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傅抱石《》赏析
“诗情"与“画意"
——傅抱石《》的艺术赏析
pdf打开方式摘要:《》是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题目出自词《沁园春·雪》,整幅画都是从之‘娇’字上下功夫,概括了祖国的壮美江山”.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关键词:傅抱石
《》
清朝的历代帝王诗意画
写出四个表示看的词语
傅抱石,号抱石斋主人.原名长生、瑞麟,江西南昌人。他是中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人。傅抱石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其间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擅长山水、人物,早年师法古人,尤其推崇石涛。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风格独具,开创了现代金陵画派的全新风格.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从而画意深邃,章法新颖,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徐悲鸿赞其画曰:“此乃声灵肉之大交响”,可见对其评价之高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傅抱石开始迎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目睹了新中国的变化,开始研究的诗词,用他那惯用的表现文学作品的方法,将诗词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篇章移入到自己的画面中。他创作了《七律·长征诗意》、《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词意》等。1959年6月,傅抱石应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邀请,成
为第一位来到主席的故乡韶山写生的画家。9天时间,傅抱石完成了《韶山组画》和《韶山全景》.这为当时的许多画家开启了一个挖掘新题材的思路。两个月后,傅抱石又来到了北京,和关山月一起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名作《》。从韶山到北京,是傅抱石艺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他的作品打开了诗意画创作的先河,使之后来成为“新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成稿)
《》是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历时四个月,于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其高
5.5米,宽9米的巨大幅面是中国画历史上空前的,主席亲自为作品题句:“。”整幅画面表现出新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张山水画也是上个世纪50年代“诗意画”的杰出代表。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落成了十大建筑,最宏伟的是人民大会堂。中央邀请全国
各地著名画家来京,按建筑布景需要分别作画。原打算请傅抱石和关山月先生分别各画一幅山水,时从北门拾级而上的步入宴会厅必经之地的迎面开阔大墙上,因来不及布置大型浮雕,需改用国画替代,故请已经到京的傅先生和关山月先生合作,以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合作画幅大画,题目叫《》,是周恩来总理定的。这个挂画的地方,是所有进入大会堂宴会厅贵宾的必经之地,位置极为重要。这是当时作为政治任务布置的工作,无疑是时代赋予画家的一次特别的机遇。
梦见悬崖 “这次作画,从探索主题,经营位置……直到挥毫落墨,
“都是从之‘娇’字上下功夫,图中包括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季节也包括春夏秋冬,概括了祖国的壮美江山”。傅抱石为此作了多幅草图小稿,通过后,两人分工,在表现技法、使用工具、彩运用等方面,两人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傅抱石后来在《北京作画记》一文中如此追述:“我们力求在画面上,把关山月的细致柔和的岭南风格,和我的奔放、深厚为一体,而又各具特,必须画得笔墨淋漓,气势磅礴,绝不能有一点纤弱无力的表现。”
画幅要求高五米半,宽九米,计有50平方米,荣宝斋的老师傅甲三十多张清朝乾降年间的“
丈
二匹"宣纸拼接而成,在画厅里立起一块约3米高、9米宽的大画板,上下设9米长的两根轴,先把纸卷在上轴,从下端开始逐段往上画,纸随着往下卷,作画时是看不到全貌的。傅抱石作画所用的大笔和排笔的竿子,就有1米多长,像扫帚一样,调用大号搪瓷面盆,一摆就是五六个。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前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关山月先生画几株大松树,傅先生画山岩瀑布、远景雪山和长城等,赶在国庆节之前完成了这幅旷古未闻的巨制。
(傅抱石与关山月共同作画)
大画完成后,裱在饭店大礼堂地板上,几乎占满了整个空间,站在门口也看不到整体效果。画面上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不同自然景观。傅抱石后来较详细地作了描述:“近景是高山苍松,采用青绿山水重彩画法,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远处则云海茫茫,雪山蜿蜒。右上角的太阳,霞耀目,光辉一片,冲破了灰暗的天空,使人感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幅煌煌巨制庄重典雅,笔墨淋漓,气势磅礴,尺幅之大创下了历史记录.毛
泽东大印一方5.1×5。1厘米,此印从未钤印。9月27日,从外地回京的为画题写了“"六个字。
关注民生疾苦的诗句这幅作品,在画面上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但这幅画却不同于西洋风景画,因为它描绘的不是某一个实在的景物.虽然画面上也出现山岭、树木、长城、雪原、江海等景物,但它们都不是具体景物的写生。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因此,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虽然在构图等许多设想上,不得不听取负责同志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建议,难免有束手束脚之感,因此未能尽显先生的技艺、才能,特别是“抱石皴”技法,但它的尺幅之大、气势之磅礴,却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它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其他画家和作品无法企及的.
当我们站在这幅作品前观赏它时,丝毫不觉得它在视野上,不足以表现我们民族的豪迈气魄,不足以表现新时代的伟大精神。把形式和内容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正是中国画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这就是《》的意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所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