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析的流程与方法
一、成本分析的意义
成本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成本分析是增加企业利润的根本途径
通过成本控制,企业不仅能增加利润,而且能使销售利润率得到显著改善。
2.成本分析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
21世纪,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3.成本分析为有效的策略调整提供保障
企业做任何策略调整都要基于成本之上。比如调整价格,只有在成本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价格调整才是正确的。
4.成本分析为日常工作的改善提供信息支撑
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价值都可以从成本控制着手。分析成本的控制点,可以明确工作的核心重点。
二、成本分析的流程
1.明确目的
要进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确分析目的。
概括来说,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个:
第一,降低成本,到成本降低点。
第二,为业绩评价提供依据。企业的成本实施预算、销售费用预算达成率等都属于业绩评价。
第三,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为公司产品的定价和选择提供分析信息等。
2.确定对象
确定对象指对对象为材料成本、员工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还是财务费用等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分析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点分析,也即专项分析。通常在实务过程中,建议做重点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费就做差旅费的专项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最忌讳出现什么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因此,一个阶段的重点分析对象不可太多,时间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3.数据的收集与汇总
分析对象确定后,企业就要围绕对象收集数据,如果数据不全就会导致分析结果失去价值,因此数据的收集和汇总非常关键。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主要有三个:
第一,及时。数据不及时会误导决策。比如,生产部领用1000斤原材料,原材料已经到了生产现场,但是信息化经销圈系统没有开单或审核,系统没有扣账,账面上有2000公斤,但实际上只有1000公斤。如果用2000公斤来分析,就会误导企业的采料,导致库存呆滞。
第二,完整。数据完整非常关键。比如,做成本对比时,分析的结果是某月工资成本下降,而实际上有一项费用没加进来,这会导致决策失误。
第三,正确。很多企业的相关部门不太重视数据,甚至连财务部都不清楚报表数据是否准确,得出的结果也就很难保证正确了。
点提示
收集与汇总数据的标准:
① 及时;
② 完整;
③ 正确。
什么叫民营企业 解决财务报表延迟问题
在企业的经营中,财务部发挥着显示器、监视器、预警器、制动器四大价值功能,因此,在成本分析的流程中,财务部的工作非常重要。
作为企业的显示器,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工作都出现延迟和滞后的现象,从而造成财务报表失去价值。事实上,财务报表每提前一天上交,其信息价值就增加一级,所以,企业要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就要解决财务报表延迟的问题,即将显示器提前。
要将显示器提前,最简单的技巧就是分层次上交报表。分层有两种方式:第一,月末工作平时化。把月末要做的事情放到平时来做,另外
思想汇报2011年9月销售单据当天审核,不要积压。第二,月初工作月末化。将这个月初要做的事情在上个月月末完成,如折旧计提、费用摊销、客户对账等工作都可以提前做。
4.运用恰当的分析方法
要实际化
简单实用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好的分析方法要实用、容易得出结论且能让老板看懂。比如,财务分析中的杜邦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很实用,但对民营企业不一定实用。
要做到创新,不可照抄理论
企业现状分析方法要做到创新,不可照抄理论。比如,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习惯不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如果硬要将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会让老板感到疑惑和不满。
5.得出分析结论
企业的财务部在进行财务分析报告时,无论结论是好是坏都应当总结后得出结论。
需注意的是,财务分析中绝不能带有个人感情彩,财务人员不可优柔寡断,分析要客观,结论观点要鲜明简练。此外,得出结论并不是最终目的,一个好的财务分析要实现三大目标:呈现事实、解释变化、调试未来。
6.提出优化与改进建议(价值最大)
分析人员对信息掌握得最全面,对整个流程也最了解,因此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非常关键。
这是整个分析的价值体现,也是真正使企业业绩改善的精华部分。
三、成本分析的方法
2022乌拉圭阵容太豪华1.比较分析法
成本的比较分析法可细分为两种,即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
何时用同比,何时用环比,这是在分析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环比法在做销售收入分析时没有太大意义,但在单位成本分析过程中就可以用到。在实际分析过程中,由于同比分析具有可比性和借鉴意义,一般用得最多。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不同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所构成的一种比值。比如,将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比较得出销售费用率,将管理费用除以销售收入得出销售管理费用率,这都是比率。
