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惠安石雕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
略谈惠安石雕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
黄应祥
(闽江学院历史学系 04历史师范  25号)
[摘要]惠安,这个如诗如画的小城,石头文化是其一大特。惠安的雕艺源远流长,它源于黄河流域,又融会外来文化与技艺精华,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地方彩浓郁。现代惠安石雕已成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当地及全国各地的许多著名碑碣、碑林、大型雕塑、纪念塔,无不凝聚着惠安石雕艺人的智慧和汗水,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为惠安石雕赢得荣誉。惠安也因此曾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
[关键字] 惠安  石雕  崇武  南派石雕艺术  影雕
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和泉州湾之间,依山傍海,山青水秀,隶属泉州市,人口90多万,面积668平方公里,常年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话题作文幸福惠安石雕惠泉啤酒和惠女服饰是惠安这个美丽的小城著称于世三大品牌。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
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又融汇外来文化与技艺精华骨干教师事迹材料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当地及全国各地的许多著名碑碣、碑林、大型雕塑、纪念塔,这些作品石雕之乡所展现出的山之阳刚、水之灵秀、大海之粗犷、流云之飘逸、英雄之风范、k宝密码是什么淑女素雅、鸟兽之妙肖的特有风格和魅力无不凝聚着惠安石雕艺人的智慧和汗水,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一、元代以前的惠安石雕
惠安是个美丽迷人的小城市置县宋初太平兴国六年即公元981年。惠安最早的石雕作品,是1600多年前晋朝时代的晋安郡王、开闽始祖林禄墓前石雕,位于涂岭九龙岗。县志载其墓“前有石冠石笏,后有石羊石马”,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林禄是河南人,公元317年随晋元帝南渡,授昭远将军,敕守晋安郡(即今福建省)。由此可以推断,墓前石雕也应是中原的产物。
惠安现存最早的石雕,是王潮墓前石雕,文官、武士各一位,马、羊各一对。王潮是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的兄长,生前授威武军节度使,卒后封秦国公,其墓前石雕对研究惠安
早期的石雕艺术风格有较宝贵的历史价值。
宋代兴建的我国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万安桥是惠安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石雕工程,现存守桥四介士、月光菩萨及造桥者蔡襄的《万安桥记》碑刻。洛阳万安桥被誉为“海内第一桥”和“天下第一桥”,与赵州桥等并列中国四大著名古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作为万安桥重要组成部分的惠安石雕在其中功不可没!宋代泉州太守福州人林之奇曾记载建造洛阳桥时就有了惠安历史上第一头含珠石狮子,证明惠安当年的石雕技术在全国已处于先进水平。
据惠安《鑑湖张氏族谱》记载,泉州开元寺飞天雕刻者为张仕逊,其仕志“以石雕名世,工巧绝伦” ,名作如泉州少林寺门前之石狮子。张仕逊子张曰臣则是晋江安海龙山寺文殊普贤塑像的雕塑者。而安海龙山寺是台湾龙山寺的祖寺
至元代,惠安的石雕有张坂镇獭窟和县城平山寺的石塔等。獭窟村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从唐、宋、元、明至清以来长达1000多年历史无间断的石雕实物,是惠安石雕史上一页宝贵的历史剖面。如唐建的浮山寺、宋代的武安王宫和妈祖庙、元代的石塔、明代的牌坊、六王府等,都还保存着各个历史朝代的石雕,是惠安千年石雕史的见证。
纵观元代之前惠安境内的石雕作品,其艺术特征表现为粗犷、古朴、淳厚,线条刚直简洁,人物造型凝重、端庄,带有明显的中原痕迹。
二、现代惠安石雕的逐步形成
从明朝后期到清代,是惠安石雕发展成熟的时期。而至现代,惠安石雕逐步脱离北派传统自立门户与其并驾齐驱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惠安石雕作品与以前的最大区别在于重视立意,改变了过去雕刻时的“形似”而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通过作品表达了一种精神实质和象征意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从艺术风格来讲,讲究形神兼备,富有动感和气势,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动态美和神态美,突出纤巧、精细、神奇,含有细节语言,富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如果我们以“骏马秋风塞北”来比喻北派的豪放壮伟特征,那么形容南派婉约精美的特,便是“杏花春雨江南”。南派石雕艺术这一风格特征的重要标志,就体现在惠安石雕的代表作——龙柱、石狮身上。北派的石狮大部分呈蹲状,虎视眈眈,象征着强大的皇权势力和气吞万里的威慑意志,具有一种威武凶悍的特征。以惠安为代表的南派石狮创造性地把北狮
改成摇头摆尾站立的形状,胸披彩带,足抱彩球,呈现出一种喜庆气氛,令人体验到一种节日的欢快。雌雄二狮左右侧视,雌狮前爪抚摸戏耍的幼狮,雄狮口中有圆石珠滚动,这就是匠心独运的惠安石雕艺人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这种绣球狮因此被称为南狮。在材料上,南狮大都采用南方的菲绿岩,质地较韧,便于精雕细琢;而北狮则多采用质地较硬的白花岗岩。
惠安民间石雕艺人总结雕刻龙、凤、狮形象特征的经验,叫做“啼狮、笑凤、落颔龙”,所以在他们的手下,狮子总是表现出一种似笑非笑的滑稽表情,在艺术处理上,往往使茂密卷曲的须毛和眉毛尽量遮拦狮子铜铃般的眼睛,极力使威猛的狮子显得和善可亲,以迎合南方人喜欢舞狮的爱好和欣赏习惯。这说明惠安的石雕已摆脱了一马平川的中原北方传统特征、汲取了闽南青山秀水的几分灵气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走向成熟与独立,并从此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半壁江山。
