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板桥”梁文敏[权威资料]
“当代板桥”梁文敏
女朋友生气了怎么哄【
中国现代史上,有着很多曲折跌宕,起伏感人的传奇故事。他凭借着不屈的“板桥精神”、“竹子精神”、“篷车精神”和超人的毅力,开创了“十几个中国第一。铸就了当代板桥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认可。”他是一个亘古未有、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非常特殊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板桥化身,有的说他是板桥转世,有的说他是板桥再现,还有的说他是板桥在世,活着的郑板桥。他是一位名震中国艺坛被称为“当代画坛奇人”、“艺术大师”、“当代板桥”的杰出画家,一个把艺术服务于社会的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新时代用文化艺术奉献人民的光辉典范。
他的传奇人生,用作家书写,是一部人物传奇小说;用电影电视的方式拍摄,是一部精彩的几十集纪实性连续剧。这个人就是中国著名书画家梁文敏。
钻石鉴定他与板桥结下不解之缘
清代的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画派的主要代表,他的书画达到了顶级高度,被中国书画史上称为“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师。1765年郑板桥仙逝180年后,中国当代书画史上,又出现了一位郑板桥的传承者――著名画家梁文敏。
也许是历史和命运的安排,梁文敏与郑板桥的身世、爱好、性格、行为乃至生活方式都极为相似,仿佛是天意弄人,两个人有着难解的天缘巧合。梁文敏与郑板桥一样青少年时代家境都非常贫穷,两个人一样爱竹画竹,师竹,做竹人,一样爱民,无私奉献,义务教画,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趣的是,梁文敏出生地山东潍坊市在清代为潍县,郑板桥也曾在此地当过7年县令父母官……
1945年7月,梁文敏出生于山东潍坊平度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梁文敏出生后,按着梁家祖上的排名顺序,应该排“文”字,病中的爷爷说祖上几代贫穷,没有一个读书人,为改变贫困面貌,把一切希望都落在这个孙子身上了。因此,“文”字后面加的是个“敏”字。“敏”是聪明敏捷、极强的意思。
郑板桥曾在潍县当过7年县令,无论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留下了许多佳话和故事。郑板桥这个人物及故事深深的铭记于梁文敏的心里,他崇拜郑板桥的人格品德,从而使他渐渐地喜欢上了郑板桥以及他的书画,尤其是郑板桥的竹子画。梁文敏的幼年梦想就是能够像郑板桥那样画出竹的神韵,拥有竹的品质。于是,梁文敏很小就开始临摹郑板桥的竹子拓片图,小小年纪就默默走上学习郑板桥画竹的漫长艺术之路。他敬佩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竹子精神是他一生做人的追求
“竹子精神”和品节使梁文敏爱上了竹子。他从小就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感情,选择画竹是他从小到大难舍难分的竹子情怀。
1950年梁文敏跟随着母亲来到大连,与离家出走闯关东失散多年的父亲相聚。上小学时,班主任发现他是个绘画的苗子,选送他到学校的美术组学习绘画,后来又经老师介绍到市少年宫学习绘画。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师范学校。16岁那年,梁文敏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小学校任美术教师,使他有了更多研究郑板桥和画竹的时间。18岁那年,梁文敏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他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奉献给战友,使战友们在紧张的训练中得到美好的享受。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利用休息时间到处寻竹画竹。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为他掌握墨竹绘画绝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寒的寓意和象征梁文敏自幼酷爱丹青,潜心研究与致力于中国书画艺术60余年。凭着自己多年不屈不挠的不懈的努力、积累,他成为当代中国著名的画家。他的墨竹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一带宗师郑板桥作为自己的偶像,终身为师。出身贫苦家庭的他却有君子之志,还把对竹的热爱转化为师竹的过程,从他的人品也可以看到竹的影子。他在师竹的过程中,学到了竹的挺拔、竹的虚心和竹的品节等,清秀的竹子成了他心中真、善、美最好的物化形式,以墨画竹也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和艺术表达方式。
为了画好竹子,梁文敏遵循先师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画竹论语,勤学苦练,呕心沥血,春夏秋冬,风雨不误,己经达到“白天挥洒夜间思”如痴如狂程度,画竹是他的事业,也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每天沉浸在竹子的世界里,画的海洋里……
他的墨竹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刻意创新,其画法、笔法豪放,刚健有力,墨淋漓,浓淡有致,大刀阔斧,纵横奔腾,如挟雷走电,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他笔下的翠竹清新秀丽,给人以赏心悦目,生意盎然,栩栩如生之感。他所创作的墨竹风格,既有板桥遗风,又有文敏风采,在国内画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誉为“竹魁”“竹仙”“竹魂”“当代板桥”。他的画不光被国内收藏家珍藏,并被海外华人奉为珍品,并已成为代表民族精神傲骨铮铮的“中国结”。
