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翻译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者:祝东江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5年第5期
苏州大学什么专业好 祝东江脸圆适合什么发型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梦圆让人兴奋,也让人深思。莫言获奖,翻译有功,这使我们认识到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同时,也认清了我国翻译滞后的现状阻碍了中国文学、文化的国际化步伐。文学翻译是译语社会中的独特文化构建行为,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学翻译现状以及文学翻译的相关理论和要求,同时提出了改进中国文学翻译现状的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莫言;中国文学;翻译现状;文学翻译
DOI:10.16083/jki.22-1296/g4.2015.05.058
中图分类号:I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131—03
收稿日期:2014—11—15
作者简介:祝东江(1976— ),男,湖北郧西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化。
莫言,山东高密人,2012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这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国际文坛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而不可忽视的是莫言作品的译作家们的功劳。中国作家百年梦圆让人兴奋,也让人深思。在中国近代史上,对文学做出巨大贡献且具有影响力的作家造诣在莫言之上者比比皆是,为何我们迟了半个世纪才等来这一荣誉?《新杂志》主编严峰认为,莫言获奖得益于两个方面,即作品本身的实力和其国际化接受程度。当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时,其作品的瑞典语译者陈安娜也成为中国读者关注的焦点。莫言获奖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及我国翻译滞后的现状,获奖并不能掩盖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的尴尬局面。为加强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理解与认可,中国认识世界或展示“中国形象”以及世界认识中国都需要翻译这个媒介,尤其是需要中国文学翻译来化解外界对中国的陌生与偏见。
一、中国文学翻译现状
中国文学翻译经历了从误解到理解、从对抗到对话的发展过程。中国文学翻译呈现出国外作品译入多、国内作品译出少、文学翻译优秀人才后继无人等问题。
中国文学还没有走向世界,但世界文学却已经走向中国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作品被译介的中国作家有150多位,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总数的1.3%。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翻译作品所占比例大概只有3%左右,而其中,中国当代小说作品的数量更是微乎其微。[1]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曾说:“中国文学早就该走向世界,但翻译成外文的著作太少。”
美国小说家厄普戴克曾将葛浩文生动地比喻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唯一首席接生婆”。[2] “首席”彰显了其翻译水平,而“唯一”折射出中国文学在欧美译介极少的现象。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在中国有许多更好的作家没有获得国际影响,是因为没有遇到出的译者,其作品没有被译成外文。
中译外的文学翻译队伍阵容还很弱小,主要是一些汉学家,而达到一定水准的汉学家不到20人。
当前,中国文学的翻译与出版缺乏规划。德国翻译家郝慕天指出,国外对中国作品的翻译和出版是随意的、偶然的、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的。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文学翻译整体性弱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根本原因在于:文学翻译组织机构不健全,文学翻译出版市场尚不成熟,国内文学翻译出版管理混乱,国外出版市场占有率低,我国文学教育基础薄弱。[3]
二、文学翻译的内涵
从字面上理解,文学翻译是指在不同语种的文学作品之间进行翻译;从文化层面看,文学翻译是一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从广义上讲,文学翻译是将原作的精神风貌用另一种语言进行忠实而准确的再现,包括所有涉及文学语言的作品的翻译。其过程是翻译者对于源语文本进行理解并将自身所理解的文本内涵用译入语进行再现的过程。[4]
文学翻译关乎语言,更关乎艺术,既关乎译者,包括母语和外语在内的语言功力,更关乎译者的文学悟性和艺术感性,关乎其能否准确传达文学作品语言背后微妙的艺术信息,从而再现原作的神韵和意境。翻译是在路上的艺术,“永远向原作无限接近,但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净水”。
葛浩文曾表示,译者下笔要同时关注作者原意、读者喜好、编辑建议和自己的专业判断,更要在众多限制中寻求平衡。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文学翻译人员在遵守各种交际参数和制约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在译语社会中独特的文化构建行为。文学翻译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推动了文学、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升了民族文化身份。文学作品能使人们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时代意义。[5]
三、文学翻译理论研究
近代大规模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林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当代文学提供了启示和借鉴。[6]
要将文学作品翻译得恰到好处,就需要译者对作品所在的文化环境相当了解,使译文尽可能地贴近原作。译者应该对源语文本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作者意图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揣摩,尽量到双方文化语境中的平衡点,消减文化间的隔阂与冲突,帮助读者读懂原文的含义,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
