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rst-level Discipline
摘 要: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整体水平尚存提升空间,学科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并从营造学科环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关 键 词:风景园林;风景园林教育;一级学科;发展;趋势;挑战;展望
Abstract: Sinc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came a first-level discipline in 2011, China'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raining scale, curriculum system,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forming discipline educ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lear of connotation, layered cultivation, profound inter-disciplinary, and synergetic cooper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promo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oints out the changes and challenges tha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s 院校类别
facing at present, the overall leve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still has much room to improve, and discipline competitivenes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puts forward prospect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erms of creating discipline environment, serving social demands and improving quality control.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first-level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rend; challenge; prospect
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自1999年起,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和专业培养点高速增长,培养点年平均增长约14%[1]。到2012年,全国开设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院校数量已达184个[2]1。这一时期,尽管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关于专业和学科名称的争论,以及学科定位及门类归属的讨论一直持续升温,直到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的确立才得出定论。
2011年一级学科的成立统一了专业和学科名称,结束了长期以来各院校专业名称混乱的局面,使学科建设的重心回到教育发展上。次年颁
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了本科专业设置为:在工学门类中,建筑类下设风景园林专业(082803),可授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专业目录的调整使风景园林本科教育逐渐规范化,进一步促进了本科培养规模的扩大。
杜春兰郑 曦
DU Chunlan ZHENG Xi
据2014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20多个院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与2006年首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召开时相比,无论是开设高校数量还是学生规模都完成了翻番[3]。
1.1.2 学科学位点
2011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按《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进行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结果的通知,首批19个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博士点、6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设立。此后,一级学科博士点在2013年新增2个,2018年新增1个,2016年撤销1个,现有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为21个②。一级学科硕士点也经历动态调整,至2018年总数为58个③。
作为风景园林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类型,风景园林专业硕士(MLA)早在2005年就已设置,同
年全国首批25个专业学位试点院校开始招收非
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风景园林学增设为一级学科。这一重大举措,极大促进了风景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教育、研究、实践、行业组织与期刊建设,以及国际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全面进步①。作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仅以风景园林教育为内容,回顾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概况,总结这一阶段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对面向未来的风景园林教育提出展望。
1 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述
1.1 培养规模1.1.1 本科教育
风景园林教育在成为一级学科之前就已经展
文章编号:1000-6664(2021)01-0026-07DOI:10.19775/j.cla.2021.01.0026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9-01-06修回日期:2020-11-11
杜春兰,郑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园林,2021,37(1):26-32.
27
中国园林 / 2021年 / 第37卷 / 第1期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实践基地和校企联合教学的合作,为学生提前了解行业状况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保证了人才培养与输送的衔接。1.2.2 研究生课程体系
1)专业型硕士研究生(MLA)。
《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规定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由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3个主要环节组成。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必须遵照核心课程教学指南编写教学大纲,限选课程模块与任选课程模块均不得少于4类,且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类、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类为必设模块。为了突出体现专业硕士的职业化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规定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完成累积时间不少于1年的校外实践训练。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试行)》(以下简称《学位申请条件》)进一步规定,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拟开设学位课程和限选课程应突出实用性和综合性,案例教学比重不低于50%(图3)。
随着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各个院校的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总体表现出如下特点。(1)课程设置覆盖内容愈加广泛。各类院校在延续传统学科方向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课程交叉,城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逐渐受到重视。(2)突出应用型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类课程比重较高,课程模块及必修环节设有场地实践、设计考察等综合训练类课程,授课方式多元化。校外实践比重增大,成为培养综合能力、对接行
全日制研究生。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次年专业学位硕士点增至32个。一级学科成立后,专业学位点数量的增长速度更甚,2014—2018年分4批共新增了50个④,但
在2015和2017年各有1个学位点被撤销。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点80个,相比2010年增长超过140%。此外,各院校对于风景园林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近年来在培养规模上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级学科的成立为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借此机遇,风景园林学学科迅速完成了一级学科学位点的设置和原有专业学位点的增长,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一起成为人居环境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后,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全面实施⑤,风景园林学学科硕博学位点开始依据办学质量进行动态调整(图1)。1.1.3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除去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学位点的规模变化之外,一级学科的成立推动了博士后科研站点体系的建立。2012年,国家首批9个风景园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此后于2014年新增3个⑥。目前全国共拥有15个风景园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均设立在高等院校,这15所高等院校也是全国范围内仅有的覆盖从本科到博士后全层次、从学术学位到专业学位全类型,具有风景园林人才完全培养体系的教育科研院校。1.2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是风景园林教育的核心。从学科目录设置上可以看出风景园林学学科多样的学术
