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上册教案设计
科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22.《五柳先生传》
课时
2
授课 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午第  节
教材分析
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
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课型
新授国际童装品牌
学情分析
起点状态
(由授课教师填写)
抽屉滑道
潜在状态
(由授课教师填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⑵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⑶熟读、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⑴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⑵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⑶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方法
1、文献法。2、朗读法。3、讨论点拨法。
媒体设计
师  生  活  动
备注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1: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2: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⑴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情短褐箪欤黔俦
⑵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传:chuán( )号:háo( )好:hǎo( )
zhuàn( )hào( )hào( )
乐:lè( )期:qī( )少:shǎo( )
yuè( ) jī( ) shào( )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明确:
⑴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yú qián chóu
⑵传说、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快乐、智者乐山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⑴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五一休假旧知其如此
饮辄尽
在必醉
花呗额度怎么快速提升⑥短褐穿结
⑦衔赋诗
⑧以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⑵一词多义。
之:或置酒南昌招之黔娄之妻有言
言: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
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甚:不求甚解所欲有甚于生者
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目似瞑,意暇甚
得: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志:以乐其志颇示已志
回族传统节日
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古今异义:
赞曰“亦不详其姓字”
⑷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
⑴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⑵之(他,代词;的,助词)言(说,说话;言语、话)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得(得到;益处)志(标志;志向;志趣)去(离开;距离)
⑶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⑷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多媒体显示)
⑴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⑵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⑶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明确:
妹个性签名⑴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⑵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⑶“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⑵“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学生明确:
⑴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⑵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⑴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⑵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⑶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老师。
学生构思,发言。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语造句。
3、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答案:略
【板书设计】
(由授课教师填写)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由授课教师填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