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读后感 营销
此书中林语堂描写了中国人性格、心灵、理想、生活等方面。其涵盖面非常广,从根源上分析中国,把中国的情况坦然地呈现于国人以至世界面前。当时的诺贝尔文学得奖者赛珍珠评价此书:这是至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他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与评价。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上层人士要么留学海外对本国了解甚少对外国文化传统了解度甚至大于本国的了解度;要么专注本国文化但一味夸大其词自夸本国多么优秀或是有点为政治服务的成分。林语堂处于中西文化的交界处就有力给予中国正确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有着新的变化,如今的我再去读此书会发现其所描述之现象与当今中国不大相符,毕竟在那特殊时期有他的局限性,但此书亦可作为一本民国以至之前的史书去读,可了解古代中国的生活也可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中国是一个大国,她的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疆域不断扩大;民族人口越来也多;各种文化思想交错在一起。作者将大部分中国人的性格总结为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
、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因循守旧这几个特点。中国虽大我觉得主要的人口文化集中在平原地区。因此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儒家认为农业为本,工商为末技。人口又以农民居多,人们怎天种地,有固定的住所,有每天可以从是的事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安居乐业。如此这般当然希望天下太平,变得老成温厚、遇事忍耐、知足常乐,因循守旧。这是自然的事,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和百姓大多这样,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种必然。封建与上述的性格在常人看来多少有一点贬义。或与中国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与帝国主义的侵略搭上关系。在我看来存在即合理。中国古代的天下多指北岳恒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四岳中间的区域。此所谓的天下可自给自足的生存,此条件独立,不被外界破坏的情况下,这些性格是利于社会生存的。那被外界情况打破的情况下呢?正如明末,史可法坚持抵抗以身殉国,扬州百姓不肯剃发而成扬州十日。而钱谦益现京城降于清,还说攻城的人在杀人,守城的人不也在杀人吗挂科?这种极度忍耐,和平主义看似窝囊,实则是忍辱负重。因为他的献城,使南京免于屠城,还使科举得以延续,儒学得以传承,连满族人都快放弃自己的文化,如今在东北已经很少有人会满语了。看似从军事上输了,可是从文化上俘虏了满人。中国就是在不断地与外来民族融合,致使疆域不断扩大。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中活了下来,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幸存者。她存在了下来,存在即合理,适者生存,可见
这些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因循守旧大多数中国人的性格是适应环境的,是合理的。正如一个人的性格一样,有活泼的,有内向的,没有绝对的好坏,各自都有长处。林语堂把这些中国人的性格特点真实地呈现出来,并无做出主观评价,只是客观的说明了人们认为她们是恶劣的,之所以这样因当时是在动荡的民国。如今的我只是有一点不同的看法罢了。
书中林语堂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与我们如今的常规思维有所不同,读后突然眼睛一亮觉得颇有道理。我就是喜欢自己有与常人不同的观点,看见别人有与世人另类观点而兴奋不已,乐于研究。有关中国传统妇女问题,常人认为这类制度是压迫。对于男主内,女主外,一个家庭外面的事业带来经济收入,内部家政带来家庭和谐,两者同样重要,相辅相成。男的一般负责事业,女的负责家政,主要是任务分工不同,女的持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很高,古代女的掌管财政的也很多,并不能说是压迫。我想想也有道理,如今男女都可以出去工作,固然劳动力解放了,加快社会的发展,但按照《大学》所写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越前面的是基础越重要,因此相对而言可是齐家为本,外出工作为末(因为工作是为家庭,就算有人说是为了国家,而国家又是为了人民的),这是本末倒置。父母外出工作家中内政无人管,那饮食,卫生,孩子教育等方面随随便便或忽略了,这样时间久了
