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
《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在实践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民风习俗等,思考中国传统节日流传的
意义,初步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2. 能够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体验交流与协作的快乐。
3.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某一个节日进行习作,并将自己搜集的民俗合理
地运用到习作中。
习作要求:
1>可以借助家长的朋友圈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妈妈或小伙伴一同
回忆””
2、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通过事情表达节日的美好,旨在突出“记忆深刻”,选择自己印
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二、课前准备:
1>搜集和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2、师准备范文两篇。朋友圈,通知几个家长待机。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表达节日的美好回忆,围绕“记忆”两字,选择印象最深的节日往事,尤其是情节要进行真实、具体、细致地描述,详略得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了第二单元你了解了哪些民风民俗?我们从北京春节的年味十
足,到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还有那独特的客家民居和傣族民居。可以说,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民风民俗方面的知识,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话题,聊一聊、写一写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回味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簧聚的过程。下面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猜是哪个节日?除了春节,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再重温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
(三)对话传统节日
1、课前,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的民风民俗,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2、看图猜节日。
(四)习作方案巧指导
1.听了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精彩介绍,老师将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汇点,出示表格。
2、(多媒体展示:先审题)
先审题
师:请同学们看题目“我的节日记忆”,想想:
今天我们要写的是人还是事?(事)
什么是记忆?(多媒体展示)
题目上有哪些限定的范围?(只能写节日的事)
“我的节日记忆”中要重点表现的是“我”还是“事” ?
你怎样理解“记忆” ?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意义:节日中的事可能给了你启迪,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甚至是人洁面乳怎么用
生的里程碑,是有“意义”。
情感:节日中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难以忘怀,是一种“情感”。
克拉恋人最后结局
连接不可用
欢乐:节日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美食、美衣、玩具、活动,假日,节日的氛围无论哪一样都会令你快乐,给你带来了欢乐。
师:这样我们就一下子明确文章的中心。
师:你看通过审题我们很快弄明白了这么多!(多媒体展示归纳)
师:我们终于明白了,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样的房子。真好!紧接着,我们
就要为做这所“房子”准备材料了。祝愿我们的房子早日竣工。(多媒体展示:材料)
3、材料
我们身边的事情:出示视频
教师出示范例2篇
请妈妈讲讲我们节日中记忆最深刻的事情:连线2到3 名学生的
妈妈,听一听妈妈们对自己孩子记忆深刻的节日故事。
(五)、动手写提纲。
(六)分享自己的习作
我们分享的方式有很多,QQ空间,朋友圈,微博等等很多
社交工具可以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的趣事分享给大家。
板书设计:
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节日里的记忆
审题:事,我,记忆,传统节日,民风民俗
材料
组材
《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学情分析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修改能力,但是习作还
存在着千篇一律和内容空洞的问题,而精选材和细节地刻画一直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因此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就定在选材和把内容写具体上。
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前我还特意让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写了一篇以《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为命题的写作,发现学生端起架子来写的很多,完全没有学生习作的口吻,针对这一现象,我把“我手写我心”也列入到本次写作的教学重点中去,而且还把家长朋友圈的记录和“听妈妈讲节日的故事”列入到教学环节中。
《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效果分析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设计的学习目标已经完成,而且也很好地突破学生写作材料少的缺憾。
在材料环节,设计了与家长连线,本来是设计了与两到三名学生家长连
线,因为时间关系只连线了一位家长,这个在材料的拓展上显得就单薄了一些,但是正是家长的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直接促成了这次写作的成功。
黄腔
同时这次习作在字数没有做具体要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收获,各有提髙。
《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教材分析
童年,节日,是孩子们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
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
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
2019辽宁高考分数线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
习作的内容。
围绕着本组专题“口语交际及习作”安排了交流“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写记忆中的节日等内容。所以,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