:“⽛,牡齿也。”再如:“⽪⾰、齿⽛、⾻⾓、⽑⽻,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孔颖达疏:”颔上⼤齿谓之为⽛。”⼜如:“左车第⼆⽛,⽆故动摇脱去。”(唐`韩愈《与崔书》)
“⽛”字由此造字本义可以朝着多个⽅向产⽣引申义,有些引申义还有下⼀层级的引申义,下⾯分别加以例释。
其⼀,表⽰牡、雄壮的意思。例如:“牡⽈豭、⽈⽛。”(明·李时珍《本草纲⽬·兽⼀·⾗》)
其⼆,⽤作⽛齿的通称。例如:“靥辅奇⽛,宜笑嘕只。”(《楚辞·⼤招》)蒋骥注:“奇⽛,美齿也。”再如:“起⾝之后,刷⼀回⽛延了⼆⼗分钟。”(叶圣陶《⽕灾·云翳》)
由此⼜可产⽣下列⼀些引申义:
⼀是表⽰咬的意思。例如:“王见⼤王之狗,卧者卧,起者起,⾏者⾏,⽌者⽌,⽏相与⽃者;投之⼀⾻,轻起相⽛者,何则?有争意也。”(《战国策·秦策三》)鲍彪注:“⽛,⾔以⽛相噬。”再如:“两虎相⽛,知掣者全。”(汉·扬雄《太⽞·争》)⼜如:“但闻狺、⽛、啮、诟、嚼⾻之声,如胡⼈语⾳⽽⼤骂⽈:‘贼秃奴!’”(《太平⼴记》卷三五七引《河东记》)
⼆是称形状像⽛齿的器物。例如:“佩⽟有冲⽛。”(《礼记·⽟藻》)孔颖达疏:“所触之⽟,其形似⽛,故⽈冲⽛。”再如:“钩弦者⽈⽛,似齿⽛也。”(《释名·释兵》)⼜如:“钟⿎楼翼其左右,檐⽛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宋·林景熙《蜃说》)
三是特指象⽛。例如:“琉璃作碗⽛作盘,⾦⿍⽟⼔合神丹。”(南朝·宋·鲍照《代淮南王》诗)再如:“秋垂妆钿粟,箭箙钉⽂⽛。”(唐·李贺《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三)⼜如:“其私印⽤⽛,始于宋时。”(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玩具·印章》)
其三,⽛旗(军中将旗),古代军中旗竿上饰有象⽛装饰的⼤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作仪仗。
例如:“⼽⽭若林,⽛旗缤纷。”(《⽂选·张衡〈东京赋〉》)薛综注:“兵书⽈,⽛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出,建⼤⽛旗,竿上以象⽛饰之,故云⽛旗。”再如:“别都王⽓半空紫,⼤将⽛旗三丈黄。”(宋·陆游《将⾄⾦陵先寄献刘留守》诗)⼜如:“兀的是还你魂的⾼车驷马。那的是取你命的⼤纛⾼⽛。”(元·狄君厚《介⼦推》第三摺)
中国好声音 歌曲由此⼜可产⽣下列⼀些引申义:
⼀是古称军中长官住所。例如:“重华⼤悦,以艾为中坚将军,配步骑五千击秋。引师出振武,夜有⼆枭鸣于⽛中。”(《晋书·张轨传》)
⼆是表⽰扎营,驻军。例如:“(乌介可汗)⽛于塞上,遣使求助兵粮。”(《旧唐书·李德裕传》)再如:“靖进屯恶阳岭,夜袭颉利,颉利惊,退⽛碛⼝。”(《新唐书·突厥传上》)
三是古代官署的称呼,后多作“衙”。例如:“武后尝出⾦币,命宰相、南北⽛⾂举善射五辈,
中者以赐。”(《新唐书·泉献诚传》)再如:“太宗⼤怒,谓⽞龄等⽈:‘君但知南⽛⽿,北门⼩⼩营造,何预君事耶?’⽞龄等拜谢。”(宋·洪迈《容斋随笔·魏明帝容谏》)
四是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王庭的称呼。例如:“及突厥摄图请婚,周以赵王招⼥妻之。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神庆送千⾦公主⾄其⽛。”(《北史·长孙晟传》)再如:
无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
“(何⼒)乃阅精骑千余,直捣其⽛。”(《新唐书·契苾何⼒传》)⼜如:“和林者,⼤漠之北,杭爱⼭之南,鄂尔坤河之西北,回纥旧建⽛之所。”(清·魏源《圣武记》卷三)
五是指⽛板。始为象⽛制,后多⽤檀⽊制。例如:“安得春莺雪⼉辈,轻拍红⽛按舞。”(宋·刘克庄《贺新郎·⽣⽇⽤实之来韵》词)
其四,指⽛⼈或⽛⾏。例如:“有⾃贸易不⽤市⽛者,验其私簿,⽆私簿者,投状⾃集。”(《旧唐书·⾷货志下》)再如:“宁王⽅集宾客宴话之际,鬻马⽛⼈曲神奴者,请呈⼆马焉。”(唐·薛⽤弱《集异记·宁王》)⼜如:“等鱼⽛主⼈不来,未曾敢卖动,因此未有好鲜鱼。”(《⽔浒传》第三⼋回)
其五,通“芽”或“伢”。主要有如下三种⽤法:
⼀是通“芽”,意谓萌芽,萌⽣。例如:“利端始萌,害渐亦⽛。”(《后汉书·蔡邕传》)再如:“驺虞翳于冥昧,朱华⽛⽽未秀。”(晋·葛洪《抱朴⼦·吴失》)⼜如:“祸隙已⽛,败不旋踵矣。
”(《新唐书·长孙⽆忌传》)
⼆是通“芽”,意谓植物的幼芽。例如:“以铜铛盛⽔,于⽕上微煮⾲⼦,须臾⽛⽣者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再如:“何时科⽃⽣,草根已吐⽛。”(宋·梅尧⾂《初闻蛙》诗)
三是通“伢”,意谓⼩孩⼦。例如:“浴⼉毕,落胎发,遍谢坐客,抱⽛⼉⼊他⼈房,谓之‘移窠’。”(宋·孟元⽼《东京梦华录·育⼦》)再如:“王⽼师,我们细⽑⽛⼦在你们学堂⾥还听话
不?”(张天翼《谭九先⽣的⼯作》)
其六,指车辋,车轮的外周部分(读作yà)。例如:“毂也者,以为利转也;辐也者,以为直指也;⽛也者,以为固抱也。”(《周礼·考⼯记·轮⼈》)郑⽞注引郑司农⽈:“⽛……谓轮輮也,世间或谓之罔。”罔,“辋”的古字。孙诒让正义引阮元⽈:“辋⾮⼀⽊,其曲须揉,合抱之处必有牡齿以相交固,为其象⽛,故谓之⽛。”