背景和归属体系,加之专业开设院校背景的多元,使得风景园林学学科的专业建设相对复杂[4]、专业教育的差异性较大,风景园林课程体系的规范化建设需求非常迫切。
一级学科成立后,全国层面的风景园林课程规范化建设工作得到了大力推进。各院校在整体规范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课程设置,针对本科、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和博士4种培养类别与层次,结合自身院校类别及办学优势,形成结构相近、特各异的课程体系⑦。1.2.1 本科课程体系
风景园林本科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
育,通识教育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专业教育由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构成。其中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主要围绕8个核心知识领域、27个知识单元和若干知识点3个层次设置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2]3-4。专业实践体系则由实践环节、实践单元和实践内容构成,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具体学时根据学制的不同(4或5年)略有差异(图2)。
本科课程的总体特点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构建知识基础宽厚、主线分明的课程体系。风景园林本科教育强调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培养过程坚持科学、艺术、设计三大主线并始终贯穿教学环节,基于观察、分析、理解和实践进行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各院校开设了多样的专业选修课程,拓展知识结构,如环境行为学、景观美学、风景资源学、游憩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以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根据自身学科特
略有差别。 2)课程设置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各院校重视提高知识内化和转化效率,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设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竞赛、实习(测绘实习、美术实习、园林植物实习、综合实习)和各类学术活动来完善教学内容。各院校在实习中充分结合地域特,在实习地点、教学内容等方面特各异。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很多院校积极举办风景园林学术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学校与
图1 一级学科成立以来风景园林学学科学位点变化统计(2011—2018年)
1020304050607080902010
2011
av女神2012
2013
20142015
2016
2017
布包2018
数量/个
年份
一级博士学位点一级硕士学位点专业硕士学位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8中国园林 /2021年 / 第37卷 / 第1期
业用人单位的重要培养环节。(3)不同背景院校课程体系呈现出不同特。建筑类院校更加侧重空间形态训练,注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类课程设置;农林类院校自然科学类基础课程较多,尤以植物类、生态类课程占比较大;艺术类院校专业理论课程更加侧重于人文艺术、美学方面的建设,不乏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等艺术领域的专类设计课程。此外,各院校依据所在地域的不同在课程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根据《学位申请条件》的规定,学术型硕士课程设置应满足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覆盖学科各主要研究方向,并根据本校学科发展特进行课程构建和创新,全面提升
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与专业硕士相同,学术型硕士课程体系也采用模块化建构方式,且多数基础性模块与专业学位相近(图3)。
学术型硕士课程的总体特征表现如下。(1)系统性和前沿性。专业必修(学位)课涵盖二级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及其他必修环节通过模块构建的方式将相关专业的知识内容组织到完整的课程体系当中。注重学科前沿追踪,专业研讨和
学术交流启发式课程逐渐受到重视。(2)强调学
术研究潜力挖掘与科研素质培养。注重平衡理论
课程与应用实践之间的关系并向理论和研究方
法类课程倾斜,提升学术型硕士理论水平及综
合科研素养。部分院校在培养方案中打通“本-
硕”“硕-博”课程衔接,将本科高年级与硕
士、硕士与博士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构建,强化
学术研究能力。(3)因院校背景和地域特征不同
也表现出一定差异。
3)博士研究生。
风景园林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同样以模块化
方式构建(图3),旨在全面培养和提升博士研究
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
力、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基于此,目
前各院校风景园林博士课程具有以下3个突出特
点。(1)紧贴学科前沿。围绕学科重要议题和前
沿研究,组织理论和研讨类课程,形式灵活。部
分建筑类院校将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
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课程共享,着重培养更大学
科视野下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2)鼓励学术
交流。各院校对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和学术实践
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但普遍占比较大,
部分院校甚至规定了交流和学术创新成果鉴
定环节。(3)凸显特优势。博士课程的开设与
授课内容大多围绕院校自身最具实力的学科方
向,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院校的科研实力和学科
积累。
1.3 教育管理
学科升位加快了风景园林教育管理的渐趋
完善。一方面,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机构的成立使
全国风景园林教育管理组织架构逐渐清晰,各机
构在管理内容和职能上各有侧重,基本实现了各
类别风景园林教育管理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得
电脑经常自动关机益于管理机构的发展完善,风景园林教育活动频
繁,教育同仁围绕风景园林教育展开研究、探索
和交流,大量教育教学成果涌现。
1.3.1 教育管理机构
1)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小组/委
员会。
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小组/
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9月,是受教育部的委托和
指导、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聘任和管理的专家组
织,负责风景园林学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
图2 风景园林本科课程体系图3 风景园林研究生课程体系2
3
29人民的名义高小琴结局
中国园林 / 2021年 / 第37卷 / 第1
期
研究、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同期召开的第1届第1次全体会议讨论了指导小组的基本工作规程、工作计划,确定了《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编制思路。会议同期举行了首次全国高校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明确了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任务[5]。2013年5月,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改组为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⑧
。6月,指导委员会颁布历经2年半讨论和修订的《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规范化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指委”)成立于2005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领导下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家指导和咨询组织。学科升位后,专指委依据学科发展动向对委员会构成进行调整,并在原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补充和细化了部分指导性规范⑨。2013年3月成立的第二届专指委首次将风景园林行业主管部门、上市公司负责人吸纳进来,是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迈向职业化的重要标志。2014年专指委印发《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性规范(暂行)》,规定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2016年在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修订出台了新版《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进一步细化了专业硕士的培养规范。
