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观察实习报告
题 目 东阿阿胶的副作用鸟类观察实习报告
学 院 _
班 级___
负 责 人__ ___ _ _
__
指导老师___ __
日期: 2012 年 6月 30日
鸟类观察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沿途鸟类的多样性、形态和行为,同时了解常见鸟类的特点和行为习性。
2.了解常见鸟类的科属。
二、调查方法
路线途经法,沿路观察遇见的鸟类,掌握其科属及形态特点。(只记录从前往后飞的鸟,忽略从后方飞来的鸟。)
出发时间:8:00am,开始地点:金华市安地镇。
结束时间:9:20am。结束地点:香溪桥。
三、鸟类组成
1.麻雀
鸟纲雀形目文鸟科
别名:麻雀又名树麻雀、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
、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家巧儿。
生活习性: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以内。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飞向农田掠食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
特征:一般麻雀体长为14厘米左右,雌雄形、非常接近。喙黑,呈圆锥状;跗跖为浅褐;头、颈处栗较深,背部栗较浅,饰以黑条纹。脸颊部左右各一块黑大斑,这是麻雀最易辨认的特征之一,肩羽有两条白的带状纹。尾呈小叉状,浅褐。幼鸟喉部为灰,随着鸟龄的增大此处颜会越来越深直到呈黑。幼鸟雌雄极不易辨认,成鸟则可通过肩羽来加以辨别,雄鸟此处为褐红,雌鸟则为橄榄褐。
地域分布:除繁殖、育雏阶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欢居的鸟类。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称为雀泛,而在冬季它们则多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亚种分化极多,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也广布于欧亚大陆,是一种最常见的雀类。
单位为时间内遇见的情况:2.2.1.1.2.1.1.1.1.2.1.1.2.1。总计19只。
2.金腰燕
鸟纲雀形目燕科
别名:赤腰燕
特征:金腰燕体形全长16-18cm,体重18-21g,寿命15年。上体黑,具有辉蓝光泽,腰部栗,頬部棕,下体棕白,而多具有黑的细纵纹,尾甚长,为深凹形。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的腰带,浅栗的腰与深蓝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细纹,尾长而叉深。虹膜褐;嘴及脚黑。
生活习性: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生活于山脚坡地、草坪、也围绕树林附近有轮廓的平房、高大建筑物、工厂飞翔、栖在空旷地区的树上以及喜栖在无叶的枝条或枯枝。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电线上。结小活动,飞行时振翼较缓慢且比其他燕更喜高空翱翔。善飞行,飞行迅速敏捷,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种类常见有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等昆虫。
分布范围:中国除台湾和西北部外,分布于国内的大部分地区,多为夏侯鸟。种数量较
多。
生长繁殖:巢多在山地村落间,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我国民间自古称之为巧燕。栖息于低山及平原的居民点附近,以昆虫为食。
单位时间内遇见的情况:5.1.1.2.1.1,总计11只。
3.白头鹎
雀形目鹎科
外形特征: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黑,两眼上方至后枕白,形成一白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具黄绿羽缘。颏、喉白,胸灰褐,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具黄绿纵纹。
生活习性:性活泼,结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 林里。性活泼、不甚
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
分布范围:白头鹎是我国常见鸟类,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目前种数量还较丰富。
繁殖方式:繁殖于3月至8月间。产卵至少二次,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什么家用净水器好米。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卵每产3—4分公司子公司个,呈椭圆形,淡红,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的斑点。
单位时间内遇见的情况:3.1.1.1.1.1.1.2,总计11只。
4.翠鸟
佛法僧目翠鸟科
外形特征:喙大,多以鱼为食,体强,长约10.45公分,羽衣鲜艳;许多种类有羽冠。腿短,
大多数尾短或适中。头大与身体不相称,喙长似矛,翼短圆,3个前趾中有2个基部愈合。翠鸟的整体彩配置,十分鲜丽。头至后颈部为带有光泽的深绿,其中布满蓝斑点,从背部至尾部为光鲜的宝蓝,翼面亦为绿,带有蓝斑点,翼下及腹面则为明显的橘红。喉部有一大白斑,脚为红。一般自额至枕蓝黑,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腹部栗棕;头顶有浅横斑;嘴和脚均赤红。从远处看很像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