会影响工作,对于社会发展长期来看是不利的。对于三从四德的问题,三从是指妇女未婚从父,婚后从夫,夫死从子。从父至今如此合乎情理,从夫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实行,从子则从未实行过,因为母亲在儒家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女子品德中要求父死后守寡,但是实际中寡妇经常改嫁,古代法律中不到任何不准改嫁的法律。至于孝顺公公婆婆等品德,我觉得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修养。道德条理的制定出发点也是希望家庭和谐,社会。三从四德中固然有如从子等不合理的地方,但那也只能算是提出者班昭个人看法,儒家中还是有母亲地位高的不同看法。对于姬妾问题,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是男的可以取好几个女人,有学者反对,有学者认同。反对的人说如果一个男人配几个女人合理,那一个女人配几个男人也是合理的。另一方学者说有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的,没有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的。对此争论不休。几个女人拥有同一个男人,会互相嫉妒共争一个男人会受到伤害对女的是不公平的。林语堂认为直接造成这种伤害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中国古代的多妾制与西方的离婚都是解决婚姻不满的一种手段,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男人对自己的老婆不满有条件就取妾,原来的妻子有相当高的地位。西方是两者多不满就分手。这样看来似乎西方模式对于男女更加公平,为什么中国古代有多妾制我也不知,但我认为这些不是问题。董小宛嫁与冒辟疆为妾,与他家后家庭和睦,冒襄的其他妾和婆婆都与她合得来。
这样一幅美好的的画面让我觉得什么制度都不重要了人与人互相尊敬友好很多东西都不是问题了。相反现在的婚姻制度不有很多婚姻不和,随随便便就离婚吗?制度是末,人才是根本。
在《中日战争之我见》此章中《蒋介石其人其谋》这篇文章,由中日战争而不是抗日战争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在美国的林语堂先生是中立的,他对中国当时的国情有客观的看法。对于蒋介石气其人从此章中对他有着更多的了解。总体来说他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政治家。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什么恶好。他个人事业上不堕落,不腐败。曾单匹马攻打武汉政府,建立南京政府。经常奔于各省收买各派系高官(除了收买不了的共产党高官教师个人简历范文),敢于强大的联军对抗又以单匹马取胜,统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家也犯过错误,但比一般政治家要少,他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打共产党。他越是打不赢就越要打,不断集结部队直达100万,第五次围剿中共不得不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可是共产党一次再一次创造奇迹无法剿灭。为自己败退台湾埋下伏笔。对于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不放一一弹让日本人侵占东北,常派亲日派与日和谈,又在西安事变中被迫共同抗日。此等在国人看来是消极抗日的做法。而林语堂在书中提出他是一个想以最有效,最有力的方法达成目的的人,从他在内战中收买各派系高官可见,他拖延时间争取国际调停避免大规模战争,减少损失,积蓄
冲上云霄2的主题曲力量与日决战。正如蒋介石自己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以前我一直认为安内专指共产党,据书中所写更多是使各派系团结,把军队素质,国内生产力提上去,更重要的是慢慢激起国人对日本人的痛恨,是动荡中国一个可以依赖的领导人物。这多少听起有一点有一点反动彩,毕竟林语堂在美国,从自序与编序可以推断出这是民国时期或者说是解放前的。但有想起历史教科书中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我知道他在等外国,凡是要自力更生,蒋的战略看起来有点可笑。但事实证明这是日本陷入战争泥潭,二战爆发中国加入同盟国,获得美国大量物资,军事装备的援助,使中国士兵越大越强,日军越大士气越低落。最后还是老美的胖子和小男孩结束了二战,帮中国结束了八年抗战。回想一下卢沟桥事变前爱国学生游行制造舆论压力,如果蒋提出抗日依据当时国情还不足与日决战,拼掉大量有生力量可能等不到二战爆发就快结束了。蒋也曾留学日本,非常痛恨日本,拖延时间在此期间向德国订购先进武器,经常坐飞机到全国各地查看交通,教育,经济等方面。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的太早,或许西安事变毁了中国的一盘好棋。台湾学者指出军事与外交是国家安全的两个臂膀。爱国青年往往只知道军事可保卫祖国,却把外交打入冷宫。蒋重视外交,军事外交兼顾,看来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应该是正确的。虽然中国胜利了,但是惨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蒋或许犯了一个错误,高估了日本军队的纪
律性,而日本又很大一部分是因蒋的错误而战败的。对于蒋介石其人其谋,随着资料的开放,慢慢有了新的认识,或许会越来越接近历史真相。
林语堂较为可观的呈现中国历史,此书范围之广泛,中华历史之深远,学者争论之众多。无法一一细谈,我只是挑几点聊聊罢了。外国人第一次看到中国时,很想有一位深解她的中国人用流利的英语向他们讲述这个神秘的文明古国,可见中国魅力无穷。外国人了解中国或许为了新鲜,而我们中国人了解本国则是要为了更好地发展未来。是中国人就应该了解中国,《中国人》一书对于本国人最大的价值莫过于此。
高一(4)养猪成本班
陈 薪 中国兰花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