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有关七夕的短信语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各题注意事项见各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
一、积累(21分)
班级正在制作短视频《壮美广西》,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1-5题【开篇画面】广西,站在中国这张异彩纷呈的全家福的西南一隅。她像一个朴实的邻家姑娘,不太张yáng( ),却难掩其秀外慧中。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
里安居乐业,共同描绘美丽和谐.的新时代画卷。
【节日面面】广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真可谓“,。”
【体育画面】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众喜爱。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各地潜心挖掘传统烧体育项目,推广民族体育活动,让一些体育项目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
1.读“开篇画面”解说词,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张yáng( ) (2)和谐.()
2.“开篇画面”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欢聚一堂 (2)潜心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2分)
①八桂团结谱新曲②四海风云增光辉③九州奋发奏华章④五湖气象呈祥瑞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B.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
C.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盛,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众喜爱。
安抚奶嘴D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非常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10分)
二、阅读(39分)
最好看的韩剧排行榜(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
(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 【材料二】
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
...,古代“五谷”之说始干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部地位始终得以推持。
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
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记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小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
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题,还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的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中华文明》)【材料三】
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
B.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
C.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
神符之语D.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
8.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体内容。
发电厂实习报告B.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
C.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
D.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
9.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长长的山路
沈念
村与寨之间,山路相连,弯曲环绕,通往外面只有一条路,旧貌陈颜在浑然不觉间起着变化。父亲带着村民修这条路,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是一条遇到雨水就会泥泞的路,坑坑洼洼,湿滑难行。进入雨雪季节,就像踏进地雷阵,要随时小心掉进泥坑。出来一身脏泥衣,我每天上学必经此路,想躲也躲不了,想逃也逃不掉。在校门前的三叉路口,我曾发誓,将来要逃离闭塞的村子,要去山外的地方。
寨子里的祖训是,穷也要有穷担当,不求人,凡事靠自己。那时候,很多条件好的村子早就把路修成了水泥路,但寨子家底子薄,修不起一条路。刚换的村支书是父亲,村民难以忍受这条破路的时候,就望着他们的新支书......
父亲也不是没过乡长。乡里的书记调任新的岗位,暂时由田乡长代理书记。那天父亲守在外面,瞅乡长办公室没人的一个空档,进了门,又要讲烂路的状况,但刚抬起头,田乡长就叹了口气说,乡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父亲本来就是脸薄之人,听了这话,心里湿湿的不是滋味。后来有乡干部说县长要来,当时他心一硬,决定豁了出去。他想好了,万一县长发脾气,村支书不当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必须要修条路给村民有个交代。
那天,村干部是集中在礼堂开会龙县长业坐在讲台上讲话,字正腔圆,听得到声音在墙壁上碰撞,父亲站在外面,龙县长的讲话碎片似的飘进耳中:“农村广阔天地,不能死脑筋搞农业,我们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乡镇企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县长一行人走出礼堂,看到父条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独独的一个人,站得笔直,已动不动,风吹动着他那条军绿裤子的下摆,上面沾了很多湿漉漉的泥巴印子。
“县长,帮我们修路。”父亲说完这句话,就一声不吭了。车从乡政府大院出发了,车厢内空气沉滞,县长的表情凝重。
那条路,雨后泥泞,泥浆乱翻,像是一不懂耕作的人踩过的水田。几个干部无从下脚,落在后面。龙县长刚迈了几步,鞋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巴,问走在前面的父亲,你们平时一直是这条路?
父亲说,祖祖辈辈。
有个干部嘟囔了一声,这条路走不进去吧?
龙县长摇头说,车开不到的地方,脚可以走,村民能走出来,我们就能走进去,我们走一次是一次,但山寨的老百姓,是要年年走。月月走、天天走的。
父亲回村,召开村民大会,第一句话就是,到修路的时候了。村民掂量着父条的话,热情高涨,交头接耳,说龙县长讲得真好,又说父亲有胆识,没米下锅的人才敢破釜沉舟,还说,我们山寨人走好路。过好日子的时候也快要到了
修路是三个月后启动的,财政困难,资金缺口大,父亲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分成凿石组、
运输组,铺路组,就地取材,用钢钎凿碎山石,手锤打得叮叮响,火花四溅。大家吃在工地上,饭菜从家里带,坚持了三个月,拉出了一条三米多宽的新路。父亲又想了个主意,把那些钎开的薄石块,条形块状的,带回村里垒了水渠的护坡。
修路接近尾声,那条儿时长长的山路,很快变了模样,变成了一条更平更宽的柏油新路,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山塞的变迁,如同一车厚厚的书,风吹开一页沉重的过去,又画出一页开阔的未来。而今山路两旁是农家乐和古朴的民居,是清越的山风和厚厚的绿荫,是幽美的峡谷和明亮的旷野,那么多从路上经过
的人,帮父亲和这座古老的山寨铭记着一条山间长路的故事。
(节选自《长路与短句》,有删改) 10.为了路,父亲采取了哪些行动?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如何办马来西亚签证
11.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简要概括。(3分)
1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俯瞰之下,黑得发亮,飘带似的山路,来往的车辆,和时光一起延展。
13.“路”在文学作品中性往具有象征意味,本文“长长的山路”象征什么?请结合山路的前后变化简要分析。(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超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体现山水的静态美。
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面面。
15.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请结合持句简要分析。(3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