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职业教育办学成本的思考
降低职业教育办学成本的思考
朱萍
摘要:在当前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如何降低办学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式、培养模式的探索,寻节约办学成本、提升办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一是校校协作,与其它高校建立教师资源共享机制;二是校企合作,将实训课堂搬到生产车间,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方案;三是校内培养模式转变,分阶段统筹学生学习安排。
  关键词:职业教育;办学成本;策略
  教育成本分担是指教育成本由完全或几乎完全靠政府负担转向至少部分依靠企业、学生及家长分担。职业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也就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来源或渠道。《中国统计年鉴》把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主要分为5个渠道: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办学经费、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其他教育经费。这5个方面也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在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办学质量,缓解经费短缺成为当下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我国的办学实际出发,以学校的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分析降低办学成本的策略。
  一、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式与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职业学校已经初步形成的就业+升学+培训的模式,其初衷是通过各种策略来拉动生源,但在生源数量日渐减少、生源质量日渐下降、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计划锐减等严峻现实面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原先的办学模式已经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而遵照教育部的有关制度,职业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一线生产、销售和管理技术工人。各校基本上切合这个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宽专业、厚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加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力求人才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除有劳动技能外,还要在精神和智能方面适应社会的需要(黄炎培语)。
  二、职业学校降低办学成本的必要性
  (一)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分析
  由于资料收集的存在一定困难,文章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到2008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职业中学的办学经费进行了分析。
1                        职业教育办学经费
学校
类别
年份
总计(%
国家财
政性教
育经费
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
社会捐资和集资
办学经费
学费和杂费/事业收入
其他教
育经费
中等
专业
学校
2002
关于食品安全的英语作文
100
54.15
1.00
0.33
32.89
11.63
熊炜
2003
100
洛克王国雪精灵练级
53.83
1.19
0.25
33.08
11.65
2004
100
53.29
2.06
0.18
32.44
12.03
2005
100
53.09
3.23
0.20
31.81
11.67
2006
100
院校类别54.82
3.67
0.36
36.84
4.31
中等
技术
学校
2002
100
54.05
0.63
0.18
35.42
9.72
2003
100
53.93
0.68
0.21
35.08
10.10
2004
100
52.98
1.29
0.15
34.50
11.07
2005
100
52.65
2.62
0.20
34.17
10.36
2006
100
53.64
3.65气息唱歌
0.42
37.89
4.40
职业中学
2002
100
60.41
4.31
0.96
24.42
9.90
2003
100
57.69
5.74
0.78
25.44
10.36
2004
100
57.39
5.77
0.76
25.80
10.29
2005
100
56.78
8.58
0.53
24.06
10.04
2006
100
60.04
7.36
0.36
28.59
3.6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5200620072008
  从表1数据来看,近5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和学生缴纳的学费和杂费,其中学杂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及其他教育经费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经费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三类学校经费总投入份额从2002年到2006年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与国家提升、扩大职业教育政策有关,但这还是与普通高中之间的数额存在着相当大的距,这种差距与职业教育的高成本是不相匹配。学杂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在三类学校中都有所提高,前四年三类学校中学杂费相对平稳,而2006年则出现了快速的增加,这实际上严重影响到低收入体的入学。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投入占三类学的经费总投入比例几乎每年都在增加,5年大致增长1倍多。尽管其占总经费的比例不足10%,但已呈现出积极的上升趋势,它将会促进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这为我国未来缓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经费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捐资集资办学经费大幅下降,职业中学下降最为明显,由2002年的0.96%下降到2006年的0.36%。虽然职业教育的绝对数值增长很多,但占总经费的比值却在不断减少,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职业教育,同时也迫使职业教育在当前的经费投入下,如何寻新的办学途径,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
展。