由此有可引申指器物的外沿或雕饰的突出部分。例如:“(丰⼉)说道:‘我们奶奶说了:外头的⾼⼏⼉怕不够使,不如开了楼,把那收的拿来使⼀天罢……’李纨道:‘好⽣着,别慌慌张张⿁赶着似的,仔细碰了⽛⼦!’”(《红楼梦》第四⼗回)
50字左右运动会加油稿免费
根据上⾯对“⽛”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如下(⽰意图中的横直线表⽰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字⽂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字的相关成语⽐较多,其中“⽛”字的含义⼤致可区别为指称⽛齿和喻指⾔辞两种情形。其⼀,“
⽛”字表⽰⼈或动物的⽛齿。例如:
齿⽛春⾊——形容爽朗地⼤笑,露出美感的⽛齿。语见宋·陶彀《清异录·作⽤》:“娄师德位贵⽽性通豁,尤善捧腹⼤笑。⼈谓师德笑,为齿⽛春⾊。”
虎⼝拔⽛——从⽼虎嘴⾥拔⽛。⽐喻做⼗分危险的事情。源⾃⾦·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猛虎⼝中敲⽟齿,骊龙颔下夺神珠。”
青⾯獠⽛——青⾯:脸上泛着青⾊;獠⽛:露在外⾯的长⽛。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的⾯貌。现形容⼈⾯貌极其凶恶。语见明·张岱《⽔浒牌序》:“吴道⼦画地狱变相,青⾯獠⽛,尽化作⼀团清⽓。”
⽝⽛交错——错:交叉,错杂。⽐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那样参差不齐。也⽐喻情况复杂,双⽅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源⾃《汉书·中⼭靖王传》:“诸侯王⾃以⾻⾁⾄亲,先帝所以⼴封连城,⽝⽛相错者,为盘⽯宗也。”
咬⽛切齿——切齿:咬紧⽛齿,表⽰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抑制住。语见元·孙仲章《勘头⼱》第⼆折:“为甚事咬⽛切齿,諕的犯罪⼈⾯⾊如⾦纸。”
以⽛还⽛——⽤⽛咬来对付⽛咬。⽐喻针锋相对地进⾏回击。语见《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怎么和女孩子聊天
以⽛还⽛,以⼿还⼿,以脚还脚。”
张⽛舞⽖——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喻猖狂凶恶。语见《敦煌变⽂集·孔⼦项托相问书》附录⼆《新编⼩⼉难孔⼦》:“鱼⽣三⽇游于江湖,龙⽣三⽇张⽛舞⽖。”
龇⽛咧嘴——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语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其⼆,“⽛”字喻指⾔辞或说话。例如:
齿⽛为猾——指谗⾔造成灾祸。语见《国语·晋语⼀》:“献公⼘伐骊戎,史苏占之,⽈‘胜⽽不吉。’公⽈‘何谓也?’对⽈‘遇兆,挟以衔⾻,齿⽛为猾。”
齿⽛为祸——齿⽛⽐喻谗⾔。指谗⾔拨弄,造成灾祸。语见《史记·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齿⽛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齿⽛余论——微末的赞扬⾔辞。⽐喻不费⼒的奖励的话。语见《南史·谢眺传》:“⼠⼦声名未⽴,应共奖成,⽆惜齿⽛余论。”
齿⽛馀惠——指帮⼈说好话。语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乃坐,请所命。⽈‘令⼥甥寡居⽆耦,仆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辄以⽆尊长之命为辞。幸⽆惜齿⽛馀惠。’”
佶屈聱⽛——佶屈:曲折;聱⽛:不顺⼝。指⽂章读起来不顺⼝。语见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
诘曲聱⽛——形容⽂句艰涩,不通顺畅达。语见明·宋濂《⽂原》:“予窃怪世之为⽂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不可句读,且⽈不诘曲聱⽛⾮古⽂也。”
⾦⼝⽟⽛——⾦、⽟:⽐喻珍贵。指皇帝是⾦⼝⽟⽛,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喻说⼀不⼆。源⾃晋·夏侯湛《抵疑》:“今乃⾦⼝⽟⾳,漠然沉默。”
伶⽛俐齿——伶、俐:聪明,灵活。形容⼈机灵,很会说话。语见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便伶⽛俐齿,调三⼲四,说⼈好⽍,讦⼈暧昧,损⼈⾏⽌。”
拾⼈⽛慧——拾:捡取;⽛慧:指别⼈说过的话。⽐喻拾取别⼈的⼀⾔半语当作⾃⼰的话。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后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