分布范围:广布世界各地。我国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为留鸟。
生活习性:翠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和芦苇也常常停息在岩石上,伺机捕食鱼虾等,因而又有鱼虎、鱼狗之称。而且,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翠鸟的捕鱼本领几乎是百发百中,毫无虚发。
生长繁殖:中国南方的翠鸟繁殖期为每年4~7月。翠鸟能用它的粗壮大嘴在土崖壁上穿穴为巢,也营巢于田野堤坝的隧道中,这些洞穴鸟类与啄木鸟一样洞底一般不加铺垫物。卵
直接产在巢穴地上。
单位时间内遇见的情况:1,总计1只。
5.白鹡鸰
雀形目鹡鸰科
外形特征:白鹡鸰,额头顶前部和脸白,头顶后部、枕和后颈黑。背、肩黑或灰,飞羽黑。翅上小覆羽灰或黑,中覆羽、大覆羽白或尖端白,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翅斑。尾长而窄,尾羽黑,最外两对尾羽主要为白。颏、喉白或黑,胸黑,其余下体白。 虹膜黑褐,嘴和跗蹠黑。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岸边,也栖息于农田、湿草原、沼泽等湿地,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常单独成对或呈3-5只的小活动。迁徙期间也见成10多只至20余只的大。多栖于地上或岩石上,有时也栖于小灌木或树上,多在水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荒坡或路边活动,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动捕食。
分布范围:中国为中北部广大地区的夏候鸟,华南地区为留鸟,在海南越冬。
繁殖方式: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中边等水域附近岩洞、岩壁缝隙、河边土坎、田边石隙以及河岸、灌丛与草丛中,也在房屋屋脊、房顶和墙壁缝隙中营巢,甚至有在枯木树洞和人工巢箱中营巢的。
单位时间内遇见的情况:1.1.1.2,总计5只。
6.红尾水鸲
雀形目鸫科
外形特征:全长约13cm。雄性通体暗蓝,翼黑褐,尾及其上、下覆羽均栗红。雌鸟上体灰褐,翼褐并有两 道 白点斑,臀、腰及外侧尾羽基部白,尾余部黑,下体灰,布以由灰羽缘形成的鳞状斑。雌鸟上体暗蓝灰褐,头顶较多褐,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或褐,内侧次级飞羽和覆羽具淡棕羽缘、尖端具白或黄白斑点,在翅上形成两排白或黄白斑点。大覆羽、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具褐或淡羽缘。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白,尾羽暗褐,基部白,并由内向外基部白范围逐渐扩大,到
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为白。下体白具淡蓝灰‘V’形斑,向后逐渐转为波状横斑,颏沾黄褐并延伸至颊、眼先和额基等处。虹膜褐,嘴黑,脚雄鸟黑、雌鸟暗褐。
分布范围:中国为华北及黄河以南地区的留鸟。
生活习性:红尾水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站立在水边或水中石头上、公路旁岩壁上或电线上,有时也落在村边房顶上,停立时尾常不断地上下摆动,间或还将尾散成扇状,并左右来回摆动。当发现水面或地上有虫子时,则急速飞去捕猎,取食后又飞回原处。有时也在地上快速奔跑啄食昆虫。
九九重阳节祝福老人的话语生长繁殖:繁殖期3-7月。通常营巢于河谷与溪流岸边,巢多置于岸边悬岩洞隙、岩石或土坎下凹陷处,也在岸边岩石终逢隙和树洞中营巢。巢呈杯状或碗状,通常隐蔽很好,不易被发现。
单位时间内遇见的情况:1.1.1,总计3只。
7.鹊鸲
雀形目鸫科
外形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至尾上覆羽黑,略带蓝金属光泽;飞羽和大覆羽黑褐,内侧次级飞羽外翈大部和次级覆羽均为白,构成明显的白翼斑,其他覆羽与背部同;中央两对尾羽全黑,外侧第4对尾羽仅内翈边缘黑,余部均白,其余尾羽都为白;从颏到上胸部分及脸侧均与头顶同;下胸至尾下覆羽纯白。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雄鸟黑部分被灰或褐替代;飞羽和尾羽的黑较雄鸟浅淡;下体及尾下覆羽的白略沾棕。
结息交易生活习性: 鹊鸲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林、竹林、林缘疏林灌丛和小块丛林等开阔地方。单个或成对出没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园圃及栽培地带,或树旁灌丛,也常见于城市庭园中。性活泼、好斗,清晨常高踞树梢、墙脊、屋顶上啼鸣跳跃。
生长繁殖:深圳木屋烧烤 鹊鸲在3—4月开始繁殖。该鸟喜斗,在繁殖期尤甚,雄鸟因争雌常激烈相斗,有时可连续1—2小时,甚至更久。巢筑于墙缝、屋顶窟窿、瓦房屋檐内、居民点附近的枯树洞内,或树枝的桠叉处。
单位时间内遇见的情况:1.2,总计3只。
8.红嘴蓝鹊
雀形目鸦科
外形特征:红嘴蓝鹊是一种体态美丽的笼鸟,尾羽长而秀丽。体长约680毫米,是鹊类中鸟体最大和尾巴最长、羽最美的一种。 头、颈、胸部暗黑,头顶羽尖缀白,犹似戴上一个灰帽盔;枕、颈部羽端白;背、肩及腰部羽为紫灰;翅羽以暗紫为主并衬以紫蓝;中央尾羽紫蓝,末端有一宽阔的带状白斑;其余尾羽均为紫蓝,末端具有黑白相间的带状斑;中央尾羽甚长,外侧尾羽依次渐短,因而构成梯状;下体为极淡的蓝灰,有时近于灰白。嘴壳朱红,足趾红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