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戏曲唱腔对“江”人物形象的塑造
[收稿日期]2017-07-07
[作者简介]黄华丽(1968—),女,湖北武汉人,博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陈武珍(1991—),女,湖南怀化人,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郭公坪中学教师。(北京*****;怀化*****)歌剧《江》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中关于女英雄江竹筠的故事改编的七场民族歌剧,它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当代歌剧领域值得骄傲的作品是由著名编剧阎肃以及著名作曲家羊鸣、金砂、姜春阳1964年创作而成。因为有他们呕心沥血的创作才有了今天《江》感人的旋律和民族化的音乐出现。
《江》这部歌剧多以四川民歌为主要音乐素材,广泛吸取戏曲中川剧、越剧等剧种,以及四川清音、杭州滩簧等民间说唱的手法进行创作,用戏曲的音乐语汇细腻的描绘了人物形象的内在心理,使整部歌剧更加具有民族化特征。把我国歌剧的“民族化”推向了一个较成熟的阶段,成为中国歌剧史上的一个高峰。为民族歌剧的创新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不仅如此《江》在吸取和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还借鉴西方的作曲技
法来进行创作,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关于exo的网名
一、 板腔体的戏曲结构对歌剧的作用
板腔体是戏曲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又称“板式变化体”。它一般与曲牌连缀体相对应,是戏曲音乐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板腔体的结构原则就在于突出板式变化,通过板式变化来构成戏曲的唱腔,这种板式变化就是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一个基本的音乐结构,进而将其演变为不同速度的变体,形成不同的板式(如慢板、快板、中板、垛板、散板等)。歌剧《江》就是板腔体歌剧的代表作品,例如《江》第二场咏叹调《革命到底志如钢》就有板腔体的戏曲形式。《革命到底志如钢》这一首咏叹调描述了江在川北途中惊闻丈夫彭松涛牺牲的噩耗后复杂而悲痛心理。是一个比较具有戏剧性彩的唱段。仔细聆听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咏叹调主要是以叙事和抒情为主。在咏叹调的开头描述了“江”听闻丈夫的噩耗时悲痛欲绝的心理,紧接着是叙述“江”回忆起曾经与丈夫的点点滴滴之后“江”带着对敌人的仇恨最终化悲伤为力量,直奔华蓥山。
“寒风扑面卷冰霜,心如刀绞痛断肠。”咏叹调气腔的第一句运用了慢板和紧拉慢唱的板腔体曲形式,伴奏中锣鼓的打击的节奏,则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的悲痛,宣泄了“江”丧夫后
的心情。著名主高音歌唱家黄华丽在演唱这一句时,着重诠释了一个“痛”字,这个字最能体现人物的此时此刻的心情,加上伴奏的衬托,把“江”的形象渲染得有血有肉。咏叹调还运用女生伴唱的演唱形式,(如谱例1所示)将江悲壮的情怀渲染得淋漓尽致,散板的运用则形象的表达了这种悲痛的心境。女生伴唱完之后是女主角的独唱部分,这种前后呼应的演唱形式在听觉效果上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地塑造出江对丈夫牺牲后的不舍和悲痛之情。整个唱段也是突出“江”戏剧化内心的真实写照。
谱例1《革命到底志如钢》片段:
每次听到这首咏叹调时都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没有办法体会那个时候的革命者们的艰辛和对革命的情怀。可我觉得千千万万个像“江”共产党的品德和对革命的执着就是历史给我们最好的印记。他们不畏生死、舍弃小家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我想“江”之所以能感动几代人激励几代人,就是因为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一个真正的女战士,是民族的骄傲,也是革命路上永远的活化石。
二、戏曲唱腔对“江”形象的塑造
戏剧唱腔节奏和音乐特别的复杂多变,应用戏剧的音乐融入到江人物心里的刻画,能呈现出一个有丰富感情的人物形象。
1唱腔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众基础。川剧分为五大声腔主要有高腔、昆腔、胡琴腔、弹腔、灯戏。歌剧《江》则是多以四川民歌为主要音乐素材,广泛吸取戏曲中川剧、越剧等剧种,所以在歌剧《江》的选段中可以经常听到川剧唱腔的出现,以《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为例,着重阐述川剧唱腔在对江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咏叹调《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是江第六场的唱段。该唱段讲述了江在牢房里面对地下党的危言巧辩、威逼利诱义毫不动摇而且还正言辭地痛斥敌人,敌人无可奈何,拂袖而去。
如谱例2所示“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这一段演唱时运用昆腔的唱腔,每一个字都清楚地归韵。表达“江”的内心独白以及革命信念
的崇尚和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决心。情感由弱到强,以气带声表达的情感内在而深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莉在演唱这个唱段时,采用了过腔接字气息与声腔连贯的技巧,字与字首尾相连,润字润腔。展现了一个牺牲了自己幸福和丈夫的女人,独有的温婉的一面以及她对革命的一片丹心。
这首咏叹调运用了川剧中的唱腔侧面烘托了江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展示江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江为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与敌人斗争到底的革命决心。运用川剧的唱腔结合板式的变化和速度对比等艺术手法,把江的质朴、乐观、刚强的品质揭示得淋漓尽致。
谱例2《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
2润腔应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润腔是民族音乐表演艺术家在演唱或演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的乐曲(唱腔)时,对它进行各种可能的润和装饰,使之成为具立体感强、彩丰满、风格独特、韵味浓郁的艺术作品的技巧手段。这样会使得演唱的效果显得更秀丽、动人。
