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异化理论下《红楼梦》俗语翻译
归化异化理论下《红楼梦》俗语翻译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著名古典文学,其中俗语不胜枚举,但这些口语彩浓郁的俗语却将中西方译者陷入翻译困窘。一则,俗语凭借其作为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的载体,极大地影响各类文本功能与应用,缺乏“不可译性”;二则,俗语中涵盖的多样文化信息常独具于汉语中,带有较强的“抗译性”。为解决中西方俗语翻译障碍,研究围绕同期代表目的语接受的霍译本和代表源语对外宣传的杨译本,基于定量统计和具体俗语翻译实例对比分析,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探究两译本中俗语整体趋势化的翻译策略,进而对相关俗语翻译进行策略指导。
关键词:《红楼梦》;俗语翻译;归化异化;策略指导
引言
俗语起源于民间创造并在广泛的流传中不断形象化的语言。研究俗语对提高我国各民族人民的语言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以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为指导去探究《红楼梦》中的俗语翻译能使中华民族的生活画面和文化内涵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吸引西方学者译者对中国传统俗语进行研究,从而加深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程度。
本研究基于奈达的分类方法对《红楼梦》中的俗语分布情况及两个译本的俗语翻译策略分别进行统计[1]。最终根据数据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基本原则。民俗文化外宣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保留中国文化特性和身份认同,由此译者在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时要持有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观,实现两种翻译策略的完美统一,构建新的跨文化语际翻译新理念,促进不同民族及文化之间的交流。
1 .归化异化翻译理论
1.1归化翻译理论
1995年,美国学者Venuti提出“归化”这一翻译策略的术语。他表示:“在翻译时,译文采用明白、流畅的风格,以使目的语读者对外来文本的陌生感降到最低”。韦努狄认为归化翻译策略反映了英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不平衡文学关系,尤其表现在英美文化的绝对支配地位。《辞海》对于“归化”的解释是“入籍”,那么翻译之中的“归化”是把“客籍”语言纳入“归宿”语言之中,也即,将源语纳入目的语中。
1.2异化翻译理论
1995年,美国学者Venuti同时提出了“异化”这一术语,具体指“生成目标文本时会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类型”[2]。此外,孙致礼曾将“异化”定义为“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3]。上述有关“异化”的解释均各有侧重地表示了异化翻译策略要求译文尽量贴近原文,保留原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以异国情调的语言表达方式翻译。
2 .《红楼梦》俗语探究
2.1 俗语来源及特点
2.1.1 俗语来源
  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和思想的核心部分,不仅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而且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广义的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常用语、惯用语和方言土语等;狭义的俗语指民间定型的语句[4]。基于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俗语的研究范围也相应扩大和缩小。曹雪芹对俗语的界定主要包括民间谚语、成语、古人诗句和歇后语。由于不同研究学者对《红楼梦》中俗语及其类别的界定标准不一[1],进而导致其在数量统计上出现不同的结果。少则一
百多条,多则五百多条。如此,译者在面对有关俗语的翻译时,要有意识地去了解该俗语的出处从而精准把握俗语深层含义以避免文化误解。
2.1.2 俗语特点
从内容上看,俗语表现的是人们对人世间各种情态的一种评价性描写,多数俗语带有强烈的感情彩,而且这种俗语多为讽刺型,如出自《红楼梦》第十一回中的“癞蛤蟆想天鹅肉吃”“知人知面不知心”等。从表达上看,汉语俗语常含暗喻,字面意义不等同于实际意义,如出自《红楼梦》第六回中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喻就算是破产的商人,也比乞丐要强。从修辞上看,俗语采用最多手法是比喻和夸张,如出自《红楼梦》第六回中的“侯门似海”“拔根汗毛比腰粗”等。
唐嫣胡歌3. 俗语翻译策略统计及分析
3.1 奈达分类
事实上,文化的定义多达一二百种,文化的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中奈达的文化分类较为全面,它同时涵盖了物质和意识形态两个领域。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
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五大类[5]。文化和语言的紧密联系决定了文化和翻译得密不可分。通过奈达分类的方法对《红楼梦》中的俗语整体分布情况及两译本俗语翻译策略进行统计形成以下图表[1]。从表1中的统计数据来看,两译本在有关《红楼梦》的俗语的翻译上都一致倾向于归化翻译策略,单就归化翻译策略而言,霍译本使用次数略多于杨译本;而在异化翻译策略上,杨译本使用次数略多于霍译本。此亦侧面印证杨译本代表源语对外宣传;霍译本代表目的与接受。
 
表1 《红楼梦》译本俗语翻译策略统计
3.2奈达的文化分类的俗语翻译研究
 
表2  《红楼梦》杨译本奈达分类策略分析
表3  《红楼梦》霍译本奈达分类策略分析
3.2.1 对俗语生态文化翻译研究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对照
生态文化是由于世界各地不同的生态环境(如地貌、动植物、气候等)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6]。生态文化对翻译至关重要,当译员在翻译涉及生态文化的词、句、篇章等,需要客观的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符合当地的生态文化。俗语作为一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生态文化特点的语言表达,想要对其进行准确适当地翻译,就必然需要译者不仅掌握源语生态文化以及目的语生态文化的异同点,了解基本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效率。《红楼梦》全部俗语中涉及生态文化的俗语共计140条,以杨译本和霍译本为参考,具体分析其翻译策略如下:
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归化和入籍的区别杨译本:“Sudden storms spring up in nature, and the fortunes of men may change overnight[7:13].”
霍译本:“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unpredictable[8:15].”去哪儿啊
“天有不测风云”通过类比天气的阴晴不定与人生的起伏不可预测性来劝诫人们。杨译本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近乎直译的手法,采取了跟原句等同的格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
流行歌曲大全于读者了解中国俗语的特点,但就可读性上而言还略微欠缺。而霍译本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直接舍弃了原句的对仗句式和字面形式,直接将两分句合翻为一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使用习惯,有利于读者的理解进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3.2.2 对俗语物质文化翻译研究
套路情话
  物质文化涉及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其翻译往往呈现出较高的复杂性[6],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文化中所代表的意义或同或不同,甚至于在同种文化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物质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影响译者对于原词词性的判断,而俗语中有着大部分物质文化词语,这类词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能将该类词的表面及背后意思理解准确,同时需要译者根据具体的原语语境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红楼梦》全部俗语中涉及物质文化的俗语共计303条,以杨译本和霍译本为参考,具体分析其翻译策略如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