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方案2022
1、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岳母之乐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一、建设要求
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区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农田建设,优化建设布局,合理确定建设顺序,重点在永jiu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先将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
二、建设内容
现在的猪价多少钱一斤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围绕
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八个方面,聚焦提升粮食产能,综合配套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输配电以及农田防护等工程措施,同步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健全工程管护机制等,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目标。在东北黑土耕地退化问题叠加严重的地区,加强标准化示范建设。
三、储备条件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要求,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库的项目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一)符合农田建设规划;
(二)项目选址、区域范围、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资金需求科学合理;
(三)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晰,当地众积极支持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
(四)地块相对集中连片,建设后能有效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能;
(五)具备立项后及时组织实施的条件。
四、投资规模
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继续给予支持。鼓励各地通过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用好用足土地出让收益调整使用政策和政府债券政策、整合有关涉农资金等方式,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方案简介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坚定不移建设高标准农田。托普云农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力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加速融合,打造1个农业大数据中心、1个数字化决策平台以及N项涵盖土壤改良、高效节水、农田防护、生态保护、科技服务等多面的数字化应用服务,形成绿生产方式,为粮食及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内容
1、大数据中心:通过建立涵盖农田主体、农田生产、农田环境、农田病虫害、质量安全等基础数据的高标准农田数据中心,为高标农田数字化决策平台的运行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底座,推动形成覆盖全农田、业务协同、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发展格局。
2、数字化决策平台: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决策平台通过土壤改良、节水节肥减药、病虫害绿防控、生态保护等技术与数字化平台的结合,构建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体系,实现高标准农田的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
3、数字应用场景通过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监管体系、智慧化生产体系、专业化服务体系实现耕地地力建设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综合利用、农田灌溉高效节水、农业科技高效创新。
三、系统亮点
1、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监管体系:天空地一体化。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系统、遥感无人机系统、农情监测系统,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系统,为高标农田的生产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
2、高标准农田智慧化生产体系
①土壤改良:通过智能硬件设备,检测盐碱土壤和酸化土壤,同时配合耕地质量保护系统和土壤墒情监测平台,实时统计分析土壤数据,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土壤养分平衡,耕地质量水平提升,土壤生态环境改善。
②节水灌溉:建设智能机井灌溉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对水资源数据,用水状况,灌溉情况等进行科学管理,因地制宜推广滴灌和喷微灌等节水措施,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家的味道作文③农情监测:在田间合理配置物联网监测设备,集农田数据采集汇交、管理分析、评估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实现田间生产、管理、防控、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建设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高标准农田。
④农田防护:通过农业物联,实时监测田间生产,及时预警提示,应用绿杀虫灯、农田
天眼、无人机打造农田防护体系,建设绿、安全、优质的高标准农田。
⑤科学管理:通过推进农机管理、生产管理、科学施肥等农业科技应用,科学合理利用高标准农田,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农田内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
3、高标准农田专业化服务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覆盖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形成“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农作物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质量安全规范。
世界汽车排名②农田农情服务通过作物监测识别系统、作物长势情况监测系统、作物需水指导服务系统、智能语音播报系统实现“种什么”“长的怎么样”“灌多少”做好“农户小帮手”。
农业专家服务广东的大学:农学专家通过视频、音频、文件传输、文字交流等方式,线上诊断,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专业解决方法。
④农业知识库包含所种植农业品种的生产资料、技术资料(现有公开的农业技术,不断充实完善的农作物生长数据库和生长模型)。
助农APP通过手机终端APP及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病害情况、环境气象信息、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人生产状况等等,并且远程控制相关设备。
 
 
--------------------分--------------------------割----------------------------线--------------------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一、建设背景
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
能。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要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农田。如果按1亩高标准农田1000斤产量来计算,12亿亩就能稳定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这约占当前粮食总产量的90%,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规划》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成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等7个区域,提出各分区建设重点和分省建设目标。
 《规划》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系统、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规范性要求。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分7大区域明确了建设重点,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建设内容
高标准农田的定义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
、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jiu基本农田的耕地。简单来说,就是建设“田成方、土成型、渠道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
①田间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田网、渠网、路网、电网等建设,这样可以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
②地力建设工程是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这样可以提高农田基础地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③科技支撑工程是集成包含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 、生长环境智能化监测、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物联网技术。从而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能力。
 
规划方案
1、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提升
耕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立命之本。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要求,在耕地质量监测板块建设了气象监测系统、土壤监测系统、作物生长监测系统,配备了气象监测站、土壤多参数监测站、移动式作物生长监测站、土壤紧实度测量仪、土壤墒情速测仪土壤样品采集设备,采集土壤、气象环境数据,结合作物长势,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智能硬件设备,检测盐碱土壤和酸化土壤,同时配合耕地质量保护系统和土壤墒情监测平台,实现对土壤数据的实时统计和分析;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2、高效节水灌溉
高效节水灌溉是对除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之外所有输、灌水方式的统称。通过科学规划建设高标农田的田间灌溉节水工程,建设智能机井灌溉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对水资源数
据,用水情况,灌溉情况等进行科学管理。
系统配备墒情监测设备、水肥一体机,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设置不同的程序,进行对应作物的、周期性、有计划的水肥轮灌。既能节省农事成本,还能帮助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
黑名单第四季 
3、绿防控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业生产的高效性与便利性固然重要,但是生态友好、农田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容忽视。根据因害设防原则,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合理布局,在高标农田区域内布置农田天眼、无人机进行绿防治、灾情监控、统防统治,运用理化诱控技术和科技手段相结合,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植保”理念,以“防灾减损、提质增效、保障安全”为目标,扎实做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专业化防治和绿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作物药物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生产安全。
4、数据平台建设
数据平台可提供土壤墒情监测、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灾情苗情监测、气象环境监测等平台,多种平台,可单独查看,也可在数据中心进行联动分析。数据中心就像是人的“大脑”,田间的物联网设施通过数据中心串接起来。高标准农田,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护。在国家政策基础上,深入发挥了自身数字农业建设优势,提出“1+1+N”的高标农田建设方案,打造了集“土壤健康、高效节水、绿农田、环境生态”于一体的高标农田数字化决策综合平台,提高了高标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抗自然能力。其中,所有的应用平台都是围绕着农业大数据中心进行运作,为其提供精确详细的数据支撑。而通过数字化决策平台,就可以直观展示农田的灌溉情况、耕地面积、设备分布情况及环境监测等数据信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