3)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14年11月,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此次大会确定了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二级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工作章程,明确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包含风景园林教育指导、教育认证、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培训教育、咨询服务和校企合作。2018年11月,委员会换届大会顺利召开,会议讨论并发布了《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宣言》⑩。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2015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聘任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的通知,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是11个2011年晋升一级学科后首次增设的
学科评议组之一,主要负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咨询、研究、监督和审核等工作。评议组成立以来已先后2次召开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推动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对话交流和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深化改革。2018年第二届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上,学科评议组讨论部署了《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发展报告》提纲和《风景园林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的编写工作。
5)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2018年11月,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北京成立。教指委是教育部聘请并领导的指导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最高专家组织。新成立的教指
委设“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同时下设“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全面开展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2019年1月,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风景园林专业教指分委会会议同期举行,审议并通过了《2018—2022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制度》。1.3.2 教育活动
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由各教育管理机构主办,首届大会于2006年举办,2011年以后每年定期举办。大会先后以“风景园林教育研究与实践”“教育规范化”“教育可持续发展”“新时代风景园林教育”为主题,就学术议题、专业问
图4 历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举办情况
图5 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高校在IFLA和ASLA学生竞赛中的获奖情况
30中国园林 /2021年 / 第37卷 / 第1期
题、教育理念与方法等展开研讨和交流(图4),
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促进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提升整个行业的
人才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伴随着教育大会的常态化,各类教育成果不
断涌现。同时风景园林教育的国际视野进一步开
放,国内院校广泛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在IFLA、
ASLA等国际风景园林竞赛中多次获奖(图5)。
2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
趋势
自2011年一级学科成立以来,风景园林教
育的发展趋势可总结为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
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
2.1 内涵清晰化
风景园林学学科内涵表述为:综合运用科
学与艺术手段,研究、规划、设计、管理自然
和建成环境的应用型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之
间的关系为宗旨,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营造
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6]。一级学科成立以来,风景园林教育体系不断贴近学科内涵,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图6)。
1)风景园林教育以空间与形态营造、景观生态和风景园林美学作为三大基础理论,强调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理论的互融,体现了“综合运用科学与艺术手段”的学科特点。
2)一级学科成立以后,风景园林学逐渐凝练出6个清晰的学科方向,分别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以及风景园林技术科学。六大学科方向为风景园林教育梳理了基本框架,也支撑了“研究、规划、设计、管理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学科目标。
3)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逐渐形成共识:培养“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
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2]2”的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承担了“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宗旨,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营造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的学科使命。
2.2 培养层次化
风景园林教育培养的多层次已经形成,体现在2个方面。首先是知识技能教授的多层次。
风景园林教育着重培养认知、分析、实践3个层
次的知识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懂得风景园林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社会艺术;尊重文化和自然
规律;掌握工程材料、方法、技术建设规范与工
程管理的相关知识;熟悉植物材料并掌握其应用
的理论与方法;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方
法;具备对各种尺度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管
理的调查研究与实践能力;熟练应用计算机与信
息技术;了解公共政策与法规;培养沟通与交流
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与价值观。
其次是人才培养类型的多层次。第一类是
本科到博士甚至博士后教育体系贯通的院校,
这类院校数量较少,普遍是国内较早开设风景
园林专业的院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
力,是风景园林教育的领跑者。第二类是设置
有风景园林硕士学位点或专业硕士学位点的院
校,这类院校数量较多,是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培养的主力军。第三类是仅开设风景园林本科
教育的院校,具有庞大的规模,培养了大量的
实用型风景园林人才,是拉动行业发展的基本
力量。
基于层次化的培养目标与体系,以往风景
设立公司流程园林人才主要聚集在规划设计部门、高校和科
研院所的现象开始转变,更多专业人才开始从
事顶层设计、管理咨询、创意智库、基层服务
等方面的工作,风景园林师的社会可见度得到
了全面提升。
2.3 交叉深度化
风景园林学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特征,过去
虽然对学科的综合性有一定认识,但学科交叉主
要发生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等相近学
科之间,交叉深度和广度均有很大的挖潜空间。
大多数深度不足的学科交叉既缺乏对核心关键问
题的充分探讨和交叉学科方法的学习借鉴,也鲜
有学科自我价值的有效输出。学科交叉的基础薄
弱,交叉领域的贡献度低下。
高校承担着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的双重任务,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支撑。成为一
级学科以来,大量学者开始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
探索。风景园林学研究愈发关注交叉性的研究热
点,如与人文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
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的交叉[7],拓展了风景园林
学研究视野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学科研究开始
大量吸纳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大数据、数字技
术、图像分析、眼动、人体生理测量等方法迅速
融入风景园林学学科研究的范式当中,研究效率
大大提升,催生了一大批前沿交叉研究成果。
图6 基于特点-目标-使命的风景园林学学科内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