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传统节日
《秋天里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秋天里的传统节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中的第二课,这一课重点安排了秋天“中秋”“重阳”两个传统节日,对其来历、风俗习惯、人文内涵等进行了探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月儿圆,人团圆》,安排本课的目的是通过中秋节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本课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唤起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
女士香水品牌排行榜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 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来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2、通过中秋节的活动,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类似花样男子的韩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以及不同民族、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
三、说学情
在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秋天的季节特征、秋天的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有关秋天的节日,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了解。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不是了解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学生对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了解,比如台湾的回归。本节课,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初步了解,并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故事讲解法、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搭建活动平台,提示基本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探究、体验、讨论、交流、感悟等。在教学中,努力实践课标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儿歌导入,初识中秋
(1)进入秋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获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天的节日。请同学们听儿歌,然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节日,好吗?
(2)出示课件:玉兔吹喇叭,爷爷打月饼,辅以歌曲《月饼歌》。从而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
护肤步骤的正确步骤
(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
淮南美食
中秋或仲秋,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还要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或“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地与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活动二:美丽传说探中秋
请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或朗诵有关写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美好。
(设计意图:关于中秋来历的各种传说版本很多,在这里,选取流传较广的、影响较大的《嫦娥奔月》
,以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月亮的有关传说,让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探寻中秋节来历,通过搜集与中秋节或月亮有关的诗句,体会中秋节的思念、祁福之寓意。)活动三:全国各地度中秋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1、学生交流各自过中秋节的活动和心情,并且讲一讲各地有代表性的习俗。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香港的舞火龙、北京兔儿爷、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2、一边请学生观看中秋节的图片,一边读思乡的信件。老师讲一讲海峡两岸的亲人互相思念、盼望团圆的故事和驻岛官兵思念亲人的故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侠盗飞车自由城秘籍(设计意图:课堂上,通过回忆自己家里过节情形,观察月饼,唤
起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师生在课前收集全国各地过中秋的资料,课堂上的交流介绍,让学生由点及面,体会饼圆—月圆—人团圆,感受节日的浓浓亲情。)
活动四:七嘴八舌祝中秋
1、教师送给每个学生一个形状像月亮的白小球,请学生打开小球,即可看到小球内纸条上的中秋祝福。在请学生说说自己接受祝福的感受。并把祝福写在小星星上送给同学或贴在黑板上。黑板上的板书即刻完成。圆圆的月亮上写着“中秋节”三个字。在其周围贴满了写着祝福的小星星,一幅人文星月图
出现在师生面前。
2、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合家欢聚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向远方的亲人表达节日的祝福。
(设计意图:品社课的目的在于关注儿童生活,指导儿童过更有意义的生活。要让课堂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在这里,学生都来想办法,出点子,让中秋节过得更有意义,更难忘。这一教学环节可以缩短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课堂上的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生活中。)
六、说教学反思
本活动充分以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全面贯彻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课程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等课程特点。但在设计时,我仍有很多困惑。虽然我知道教科书只是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但教材里必定有内容,所以在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方面
不够大胆创新,有些拘泥于课本。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以后一定要博学善思,及时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只有见多识广,才会有更多的创作灵感,更多的困惑有待于教学实践中去解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