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
012Vol.195
2019年3月,由厦门市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启明气象—洪武官窑瓷器特展”在厦门市博物馆器物厅展出。此次展览展出近百件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出土的洪武官窑瓷器精品,种类丰富,为厦门市民朋友了解明代御窑瓷器、感受洪武瓷魅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建元洪武。洪武一朝历经31年,然而江西地区早在1361年就已基本处于朱元璋的控制之下,因此,景德镇从1361年起生产的瓷器就开始很难确定其是否为元瓷了。此次展览名称定为“启明气象”,自是十分生动,洪武朝可谓拉开了明朝一代的瓷器序幕,更是开辟了景德镇逐渐占据全国主要市场的局面。
景德镇在明朝成为中国的瓷都,除了有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有力的地理优势之外,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在珠山设立御窑厂这一举措更是功不可没。御窑厂从设立到停烧历经200多年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烧制了不计其数的官窑瓷器,这其中许多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家手中的珍藏。然后由于官窑严苛的销毁制度,海量的无法被采用的瓷器却只能打碎就地掩埋。直至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经过了十几次辛苦的考古发掘之后,终于让这些深埋地下数百年的珍宝得以重现天日。它们虽然只是瓷片,但经过专家们的精心修复,几块甚至几百块的破碎瓷片又
露得清毛孔细致化妆水重新复原成了精美瓷器。此次展出的展品就是从这些珍贵的复原品中精选出来的,有器型硕大的青花、釉里红大碗大盘,也有风格迥异的阿拉伯造型执壶、折沿盘,工艺精湛,造型丰富,纹饰精美,无一不体现着当时瓷器烧制的高超水平。
陶瓷学术界曾有“洪武无瓷器”①之说,原因一则是洪武官窑存世品的确相当稀少,二是洪武官窑瓷器缺少款识无法确定,三是洪武瓷器与元朝瓷器存在太多相似之
处,不易区分。因此,在鉴赏洪武瓷时,应当对照元瓷,洪武瓷处于元、明两代瓷器变迁的过渡时期,与元瓷既有继承也有变化,这也是洪武瓷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例如,元青花的特点是器件大,画面丰满,层次多,繁密而有序。元代人喜欢形体偏大的青花瓷盘与蒙古族的饮食习惯大有关联,他们的食物是超大分量的,自然对大型盘类器具有需求。而洪武青花也是以大器件居多,大盘直径长达59厘米,一般的也在45厘米以上,此次展览便有展出如此大盘。图1中的这件青花折枝牡丹纹花口折沿盘,1994年出土于珠山东门头,口径达56厘米,高10.8厘米,底径34厘米,盘通体呈16瓣菱花形,圈足也随器身作花瓣形起伏。折沿,浅弧壁,壁呈花瓣式突脊,菱花形圈足。内外青花装饰。折沿上绘海水纹。内壁绘折枝花卉,内底绘寿石、组合花卉各一枝构成主题纹样,意为长命富贵。洪武时期大盘或大碗内心绝大多数都是类似此款大盘从山石中伸出三株折枝花卉。此盘属于目前所见洪武官窑瓷盘中的大类型盘,通体做成菱花形的大型瓷盘还能够烧成后无变形,实属难得。此款洪武青花大盘不仅在器型上体现
启明气象
——景德镇御窑出土洪武官窑瓷器赏析
摘 要:明代景德镇洪武官窑瓷器上承元瓷,下启永乐宣德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变化阶段的产品。文章主要赏析2019年于厦门市博物馆展出的“启明气象—洪武官窑瓷器特展”中的精品。
关键词:洪武;景德镇;青花
【作者简介】郭淑珺,女,福建龙岩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陶瓷。①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北京:紫荆城出版社,1993年。
郭淑珺
(厦门市博物馆,福建…厦门…361000)
判决和裁定的区别图1 青花折枝牡丹纹花口折沿盘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13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12(下)①黄卫文、蔡毅:《清宫旧藏景德镇官窑明洪武瓷研究》,《东南文化》2011年第1期,第105-112页。②范勇:《明景德镇洪武官窑瓷器的特征、类型与分期》,《长江文明》2013年第2期,第40-48页。
怎么样设置开机密码了元、明共有的器型特征,还能看不同时代的特点。如元代大盘是一般是普通的弧壁,壁内外装饰缠枝花卉纹;而洪武弧壁则改为花瓣式,每组花瓣上均饰有一株折枝花卉,尤其是洪武款菱花式盘的器足最为特殊,它是与口沿、盘壁形状一致的花瓣式圈足。①
在图案装饰方面,洪武瓷的纹饰布局在元代构图繁密、多层装饰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改变,趋向于多留空白,构图更加简练。如展出的此青花缠枝牡丹纹墩子碗(图2),造型和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洪武时代风格。其口径21厘米,高10.3厘米,底径10.3厘米,碗直口,深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口沿内侧绘回纹,口沿外侧绘有卷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牡丹纹与缠枝纹互为整体,布局清晰简练,圈足外墙绘回纹。夏天冰箱几档最好
