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湾遗址陶塑牺牲沉埋祭祀遗存含义分析
邓家湾遗址陶塑牺牲沉埋祭祀遗存含义分析
一、引言
石家河城址内西北角的邓家湾遗址西南角,屈家岭文化与石家河文化祭祀遗存相对集中,这里无疑是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石家河都城聚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祭祀中心。然而,长期以来,邓家湾祭祀中心的祭祀功能一直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邓家湾的发掘者推测,邓家湾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陶“筒形器”形似祖,很可能是祭祖的场所[1]。严文明先生认为邓家湾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祭祀与丰收祭祀活动有关[2]。张万高先生认为邓家湾的陶筒形器象征男女交媾,可视为原始的“陶社主”;邓家湾的“套缸”遗迹应为社坛之墙,虽然邓家湾屈家岭文化时期只有“陶社主”,石家河文化时期只有“坛墙”套缸,尚未构成完整的社坛,希望随着发掘能够发现[3]。我们原来也曾经认为邓家湾遗址为石家河城址的社祭场所[4]。随着《邓家湾》考古报告发表,刊布了有关邓家湾祭祀遗存比较全面的资料,上述解读,都需要重新检验和审视。
二、陶塑牺牲沉埋遗存分析
邓家湾遗址位于石家河城址西北角的一块台地之上。西边和北边为石家河城址的城墙,城墙
外即为护城河。东边与南边为低洼之地,使邓家湾遗址从整体上看形似一个圆角平行四边形的“岛状”[5]。借鉴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玛雅、良渚文化从原始海洋诞生创世之岛的观念,邓家湾可以被视为“创世之岛”或“宇宙山”,也可视为“大地”。
图一 邓家湾遗址石家河晚期陶塑埋沉遗存分布图
图中*为沉埋坑
邓家湾宗教祭祀遗迹集中在发掘区内,位于邓家湾“创世之岛”的西南角。这些祭祀遗迹从屈家岭延续至石家河文化时期,丰富多样,祭祀功能存在多样性,但是布局信息零散,破坏严重,给解读带来严重障碍。我们只能先从这些遗迹的地层叠压关系入手,进行层层剥离归组,才能准确把握邓家湾祭祀中心的功能及其变化。
邓家湾的石家河文化陶塑集中出土于17个灰坑和1处洼地(图一),地层里少量出土,墓葬里绝不见。
《邓家湾》报告将这17个灰坑做了考古分期,其中除了H119为石家河文化第一期(早期)、H4、H42、H69、H85为石家河文化第二期(中期)外,其余皆为石家河文化第三期(晚期)[6]。
诉讼费用H63、H69、H67、H116的地层关系,均开口第①层下,打破第②层。
洼地也开口第①层下,被近代墓M72打破,打破层位不明[7],但根据洼地范围内还有保存完整的石家河文化土坑墓与瓮棺葬,推测洼地晚于墓地如石家河文化早期墓葬M79覆盖层第③层(表)。我们推测洼地也形成于石家河文化晚期。
邓家湾遗址石家河文化陶塑皆为低温红陶,素面,手捏制,器形小巧,大致具有形态,缺乏细节表现,总体说制作比较粗糙。集中出土却几乎都是被打碎了有意填埋。这些特征都表明陶塑作为牺牲的可能最大。
陶塑牺牲的种类包括人偶、家畜、野生动物三大类,总数估计约上万件,可辨标本233件[8],详细统计如下表(表一)。
四大名著的作者和朝代感恩节怎么发朋友圈
种类
数量
小计百分比
占总百分比
偶人
舞偶
12
5.2
17.2
偶头与身
10
4.3
抱鱼与附鱼
11
4.7
抱物
7
3
家畜
47
20.2
24.9
7
3
4
1.7
野生动物
5
2.2
57.9
社保可以退吗
1
0.4
7
3
14
6
3
1.3
1
0.4
41
17.6
棉花糖谁发明出来的
48
20.6
14
6
1
0.4
合计
233
100
表一 邓家湾出土石家河文化陶塑标本统计表
从《邓家湾出土石家河文化陶塑标本统计表》分析看,邓家湾陶塑牺牲里,野生动物数量占首位,约占标本总数57.9%;其次为家畜,约占标本总数24.9%;人偶类最少,约占标本总数17.2%(表一)。
陶塑牺牲里,家畜虽占比第二位,但是家畜里的狗却在陶塑牺牲里独占鳌头,占标本总数20.2%,猪和羊数量很少,分别占3%和1.7%(表一)。绝不见牛。
野生动物当中,涵盖了水生、陆生和飞禽。鸡数量占首位,占标本总数17.6%;其次为鸟,占标本总数10.6%。象和鳖分别占6%。其余动物数量很少(表一)。
root权限怎么开启《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岳,以埋沉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郑玄注云:“不言祭地,此皆地祇,祭地可知也。……玄谓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在四郊,四时迎五行之气于四郊,而祭五德之帝,亦食此神焉。少昊氏之子曰重,为句芒,食于木;该为蓐收,食于金;休及熙为玄冥,食于水。颛顼之子曰黎,为祝融、后土,食于火土。……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顺其性之含藏。疈,疈牲胸也。疈而磔之,
谓磔禳及腊祭。《郊特牲》曰'八腊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腊不通,以谨民财也。’”孙怡让引《觐礼》“祭地瘗”,《祭法》“瘗埋于泰折,祭地也”,《尔雅·释天》“祭地曰瘗埋”,《吕氏春秋·任地篇》“有年瘗土,无年瘗土”等语,认为“是大地与社稷、五祀并可埋也”[9]。
邓家湾陶塑牺牲集中出土于灰坑与洼地,从祭祀行为上说,灰坑无疑属于瘗埋,祭山林;洼地积水,陶塑牺牲成堆出土,可以为“沉祭”,祭山川。动物陶塑牺牲以野生动物为主,家畜次之,显然在表现“四方百物”,甚至包括水陆空三栖动物。所谓疈辜牺牲,就是劈磔的牲体。邓家湾陶塑牺牲全部都是被打碎瘗埋或沉埋的,正是疈辜的表现。这些陶塑动物,象征着被宰杀和疈磔的牲体,“有血有肉”,根据原始四维的“互渗律”,陶塑牺牲皆烧制为红陶,象征着血肉的颜。正如布留尔所说的:“任何画像、任何再现都是与其原型的本性、属性、生命'互渗’的。……由于原型和肖像之间的神秘结合,由于那种用互渗律来表现的结合,肖像就是原型。[10]”
汉儒认为,五祀为五官与五德帝之祭祀,在四郊。具体到四千多年前的石家河文化,有可能集中在西北角邓家湾祭祀中心一处。
1. 东方神句芒
文献所谓“少昊氏之子曰重,为句芒,食于木”,可用陶鸟作为牺牲祭祀(图二)。《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我高祖少皞挚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石家河文化以大量的陶鸟牺牲祭祀东方之神重即句芒(图二),占标本总数10.6%(表一),位居第三,颇为重视。这是因为东方神句芒,关乎农业生产。《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蔡墨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礼记·月令》称:“孟春之月,……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之禦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王命布農事。命田舍東郊,皆修封疆,審端經術,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飭.先定率直,农乃不惑。……仲春之月,……其帝大皞,其神句芒。……耕者少舍,勿作大事,以妨农之事。……乃为麦祈实。”可见,东方之神木正句芒,也是春天之神,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