如谱例3所示,“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的“甘”字 就是采用了前倚音的高音式的润腔方式。在演唱时演唱者利用自己的声乐技巧产生的声音效果。可以将歌剧的感情更深入地表达出来。这样唱不仅可以达到唱腔上的字正腔圆,在听觉艺术上更能表现出江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体现江作为一个女性革命者刚毅的一面和她作为一名女性不畏生死的光辉形象,更能塑造出一个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春蚕般的高尚品格。
谱例3《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片段:
3戏剧唱腔的借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婺剧,俗称“金华戏”,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因金华古称婺州,故名婺剧。
如谱例4所示“云水激,卷怒潮,风雷震,报春到。”这一句与《巴山蜀水要解放》中的唱词“看长江”在音调是一致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演唱这一句时眼中充满着对革命解放的期望,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演唱时常会用到一字多音的演唱方式,这种演唱方式运用
旋律的变化可以体出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情绪。同时又不失江南丝弦之美。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把江的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贴切。运用传神的表演和游刃有余的演唱技巧表达了“江”的革命情怀和豪情壮志。
谱例4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片段:
纯电动汽车排名 以上章节用三首歌剧《江》的核心唱段《将革命进行到底》《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五洲人民齐欢笑》集中化地塑造了江的形象,其中《将革命进行到底》是江惊闻自己的爱人彭松涛牺牲后,悲痛欲绝的心情。而且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就没有了父亲,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这是无疑人生中一个巨大的打击。然而令人敬佩的是江没有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而是在回忆完与丈夫共同生活的点滴后,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和全中国千千万万个劳苦大众的期望舍弃小家直奔革命的最前线。
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是江在狱中所唱。江倾吐了自己的内心情感。“谁不爱神州辉映新日月,谁不爱中华锦绣好河山。”表达了江对新中国的憧憬。“百折不挠志如山,赴汤蹈火自情愿,早把生死置等闲,一生战斗为革命,不觉辛苦只觉甜。”这一句把江对革命坚定不移的决心体现得淋漓尽致。江被铺入狱时只有二十几岁,对于二十几岁
弹跳怎么训练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冲击和激励。她愿把自己的幸福和青春献给党和人民,且有不觉辛苦只觉甜的心境,这是一种革命的意志也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江行刑前的绝唱,江英勇牺牲的时候天安门的国旗正冉冉升起。虽然说的她牺牲是遗憾的,临死前也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艰苦的奋斗在革命的最前线却没有享受过一天。但是江的精神在人们的心中永存,更值得让人敬佩和学习的。在21世纪的今天江的“红岩精神”也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儿女。时代依旧在不断进步,“红岩精神”也将依旧在中华儿女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发扬。
这三段江的咏叹调,各有特点又通过多变的板腔体节奏和戏曲音乐的融入,描绘了江人物的英雄气节和对共产主义的高尚信仰的人物形象,不管是从音乐艺术的造诣还是对社会的教育意义,都是我国歌剧史上的典范。
三、作品的社会教育意义
歌剧《江》从创作至今已经传唱了几代人,著名的词曲作者在音乐形象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戏曲音乐精华提炼出既有我国民族音乐特,又有江女性人物那种柔美、细
腻、坚定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是鼓励我们几代改革前进的号角。红岩烈士浩然正气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事迹,也让我们的心灵深受震撼和教育。他们铮铮铁骨崇的尚品格是中华儿女的榜样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他们为了国家而舍弃自己青春和生命的精神同样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中,就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坚守党的理想信念信仰,维护党的利益,为之奋斗终生,是中华儿女崇尚的最高精神境界。而江给我们传递的“红岩精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需的“正能量”,她对于整个民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无数像江一样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他们永远是民族的脊梁和精神支柱,我们民族需要这样的舍弃自己为民请命的榜样存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更需要这样的人。
[参 考 文 献]
陈绚.浅谈民歌与歌剧的关系[J].大舞台,2010:9—10.
游红彬.歌剧《江》音乐戏剧性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青春有你2播出时间
红岩中的主要人物 王保华.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和思考[J].戏文,2003(03).
高考报名 焦垣生,胡友笋.论“红经典”的经典气质[J].人文杂志,2005(02).
戈晓毅.歌剧《江》人物形象的音乐塑造手段[J].音乐研究,2011(04).
高莉.歌剧《江》中“江”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演唱艺术处理[D].首都师范大学,20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