20年前,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美术家协会主席宋雨桂评价赞誉梁文敏的墨竹为“竹魁”“竹仙”,并题词:“竹魁,文敏道兄画竹关东无出右者,吾谓之墨竹仙客也。”
“画苑耕耘六十春,情凝笔底具精神。虚心有节英雄气,傲雪凌霜竹似君。”这是梁文敏对自己这些年的总结。他还说:“东坡先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这辈子也
算是与竹子分不开了,我这一生我自己就是竹子,竹子就是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中。”这是梁文敏最喜欢的一首诗。郑板桥在诗中称诵的竹子精神,成为梁文敏一生做人的追求。正是竹的精神和品格,给了他莫大的安慰,赋予他无穷的力量支撑他一路向前。他用“竹”的精神鼓励自己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又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道路,谱写传奇艺术人生。“竹”的精神也铸就了他――中国当代郑板桥。
篷车精神青竹品节
在享有画坛盛誉的同时,梁文敏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旅行家,也是一个勇于开拓的改革者。历经许多磨难的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创出了很多中国第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勇于第一个吃螃蟹,毅然辞去公职,从事个体经营,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党员个体户,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墨宝斋”画店,是将中国书画走向市场的第一人。1983年,他的个体画店“墨宝斋”书画店开张。作为全国第一家个体画店,他经受了当时人们质疑的目光。这不仅是梁文敏一生的转折点,也是新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梁文敏自费远足到祖国的名山,深入竹海写生、实地考察竹子,办创作打草稿,拜师访友。得到了刘海粟、董寿平、韩美林、娄师白等宇国画大师的指点,艺术水平和眼界不断提升,书画界的同行们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和鼓励。在积极参加各种义务书画活动中,梁文敏感到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新中国的文艺复兴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于是他又倾其所有,1986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个体业余函授美术学校,将他总结的《墨竹速成》教学方法向社会推广,免费向全国学员函授画墨竹技巧。全国各地2000多名学员纷纷把报名信寄给梁文敏,这其中有战斗在老山前线的战士,甚至有的残疾学员拄着双拐、青年农民背着行李当面求教,热情的学员感动了他。他冒出了一个大胆的
念头:以文化大篷车的形式进行全国巡回授课,把文化艺术送下乡、送上门。
多年的军旅生涯,梁文敏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说做就做!凭着一颗火热的心,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他拿出全部积蓄倾其家产,加上贷款,投资10万余元,购置了一辆大客车及相关教学设
备,经过改装,成为适合流动教学的野外食宿的全国第一辆流动函授辅导车。这辆函授辅导车创画家全国巡回教学辅导之先例。后发展成为文化大篷车,被中央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第一个文化大篷车”,开创了“中国篷车文化”。“ 篷车精神”1988年1月12日,中国第一个文化大篷车在大连市委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众的期待下从大连出发开始了征程。
河北省疫情最新消息
20年间,梁文敏的文化大篷车行程8万多公里,经历大小灾难170次,途经13个省70多个市县、200多个活动点,先后对2000多名学员进行了间试辅导,此外沿途又招收上万名学员。途中他举办了书画展100多场、书画表演200多次,观众超过10万多人次。在全国各地的工厂、矿山街道、学校、部队,农村都留下了梁文敏奋笔作画以及辅导学员的身影。他还招收失足青年,免费帮助他们,教给他们一技之长,使其重新做人为社会做贡献。梁文敏的大篷车不仅教授墨竹技法,在偏远的山区,晚上还利用大篷车上的录像设备,给部队战友和当地村民播放录像片,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大篷车的带动下,广西桂林市还建起了书画艺术一条街,成为了当地文化特。1995年,广西桂林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工艺品、奇石和书画基地,梁文敏也成了业界的领军人物,被桂林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评为文明经营户和先进个体劳动者,推动了我国书画业的快速发展。很甜很撩的句子撩男生
机动车行驶证在广西桂林国际旅游工艺品交易大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和中宣部长丁关根亲自为“书画一条街”剪彩并参观了板桥画店,高兴地对梁文敏说:“板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