在成本分析中,企业应在遵从教科书中既有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性和企业现状,设
计指标值,创造出比率值。需注意的是,指标值应简单、易懂、易控制,让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都可以计算。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在企业的成本分析中,影响利润的因素有四个:销量、价格、成本、费用。因此,企业在运用因素分析法时,首先要出最敏感的因素。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出
【应用举例】
假设产品销售量为1万台,价格是100元,成本是80元,费用是25元,利润为100万元减去80万元的成本再减去25万元的费用等于负5万元。
分析因素的敏感度,有四种分析方案:
五个一批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种方案,销量上升10%变成1.1万,价格不变,单位成本不变,费用不变,此时利润变成110万减去88万减去25万等于负3万。原来亏5万现在亏3万,增长了2万,2万除以5万等于40%。所以销量上涨10%,利润增长率是40%。
第二种方案,销量不变,价格上涨10%变成110元,销量不变,单位成本不变,费用不变,此时利润为110万减去80万减去25万等于5万。原来亏5万现在赚5万,增长了10万, 10万除以5万等于200%。所以销售价格上涨10%,利润上涨200%。
第三种方案,价格不变,成本下降10%,变成72元,费用不变,利润等于100万减去72万减去25万等于3万。所以成本下降10%,利润增长8万元,增长率为160%。
第四种方案,价格不变,销量不变,成本不变,费用下降10%变成22.5万,利润为100万减去80万减去22.5万等于负2.5万。所以费用下降10%,利润上升50%。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利润的最敏感要素是价格,第二敏感要素是成本,第三是费用,第四是销量。
因素分析比较直观,让老板看到分析时就知道改善企业利润最先要做什么,然后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
4.差异分析法
差异分析法有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差异分析法的流程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计算差异
计算差异,即差异怎么计算。
确定差异类型
企业的分析指标有两种类型,正指标和负指标。正指标的值越大越好,负指标的值越小越好。因此,为避免看表人理解错误,要对指标做出正负属性的注明。
差异的类型也有两种,即有利差异和无利差异,这与指标类型有关系。
【应用举例】
某企业产品预计销量是1000台,实际销量是1200台,用实际销量减去预算销量,得出200的有利差异。由于销售预算达成率是正指标,达成率越高,公司实际销售额就越多。
如果该企业预算费用是1000元,实际的费用是1200元,用实际费用减去预算费用,就会得出200的不利差异。
不同的指标得出差异的结果是不同的,通常正指标差异为正是有利的,负指标差异为正是不利的。差异的类型在做分析时一定要区分出来。
区分差异的规模
区分差异的规模,即得出差异的大小。在分析过程中,一般求出差异率,差异规模也就确定了。
要得出差异规模,首先要设定衡量和控制的标准。没有对照标准,就无法对结论进行深度分析。比如,设定预算的差异率正负5%都算正常,超过正负5%时就是异常。
进行差异原因分析
进行差异原因分析,到出现差异的核心原因。做差异原因分析,不是停留在表面讲大道理,而要到实质性的内容,否则很难得出改善点。因此,分析人员知识面广、熟悉业务是做好成本控制分析的前提。
改进措施,制定政策
发现问题并有解决措施,这种发现才有价值,所以制定出改进措施非常重要。
改进措施不要大而泛,一定要忠于企业现状、可执行。汤灿被执行死刑照片
5.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如图2所示,这是本量利分析图形。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租金、折旧费等固定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前提下固定不变,因此固定成本是一条水平线。浅蓝线为变动成本线,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变动成本越来越大。变动成本加上固定成本就叫做总成本,图中蓝线即为总成本线,红线代表企业的销售额,销售额随着销量的增加而上升,在上升过程中与成本线有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就是保本点。
保本点也叫做公司的生死底线,在这个点上,公司既不赚钱也不亏钱,保本点上面的部分叫做盈利区,保本点下面的部分叫做亏损区。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思考公司的保本点的位置,同时要思考公司要完成目标利润应做到的销售额。只有将两个问题思考成熟,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基本假设
本量利分析要应用到一些假设模型,脱离这些假设,可能导致结论失真。
概括来说,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模型主要有五个:
第一,相关范围的假设。相关范围的假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期间的假设,即费用在某个期间是固定不变的;二是业务量的假设。需注意的是,业务量并不总是越大越好,有时适中的业务量更有利于企业长久生存。相关范围的假设常用于企业的决策过程中,企业离开相关范围,本量利分析模型就不成立。
第二,模型的线性假设。模型线性假设包括两个假设问题:一是假设固定成本不变;二是假设变动成本与销量成线性关系,即销售变动时,成本也在变。一般来说,如果有两个变
量,就不一定存在线性关系,需要提前假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