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准确提取关键词
怎样准确提取关键词
      2005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一)就出现了提取关键词的试题:                         
如果那天把该说的话好好说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来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要求提取四个关键词:--  --    --    --    答案是: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那么 什么是关键词呢?关键词是指表示文献实质意义的那些名词或词组,常出现在文献篇名或文献正文中,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它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
  2005年的这道提取关键词的试题,从表面上看一些考生可能感到陌生,其实质这道试题的命题意图仍然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简明)。这也是近几年来高考语文的一个热点,然而在2005年它则是一个亮点。原因是它紧扣时代的节拍:
报纸、电视、网络等处处显示着关键词,同时又能更好的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点,总的来说这类试题完美的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可以预测今后几年关键词类试题的考查将更加频繁。那么,如何准确的提取关键词呢?
  首先,对材料进行认真阅读,全面分析,弄清该文段的主要内容尽可能多的从题名和正文的主要段落中抽取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或词组。也就是将文中次要的、修饰性的、解释性文字删除,而保留主要的、关键的、实质的词语。
  例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三个关键词。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是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性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  --答案:开放时代  爱国主义  深沉理性
  其次,从原文段中提取的词语可能很多,对所选的词语予以排序、挑选,看体哪些词可以体现中心内容,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求真。只有准确涵盖材料的整体内容,体现材料本质特性的词语才符合要求。
  例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
  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组成检查组,近日对河北、河南、辽宁、重庆中小学安全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发现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状况有了很大好转,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体育运动场地普遍紧张,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困难,学生食堂、宿舍等设施条件较差,亟需当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予以解决;有的学校教学楼或学生宿舍疏散通道不畅,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校食堂尤其是农村学校食堂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
  关键词:--  --  --答案: 中小学  安全工作  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解题思路,即不妨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即是指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
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而这些涵盖主要信息的关键词有无或是否齐全,将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化妆都需要什么
  本报北京2月23日讯 记者吴兢报道:由建设部起草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互联网上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收到了数十封积极参与讨论。该条例要求新建住宅必须执行节能标准,并注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要求审计政府办公楼的耗能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予以整改。
    能源趋紧,立法提速。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及与之配套的9部规定陆续施行,相关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税收优惠规定正在制定;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一个由15家单位组成的《能源法》起草组正式成立,拉开立法序幕;北京等地也将为节约能源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规定正在为节能开道,为新能源保驾。 
  不难看出这个语段中的关键信息是:“能源”、“立法”、“提速”,所以我们有理由把它作为关键词。立春最有名的诗句
  第二:代入反馈原则。所谓代入反馈是指把选出的关键词带入原文段,看是否与题干要求
国家专项计划是什么意思
相符合  ,要点是否齐全,是否字数超限等。考生到所谓的关键词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意味着到了正确答案。因为此类试题答案
  唯一性,这就要求考生在寻时要小心谨慎。再如下面这个例子: 
  本报雅加达2月4日电 记者管克江报道: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部的一家体育馆今天早上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至少88人死亡、340多人受伤  据此间媒体报道,约近万名菲律宾众4日早上聚集在该体育馆门口,等候当地一家电视台发放一场电视娱乐节目的入场券,幸运观众将可获得约合1.9万美元的大奖。 事故发生后,菲律宾副总统到现场视察,要求军警加紧救助遇难者。目前警方正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据报道,有关方面已取消了演出计划。《人民日报》 (2006年02月05日 )
  阅读该段文字我们到了这三个关键词;“马尼拉  ”、“发生”、“踩塌事故”仔细分析这三个词发现它们是一个句子的“主、谓、宾”。  如果把它们稍加连缀,又成为一句话新闻。反馈原文,忠实原意,彼此印证,准确无误。
  第三:数量达标原则。既然有定词语数量的要求,那么超过这个限定是要扣分的。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第四:次序固定原则。即是考生所选择的关键词在填入答案栏时,位置和次序不能颠倒混乱。因为所选的词语按照正确语序应是一个主谓宾单句,如果次序颠倒语意就可能发生变化,这样即使所选词语是正确的,但次序错了,也是要扣分的。
  总之,“准确提取关键词 ”之所以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它可以全面的检测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闻见思维,分步提取──“提取关键词”解题指津
“提取关键词”这一题型在2005年、2006年高考中连续出现,显示这一题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功能。从卷面情况来看,这一题型的难度系数在0.5上下(即一半左右的学生要丢分),“提取关键词”是令考生棘手的一个考点。
“提取关键词”的杀伤力主要来自答题思路这道门槛。很多考生解题时用的是“大海捞针法”或“步步为营法”,即从所给材料中直接寻,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觉得合适的词就照录。如此草木皆兵,花费时间不说,由于寻的时候多是凭感觉,故所的词语往
往不是关键词;并且因缺少整体感,拼凑起来的所谓关键词常常给人不知所云、支离破碎之感。
那么,什么才是破解“提取关键词”合理思路? 钾肥的作用
要正确破解“提取关键词”,首先要弄清楚“提取关键词”的形成与特性。
“提取关键词”并非是什么新考点,它实际是“压缩语段”的变体,与“压缩语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传统的“压缩语段”的区别在于:“压缩语段”呈现的结果一般是句子,字数一般在10字以上,要求相对宽松;而“提取关键词”所得的结果是单个的词,具有跳跃性,字数一般在10字以下,要求更为严格。也就是说,“提取关键词”在形式(句式、字数)上较“压缩语段”更为简洁,内容上较“压缩语段”更精粹。
由于“提取关键词”是“压缩语段”的变体,所以在答题思路上要借助“压缩语段”的解题思想。“提取关键词”正确的方法是:先整体把握材料,用压缩语段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压缩,提取出一句话;然后再对这句话进行压缩,提取关键词。即:两压缩,两提取。
示例一: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2005年全国卷Ⅰ第18题)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解答时,先通读全段,然后压缩语段,将原文压缩成一句话。
这是一段记叙性的文字,全文两句话,其中第一句话由两个分句构成。第一句话,第一层从国家图书馆的角度,以修复任务的巨大(5000余米)与修复人员稀缺(不过10人)之间的反差,表明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极其缺乏;第二层,从全国的角度,说明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短缺非个别现象(全国范围内都存在)。第二句话,以一种假设的结果强调古籍修复人才的不足。
所以,这段文字可以压缩为:我国古籍修复的专业人才极为不足。(15字)
有了这句话作基础,提取关键词就有了明确的范围,确定的指向,避免了“提笔四顾心茫然”,或“试卷之上,草木皆兵”。以第一次压缩的文字为蓝本,最后提取的关键词是:
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
需要指出的是,提取的关键词虽具有跳跃性,但一般情况下,它们大体能够组成一句话,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如上例。 老伏志在千里
示例二: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2006年广东卷第19题)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的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象中体味到其间所蕴含的美。这也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分析:这段文字是一则美学评论的片断,由两句话构成,两句话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补充说明。
第一句话点明了对象主体(书法艺术)、对象特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审美过程(以视觉启发想象,调动情感)、审美结果(体味到蕴含的美),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可概括为:书法艺术通过抽象的意象使人们体味美;第二句话对第一句话的意
思作了进一步的提炼:(书法艺术)舍弃具象,摄取神髓。显然,两句话中第一句话说得更详尽周全,第二句话则要简略得多,因此可以依托第一句提取关键词:
书法 意象 体味 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