  (二)职业学校办学成本的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之中,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生存成本的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成本也显蓍提升。一方面要努力达到各项国家规定的办学指标,就必须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短、要求高,势必增加办学成本。加上生源市场的有限性,加剧职业学校的竞争,竞争产生成本,竞争产生淘汰,故降低办学成本势在必行。
2                2010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收入、支出情况
院校类别(所) 
总收入(万元)
其中 
贷款余额占比(% 
学费收入占比(% 
财政补助占比(% 
专项投入占比(% 
社会捐赠占比(%
其他收入占比(% 
高职院校(46 
14604.841
21.39
31.31 
21.54 
5.19 
0.08 
4.84
其中:公办(37
17446.140 
22.93 
25.80 
22.79 
9.23 
0.16 
4.87 
民办(9 
7869.800 
14.02 
62.50
0.00 
0.47
0.00 
1.76 
院校类别(所) 
总支出(万元) 
其中 
征地基建占比(% 
设备采购占比(% 
日常教学占比(% 
教改研究占比(% 
师资建设占比(% 
图书购置占比(% 
高职院校(46 
10767.070 
15.94 
7.81 
6.17 
1.26 
1.10 
0.78 
其中:公办(37 
11406.194 
17.49 
7.41 
6.00 
1.30 
1.21
0.78 
民办(9 
5639.440 
11.71 
8.83 
12.87 
1.10 
0.59 
1.37
  从表2可以看出,全省高职院收支基本平衡,但如需进一步发展,靠目前的收入情况是无法满足的。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政府资助几乎是零,是需要通过自我积累来谋求发展的。所以除必须开支的项目以外,如何降低办学成本,应是职业学校长抓不懈的常规工作。
  三、降低职业学校办学成本的策略
  在职业教育经费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渠道拓宽办学经费来源,另一方则是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学生的培养方式,通过与其它高校、企业的合作等取得应有的成效。向社会提供一支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队伍;能向社会提供一支掌握工业化水平的生产和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新产品的推广及使用,为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准备条件;能使社会积累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得以保存与传播。
  (一)校校协作,建立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机制
  职业学校的教师包括基础知识授课教师和专业技能训练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教育,有赖于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在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研究的专职教师的教育,而这类教师一般看中学校的科研实力、学校的基础环境,多数教师择业时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这样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带来一定的问题。同时,这也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引入渠道开拓了新的空间。职业学校可以与本地的其它高校对接,实施教师资源共享,尤其是在基础知识教育方面,更可以聘请校外的专业教师任教。这样为职业教育办学降低成本,同时又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基础教育水平。而对于专业技术教育,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自身培育,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二)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我国高职最为典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顶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校企合作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聘请企业具有一线操作经验,同时又具有一定理论素养
的员工、管理者参与学校的教学与教育管理,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用人密切相连,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则要建立紧密的实习、实训关系,让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走进工厂、企业进行不同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充分体现了让高等教育融入社会,让社会进入高等教育这一理念,未来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也不会仅限于学生,而应该是校企教师、企业员工的双向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
  (三)优化培养方案、统筹办学
  在办学经费高度紧张的前提下,要全盘考虑学校的教学计划、实习实训的安排,让有限的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加以利用。
  高职教育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先用两年在校内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再用1年的时间到校外企业单进行顶岗实习,运用“2+1”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揣着理
论去,带着问题回,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将在实际工作产生的问题带回到学校去,将校企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达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
  资源共享,针对目前各地高教园区集中这一地域优势,各地政府也应在学校资源配置上承担起主导作用,实现校校之间资源共享,以弥补职业学校学生在本校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温州区号政府搭台、学生唱戏,比如在图书馆资源配置上、在讲座资源共享上,完全可以以高教园区作为平台,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
  资源共建,利用高教园区平台,进行资源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真正发挥出招投标采购的优势。
  校企共建,从学院单向在校外建立实习场地到校企合作在校内校外共同建设教学场地和设施,校企合作形式多样。结合当地产业优势,与当地先进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开展定单式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