“形似”是文学翻译的手段和途径,而“神似”则是要达到的终极目标。一部好的文学翻译作品必定具有对照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感情写照、强烈的艺术效果等。在翻译中,译者要力争统领全文,深入研究,融会贯通,努力做到形神兼备,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文学翻译的目的是进行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面对异质文化的差异性时,受自身翻译观的影响,为追求译文的宏观优质,必须发挥主观创造性,甚至是叛逆性,对原著进行微观层面的变通,即创造性叛逆,主要表现为增省译、有意识误译及个性化翻译等。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一种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它在文学翻译中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其“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赋予它第二次生命”,使文学作品得以广泛传播。[7]
风格是指作家的写作特点。文学作品译者更要注意原文风格,在力求保全原文意义并做到明白、通
顺的基础上,尽力重现原作的风格。鲁迅、泰特勒、雨果等人都强调要保存原语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以及保持原作风格的重要性。译者除了要搭建两种不同语言的桥梁外,还要通过深刻地领悟原文的艺术精神把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再现出来,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8]
钱钟书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欲达到‘化境’必须突破因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文化不对应’现象而导致的‘文化困境’。”译者可以采用加注法、音译法、意译法、音意结合译法、省译法和还原法来处理各种文化不对应,即对原作进行文化补偿。[9]
文学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会因文化空缺、文化内涵差异、思维方式差异产生文化误读。译者可以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如文内补偿、文外补偿、归化、增益、省略等,帮助原作者与译文读者克服文化差距带来的误解或文化冲突。[10][11]
文学翻译是文学艺术的再创造。译者是文学翻译的第一读者和文学创作的再现者,其主体性或主观能动性贯穿于文学翻译的始终,是翻译过程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译者的文化身份和语言文化倾向反映了其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符合当时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文化的审美需求的。[12]
形式主义的“创造/模仿观”重视文学作品中故事的构建方式,让读者关注叙事技巧、版面设计、文字游戏、特殊句式等形式特征,对文学翻译很有启发:以“创造/模仿观”为指导,忠实传达文学叙事技巧;不随意牺牲文学形式,忠实传达文字游戏;关注原文新奇的版式,传达排版的特殊效果。[13]
过犹不及是什么意思 文学翻译是一个主体向客体融合的过程,其任务就是要再现原作的美。视觉思维作为一种审美直觉心理,可以帮助译者跳出某些字词的限制,保证译文“忠”于原文的意思和创造性地复现原文的“美”。视觉思维将拓展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为其实践注入新的思路和动力。视觉思维下文学翻译的标准“忠”,就是要忠实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并符合译入语的词汇、句法习惯;“美”就是要再现原文的意境和神韵。“忠”是进行视觉思维的起点,“美”是视觉思维追求的终点。[14]
四、改进中国文学翻译工作的途径
只有加强中外文学翻译的合作与交流,改变现有的教育机制,创建有利于文学翻译人才成长的环境,才能使中国文学翻译扭转整体弱化的局面。社会和学者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和文化的互动,努力为中国目前和将来的文学翻译研究以及实践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广阔的平台。
(一)提升翻译质量,加强中外译者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对文学翻译人才的培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要多途径培养、建设优秀的文学翻译队伍。基础教育要重视母语教育,扩大文学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高等教育翻译专业要加强文学翻译的相关课程建设,具体来讲,要在已有翻译学方向基础上,加强文学翻译的研究,增设相关的系列课程;将文学与翻译、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文学研究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将翻译理论研究与文学翻译实践相结合;将学术型翻译人才培养与专业学
位型实用翻译人才培养结合起来。[15]引导学生多进行翻译实践,培养其敬业精神。加大对文学翻译工作的支持和投入,鼓励社会捐资,用于发展中国的文学翻译事业。
(二)提升国内文学翻译出版机构的管理水平
提高对翻译出版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认识,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加强国内外出版机构的交流,汲取国外成功的出版经验,实现我国文学翻译的良性发展。
(三)多渠道拓展译者队伍
放眼世界文坛,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还未获得西方读者的认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望让更多的西方读者关注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化。吴洪认为,可以尝试在外国留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中国作品的翻译人员,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并凝聚人才,从而把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介绍出去。
(四)外国出版商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协调,避免因追逐商业价值而形成骤冷骤热的恶性竞争,损害出版市场的长期发展
南京大学高方建议各出版社提前进行有效沟通,细分市场,各专特,实现出版市场的共赢。诺贝尔文学奖中国
外国读者需要通过中国文学来观察中国,而中国更需要通过中国文学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文学
翻译是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相互了解的一个文化窗口,也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精神营养品。中国当代文学要想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关注,为世界文学贡献更多的价值,就需要培养更多出的翻译家,发现更多优秀的汉学家,从而将中国文学推向全世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