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疗资源排名,各省差距有多大?
编者按
诸位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大公馆”的朋友们,我们,又见面了。风雨之后见彩虹,情怀不变,精神依旧。这里是新的“大公馆”,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重新关注 “大公馆2013'(新的:DGG-668)。谢谢!
源自:DT财经(ID:DTcaijing)
作者:钟黛、郭雅琼/编辑:小唐/设计:郑舒雅
每当重大传染性疾病来袭,我们总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医疗资源的重要性。医疗抗压能力,成为城市应对疫情最重要的底牌之一。
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16人负责480名患者……在过去这段时间,大家目睹新冠病毒在不断挑战医护人员的极限。
于是,医生、护士、床位、医院数量就都有了具象的意义,它们不仅意味着市民平常求医问诊的容易程度,更决定着一个地区应对流行性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DT君将翻遍统计公报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仔细比较各地区的医疗资源硬实力。
国际服刺激战场用光照亮你的童年阴影
让你重获向前走的勇气
农业银行网银转账扫描、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拥有一个足够健康的童年...
1
网页无法显示图片各地区基础医疗资源PK
医师、护士和床位,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基础医疗资源情况。考虑到各地的常住人口规模不同,我们计算了各个地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医师、护士和床位数量,以此来评价比较各地区医疗资源的供应情况。
医师资源的供需匹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整体来看,各地区的千人均医师数形成了“华北>华东>东北>西北>华中>西南>华南”的多寡链条。
华北地区,除了北京遥遥领先,还有河北、天津、山西千人均医师数都排进了全国的TOP 12。华东地区,除了安徽较弱排在全国倒数第2,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都排进了全国TOP 10。东北的医疗资源也比较能打,吉林和辽宁的千人均医师数分别排在全国第7、第11位。
每千人口拥有医师数最多的三个地区为依次是北京(4.63人)、浙江(3.33人)和上海(2.95人),已经可以与高福利的欧洲国家比肩。
各地区的千人均注册护士数差异,与医师资源的分布有相似之处,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区护士数量相对充足,而相邻的安徽、江西等地护士数量相对短缺。不同的是,西南和华东地区的千人均注册护士数,相对来说并不像医师那样匮乏。
而从可以直观反映出各地区医疗系统收治能力的千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来看,医护充足的北京、浙江和上海的优势不再,取而代之的前三甲为辽宁、新疆和四川。
可以看到,安徽、江西、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在人均医师、护士和床位这三项基本医疗资源上都存在相对短缺;华东、华北和东北的护士和床位资源与其医生资源相比较,并没有那么充足;而西南地区有相对更充足的护士和床位资源,但医师资源相对不足。
我们特别注意到,华南虽为改革开放的热土,然而千人均医护数、床位数均处于垫底,其掣肘在于医疗资源区域发展不平衡。广州可以说是整个华南的医疗中心,而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的基层医疗建设则较为薄弱。截至2018年3月,粤东西北地区57个县(市、区)千人均医师数仅有1.58人(全国2018年平均水平为2.59人)。
用光照亮你的童年阴影让你重获向前走的勇气
扫描、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拥有一个足够健康的童年...
2
哪些城市的医疗可及性更高?
除了地区,我们还选择了包含省会、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等在内的36个主要城市进行医疗资源比较。
如果以城市作为比较单位,那么拥有庞大人口规模的一线城市,医疗资源并不突出。北京的千人均医护数量还有一些优势,但床位数量已经十分紧张。其余三个一线城市则是医护和床位都相对比较紧缺。
从医疗机构床位数来看,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经济明星深圳的千人均床位数含恨垫底,广州、北京和上海则依次排在第23、25和26位。
相形之下,中西部省会城市在该项指标上排名比较靠前。郑州、长沙、昆明排在前3位,乌鲁木齐、太原、成都、武汉和西宁紧随其后。可以看到,在主要城市千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的排名中,前8位都是来自中部或西部的省会城市。
我们还注意到,老牌区域中心、副省级城市沈阳和哈尔滨,虽然现在经济总量跌出全国前20、人口持续流出,但医疗硬件资源并未同步缩减,千人均床位数仍占优势。
再来看各城市的医护人员供给。
在36个主要城市中,太原是医护资源最为充沛的城市,其在千人均护士数和医师数排名中分别位居第1、2位。
人口刚刚超过两百万的海口,千人均医师数达到5.3人,是主要城市中供给最多的。但是海口当地护医师比严重失衡,护士数甚至比医师数还要少。
北京是一线城市中医护资源最为充足的城市,截至2018年,其千人均拥有4.63个医师、5.66个注册护士,在36个主要城市中均排在第3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深圳千人均拥有的医师数仅有2.79人,护士仅有3.09人。
在对比主要城市医疗资源时,我们发现,一些经济比较有活力的南方城市,医疗资源却相对没有那么充沛。上海特产有什么
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重心经历了快速地“再南移”,随着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唐山、烟台等北方城市悉数退出GDP二十强的行列,大多数南方城市都出现了GDP排位的上升,常住人口也随之上升。
快速涌入的人口,对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方城市中,福州、宁波、厦
门和深圳的千人均床位、医师、护士数量均较少,当地的基础医疗资源建设还需要继续努力。阿尔卑斯棒棒糖图片
用光照亮你的童年阴影
让你重获向前走的勇气
扫描、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拥有一个足够健康的童年...
3
华东地区包括三甲医院哪家强?
天津是隐形王者
前面比较完基础医疗资源,我们进一步来比较各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坐阵一方的三甲医院、名医院往往被视为疑难杂症的粉碎机,代表着最优秀的医疗资源。
分省来看,广东和山东的三甲医院总量最多。但如果考虑到这两个省庞大的人口规模,那么顶尖的医疗资源均摊到每个人身上,只能排到中游。
如果粗暴地以人均拥有三甲医院数量来评估当地的优秀医疗资源供给情况,那么天津和北京分别位列
全国第1和第2,青海、辽宁、黑龙江、上海、吉林、湖北、广西和宁夏排在全国前10。进一步从城市来看,名医院的分布则更为集中地分布在除深圳外的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据
《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国排名前50的医院中,有12个位于北京,11个位于上海,7个位于广州。
内蒙古、河北、天津和山西均没有医院入选五十强。幅员辽阔的西南地区,只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挺进前五十。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各个地区在顶尖医疗资源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医疗是一个产学研高度结合的行业,北上广和强二线城市拥有着全国最为顶尖的医疗院校,为当地提供了优质医学人才,也使这些城市成为区域医疗中心。
用光照亮你的童年阴影让你重获向前走的勇气
作者:钟黛、郭雅琼/编辑:小唐/设计:郑舒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