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 , 至忘寒暑。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 , 嘉言善行④ , 令人竦然⑤。伯中益自刻苦。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箪瓢饮,炊菽数边⑥ , 且啖且读,未尝知味。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②大父:祖父。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⑤竦然:恭敬的样子。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干什么挣钱呢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用四字词概括)
2.文言文阅读。
植物的现代诗歌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丙)谢太傅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③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丁)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①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②盘桓:徘徊;逗留。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等畅游山水。③将无:可译为“还是……吧”。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字。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②而犹未已 ________
③太傅神情方王 ________
④舟人以公貌闲意说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既 风 转 急 浪 猛 诸 人 皆 喧 动 不 坐。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
(4)(丁)应该选自《世说新语》的______篇。(请从下方选择正确的选项)
A.政事
B.德行
C.雅量
凉皮的制作方法D.方正
(5)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谢安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外阅读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①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②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③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神格:神态与气质。②厅事:指大堂。③卒:军中伙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 / 蒙辞以军中多务
B.曾属对否 /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何难之有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庄直入索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2)用三条“/”给画线句子断句。
将 军 方 与 客 对 弈 见 其 神 格 非 凡 遽 诘 之 曰 童 子 何 来
(3)结合选文,说说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庄有恭与一般小孩子不同?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
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母尝谓曰:“经典词语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饮过风咽过沙是什么歌
①及冠________
②触发之不顾________
③死狱也________
④则死者与我皆无恨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四岁而孤 濯清涟而不妖
B.亲诲之学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死狱也 而乐亦无穷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 其真无马邪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4)说说选文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了我们什么有益启示。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
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__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
③是金陵人,客此 客________: ④鲁直所谓 谓:________
⑤竟为雨雪阻 为: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
(3)甲文中“________”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________。
(4)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6.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
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 , 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怎么查中考分数①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
②见余大喜 大: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4)[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张岱《自题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
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辞。联系课文的思想感情,你觉得张岱的《自题小像》中包含了他怎样的深意?请写出你的理解。
(6)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合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乾不可兼,舍得不到而取义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