说到纹饰,就不得不提到洪武特—扁菊纹,如此次展出的青花湖石蕉叶纹执壶(图3)就绘有扁菊纹。此壶通高38厘米,口径7.4厘米,腹径19.5厘米,底径11.2厘米。壶撇口,细长颈,斜肩,鼓腹,圈足。一侧为曲柄,相接于颈、腹之间;另一侧为长流,流与颈之间以如意云形相连。执壶柄部有凸
棱,柄上部有圆形孔系。壶盖为宝珠形纽,盖面亦绘莲有瓣纹。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蕉叶纹、钱纹、扁菊纹、如意云纹,腹部绘有湖石蕉叶纹,近足处绘莲瓣纹,流及柄均绘缠枝花卉纹。此器造型优美,执壶的口沿与器身比例合理,腹部最大径下垂,流嘴稍高于壶口;纹饰布局繁密,描绘细致,颈部的扁菊纹便具有洪武朝独有的纹饰特,扁菊花瓣一般分两层,外层花瓣涂满,里层花瓣留白,花心绘网格。主要分为缠枝菊花纹和折枝菊花纹。除此之外,壶身所用的湖石蕉叶纹也为当时流行的纹饰。值得一提的是,洪武的蕉叶纹与元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元代每片蕉叶之间的中茎或单线绘或双勾填,洪武中茎则以双线勾绘后不填,形成空白。①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同款执壶完整器,是明洪武时期青花瓷器中的佳作。
从以上几件青花瓷不难发现,这些洪武瓷器青花发呈蓝黑状,欠缺明亮,颜偏淡偏灰,少有元青花的那种浓翠的蓝。有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元末明初战争频繁,苏青料进口中断,使用高锰低铁的国产青料造成的。但近年的科学测试表明洪武青花使用的仍然是进口钴料,很可能是因制作工艺不稳定或工艺过程和面釉配方发生变化等原因造成的。①这青花发也成了鉴定元青花和洪武青花的依据之一。
除了青花瓷,此次展览还有一定数量的釉里红瓷器。
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有着很特别的地位,可谓属于皇家血统。明朝尚红,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以红为
贵,从考古出土资料及传世品情况看,洪武瓷以釉里红器数量较多,各地出土的大量洪武时期的瓷器中也以釉里红瓷器为大宗,可以说釉里红的制作在洪武一朝发展到了极盛阶段。洪武官窑釉里红为铜红釉,与青花一样,也是高温釉下彩,除少数器物采用铜红涂抹、拔白的方法外,主要是采用线绘的图案装饰。纹饰以花卉为主,多使用扁菊花纹,还有缠枝牡丹、折枝牡丹、缠枝莲、西番莲、草叶、灵芝、鱼纹、龙纹、凤纹等。②此次展出的釉里红器物有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大碗、釉里红瓷砚及一些釉里红大盘标本。明洪武釉里红瓷虽然很大程度保留了元代釉里红的特征,但采用线绘的图案装饰这一点也意味着在洪武釉里红的烧制过程已经大体能控制铜红料出现飞红的现象,说明烧制技术有了极大的改进。
除了以上瓷器类型,展出阵容中还有一大特展品是明洪武时期的龙凤纹瓦当和滴水等古建筑构件(图4、
图5)。瓦当,因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名,俗称“瓦
图2 青花缠枝牡丹纹墩子碗
图3 青花湖石蕉叶纹执壶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
014Vol.195
沈阳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头”,是指中国古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件,起着美化与庇护的作用。而滴水则是指覆盖在檐头前端呈下垂状的附件。它们都是古代中国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古往今来,瓦当一直是历代文人“雅玩”之物,瓦当纹饰多种多样,有文字瓦当、兽面纹瓦当、莲花纹瓦当等,造型千姿百态,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深刻底蕴。明代洪武瓦当便具有很高的收藏欣赏和历史研究价值,备受专业藏家青睐。如这件白釉堆塑龙纹勾头瓦当(图6),瓦当上高浮雕龙纹,十分生动,龙姿优美,纹路清晰,龙鳍隐隐显露,尤其是龙身鳞片细节更加精巧,一片片重叠凸
起,雄姿勃发,圆润健壮,好似腾云驾雾,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感。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许多洪武御窑瓷器标本件,为瓷器收藏爱好者提供了极佳的学习研究的机遇。
明代景德镇洪武官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窑口,独立区别于元代和明代的窑口。明代景德镇洪武官窑瓷器的器型、纹饰、品类等多方面都能看到元瓷的影子,但同时它又属于改朝换代的产物,具备自己的风格特征。洪武时期的陶瓷业,除了正式开设的“御窑厂”“厂官窑”烧制御用器之外,民窑也有很大发展,并
出现了“官民竞市”的欣欣向荣局面。中国陶瓷业从此刻开始便由多个生产中心向景德镇一个中心的格局转变,可以说洪武瓷是中国陶瓷史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
大型网游
“启明气象—洪武官窑瓷器特展”展览展出的近百件精品既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也凝聚着今人的汗水。展览不仅向人们展示着明早期官窑的辉煌成就,也通过瓷器向世人展现了历史上明朝社会的政治、经济、人文艺术等多方面信息,让人们在静静欣赏景德镇官窑瓷器艺术的同
时,也能得到一些启示。■
图5 涩胎龙形建筑构件图4 铁料书“大殿中层西壹拾伍”铭涩胎堆塑龙凤纹建筑构件
图6 白釉堆塑龙纹勾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