从艺术影响来讲,清末民国初年的惠安石雕已名扬全国。清道光五年即1825年,惠安蒋国衡、蒋镗主持建造的福建仙游东城门外石牌坊,高16米,雕满龙、凤、狮、麒麟、花、鸟、铭文,是南派石牌坊的代表作,号称“古建之花”。光绪年间,福州著名雕刻店第三代传
人蒋文子(惠安崇武人)参加在颐和园举办的全国工艺赛会,以雕刻镂花石鼓椅及圆桌夺得“石雕之冠”,名闻天下。1925年,蒋文子带领30多名惠安艺人参建中山陵。惠安石雕作品石狮、华表、八角金鱼缸及八角形光华亭,被时人评价“中国能工巧匠的技艺,由此可见一斑”,受到国民政府及总理陵园的嘉奖。蒋文子的名作还有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前的龙柱,这是全国少有的龙柱精品。
1920年王益顺主持设计重建的台北龙山寺,是惠安石、木雕珠联璧合的经典之作,是台湾八大景之一,有“中国建筑艺术瑰宝”之美誉。北派的龙柱大多是穿云破雾从天而降,头下尾上,是为天龙。而台北龙山寺的龙柱却是头上尾下,似乎正从东海腾空而起直上九天,是为海龙。这叫翻天覆地龙,全国仅发现三对,是南派龙柱的珍品。如今,台湾各地仿造的龙山寺近200座,可见其影响之大。
此后,福州西禅寺、鼓山涌泉寺、厦门南普陀等均以采用惠安石雕为荣,可见惠安雕艺影响之深。惠安雕艺作品是闽台一家、文化同源的有力佐证。
新中国的成立大大丰富了惠安石雕的表现题材和社会内容,使惠安石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惠安雕匠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一座座世纪的丰碑。
1951年—1958年应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所请在厦门集美兴建的鳌园,是惠安现代石雕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共有青石雕650件,内容包罗万象,集古代历史题材、中国革命史与新中国建设史于一园,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大奇迹,被视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大观园。参加鳌园建设的名师有蒋丙丁、蒋瑞生、张来富、蒋瓦水、蒋佛源等,人数多达300多人。鳌园峻工后不久,这支队伍又扩大到500多人北上首都参建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更为惠安石雕的发展创造了良机,使南派石雕的传播进入一个鼎盛时期,十几万惠安工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除了70年代参建纪念堂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外,莆田湄州岛海峡和平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雕像;福州西禅寺全国最高的石塔;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碑;湖南韶山诗词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帝陵;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井岗山会师纪念碑;广州玄武塔和台湾凤山的500罗汉。台湾嘉义先天玉虚宫那200多平方九龙壁及九龙池更是气势非凡,世所罕见,堪称世界之最!还有日本鉴真和尚园和那霸市“福州园”等。
惠安雕匠又是深圳、海南特区建设的排头兵,两地不少名胜景观都流过惠安人的汗水。从深圳机场、火车站、西丽湖到锦绣中华、文化民俗村、仙湖弘法寺,不胜枚举。惠安人所建的深圳解放纪念碑,也成了电视中姜子牙封神的地方。视察南方在仙湖植物园栽的树,特区人也专门请惠安师傅砌八卦石作为围栏。
在艺术形式上,现代惠安石雕是以硬质的青石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雕刻艺,并形成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线雕和碑石等六大类上万个品种。
圆雕,就是立体的雕刻品,以各类人物与动物雕像为主,传统题材的代表作品是龙柱和石狮浮雕,因图像造型突出于石料表面而名,是半立体的雕刻品沉雕,与浮雕相反,因图像造型沉入于石料表面而名线雕,就是用线条来勾勒出图像或造型的雕刻品,代表作有江苏新四军纪念馆、太湖及新加坡敦煌壁画等。
影雕,是清康熙年间的惠安石雕大师李周发明注册基金公司雕艺形式,它运用黑白成像的原理,在磨光的黑石上雕出了摄影的逼真效果,把惠安雕艺精雕细刻的特发挥到了极致。影雕上,便成了彩雕。这是对中国石雕工艺的一大贡献,强化了以惠安石雕为代表的南派石雕艺术在全国的地位,是南派艺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独生子”。
明末清初以来,惠安石雕逐步脱离北派传统,并且成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在石雕领域内,形成了“北有曲阳,南有惠安”的局面。同时,一部惠安现代石雕史,就是一部浓缩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是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记录,也是南派石雕艺术的传播史,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荣史。
三、惠安石雕文化的发展前景
倩女幽魂职业分析
从光绪年间起,惠安石匠便相继到福州、厦门、台湾,甚至到缅甸仰光、马来西亚槟城开设石店,承接国内外石雕业务,石雕作品成为驰名东南亚的民间工艺品,开创了惠安对外贸易的局面。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惠安雕刻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到二十一世纪前后,惠安一跃而为中国雕刻生产加工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创汇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雕刻之都,惠安雕艺因此被誉为“民族之光”、“中国一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