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
教师节诗歌朗诵1.中国戏剧的艺术特征和美学特征:①总体性;②虚拟性;③现场性。
2.中国戏剧的表演功法:“四功五法”;“四功”指:唱做念打;“五法”指:手、眼、身、步、法。
3.《大武》是西周最早的戏剧作品,作者是周公旦。(它是一部完满的、对中国后世戏剧具有奠基意义的史诗剧创作。)
4.屈原改编创作的《九歌》是我们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也是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宗教剧。《九歌》到屈原手里,这一时期的宗教剧才达到最高水平,取得了最高成就。
5.《东海黄公》:1.人物确定;2.化妆确定;3.结局确定。
6.魏晋南北朝时期三个代表剧目:《大面》《拨头》《踏谣娘》
7.参军戏的两个角:“参军”(被戏弄、嘲笑);“苍鶻”(进行嘲弄)
8.《张协状元》被收入《永乐大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个戏剧剧本。他代表了南宋时期永嘉杂剧的最高成就。
9.《永乐大典》戏文三首:《张协状元》《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
10.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11.元代四大南戏:《拜月亭记》《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
12.高则诚的《琵琶记》冠绝诸剧,是南戏后期的一部杰作,它的产生,标志着南戏在剧本创作上的成熟与完善,也为南戏逐渐向明清创奇过渡奠定了基础。
13.明清三大传奇:梁辰鱼的《浣纱记》,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
国外大学排名14.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荆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
15.南洪北孔: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桃花扇》主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6.元杂剧《四声猿》由《狂鼓吏》,《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短剧组成。
17.李渔的曲论著作:《闲情偶记》(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是《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
18.清初四大声腔:弦索腔;西秦腔;高腔;昆腔。
19.“老生三鼎甲”: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老生新三鼎甲”:孙菊仙、汪桂芬和谭鑫培。
20.最能代表清末明初戏剧改良运动成就的,是评剧《杨三告状》。
21.海派生行的代表人物是周信芳;海派的武生艺术首推盖叫天。
22.四大名旦的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老生如何验车中最为突出的要数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武生中则非杨小楼莫属。
二、简答及名词解释
1.昆山腔的形成:
南戏诸腔:以四大声腔为代表
昆山腔:南戏流传到江苏昆山后形成的一种唱腔。
特点:依腔传字、用土语演唱
流行范围不广,“止行与吴中揭阳美食”一带。
2.“曲圣”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革:
第一,将原来依腔传字的演唱方法,改为用依字定腔的方法来 演唱;
第二,对字声加以规范和统一:用一种标准的语音(中州语音) 来纠正方言土音之讹。
第三,对演唱节奏加以改革,即放慢演唱速度,与悠长的旋律相配合,徐徐吐出。
第四,对伴奏乐器作了改革。
3.名词解释“汤沈之争”
明代万历年间,在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和沈璟之间,曾发生过一次未曾谋面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问题。由于两人都具有极大的曲坛影响力,他们各自的见解又都代表了戏曲审美标准的一个极端方面,因而引起了当时和后人们的极大关注,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
4.汤沈之争的起因:
沈璟出于其曲律第一的传奇填词标准,认为汤显祖的《牡丹亭》文采虽好却不谐音律,是一缺陷,于是对之作了修改。这一举动引起了汤显祖的激烈理论反驳。
5.汤沈之争意义:
活跃了当时曲学家的理论思维,提醒了传奇作者对于创作方法与出发点的辨证把握,使人人知道了在落笔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因而给后来的传奇创作带来良好的影响。对于后世传奇作者,无疑是有利的。
6.花雅之争:
昆山腔演唱的传奇语言典雅,旋律婉转高雅——雅部,又称“官腔”。其他地方诸类声腔——花部,又称“杂调”、乱弹。
第一次争胜:发生在乾隆初年的扬州。京腔与昆曲之战,七大昆曲班,和春台班一个乱弹班。第二次争胜:继扬州形成花雅之争的局面后,在北京也出现了花雅之争。乾隆四十四年时,四川秦腔艺人魏长生入京,给昆腔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第三次争胜:四大徽班进京: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意义:花部与雅部之争,作为清代戏剧发展史上发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其根本原因和意义是,是环绕这对于时代精神指向及传达而展开的。这个时代精神,是以戏剧艺术主题风格的确立问题呈现出来的。…………
露珠7.京剧:亦称“皮黄剧”,其前身是徽调、汉调(楚调)、昆曲、秦腔、京腔,并受到民间俗曲的影响。
8.徽汉合流:
道光年间,湖北的戏班带着西皮腔来到了北京,很快为在京的徽班所兼习,使二黄与西皮
这两种唱腔得到了结合,由此产生了一新的唱腔,即皮黄腔,也称京剧。
合流带来的三个变化:一、由以往旦角领衔的演剧阵容,改变为由生行为主导的演出格局;二、由诸腔杂陈的舞台景观,转变为由西皮、二黄统领的局面;三、演唱和念白的语言基本完成北京话的转变。
9.由优入圣梅兰芳:
京剧梅派的创造者。出身梨园,擅演青衣,嗓音甜润,扮相俊美。是戏剧艺术的杰出代表。
标志性剧目:《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标志着梅兰芳艺术的成熟:歌舞并重。
.华贵端庄典雅的梅派艺术真正形成:《贵妃醉酒》
将戏曲带出国门的第一人,为中国戏剧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编演新戏。
10.戏剧改良:
. 政治家的戏剧改革:以戏剧救世救心。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论小说与治之关系》一文,提出了“小说革命”的口号。将戏剧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和社会改良的工具。目的以戏剧开启民智、宣扬民主。1904年,我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集中体现了政治家们对戏剧的态度。(在梁启超之后,出现大批文人撰作的传奇、杂剧作品,表现出与古戏不同的思想艺术品格。但这些作品都没有正式演出,是典型的案头剧,且多数未完成。这些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报刊杂志传播的。)
戏剧家的戏剧改良:汪笑侬与时装新戏。汪笑侬则是把戏剧改良工作推上舞台的戏剧家。以《潘烈士投海》《瓜种兰因》《黑籍冤魂》等新戏,(其共同特点是:1.时事题材,2.时装扮演,经典美剧推荐3.白多唱少,4.主要动作是“演说”。)开启了中国戏剧由歌舞演故事向白话演故事转变的开端。 1908年,在上海我国拥有先进设备的近代化剧场——新舞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