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地质灾害学案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1年)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
主干学问·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难的成因。
核心素养
引导同学熟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难类型及其分布提高同学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2.利用地理视频等资料关心同学解释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培育同学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一、地震
1概念: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惊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D位于等震线等震线是指把地面破坏程度相像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
震级
烈度
地震能量的大小
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个震级
一次地震可以有个烈度
3级以下为无感地震;
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2014辽宁高考
直接因素:震级、震源深度
间接因素: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4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根底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峻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3)次生灾难:诱发倒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扩散等灾难。
5分布
(1)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2)我国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
类型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肯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山区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图示
形成条件
岩体比拟破裂、地势起伏较、植被掩盖度较差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多发
地区
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山区沟谷中
我国山区面积广阔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多与山洪相伴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一、推断题
1.地震灾难只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2.震级相同的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程度肯定相同。(×)
3.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4.我国西北地区松散物质多是泥石流多发区。(×)
5.人类活动能诱发滑坡、泥石流。()再会打一字
6.滑坡和泥石流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二、选择题诗歌《我爱我的祖国》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3日晚,,震源深度55千米。14日下午,,震源深度50千米。据此答复1~2题。
1.以下关于地震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C.距震中越近震级越大
D.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大
2.本次地震的成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解析:1.A 2.B 第1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来说同一次地震不同地方的烈度大小不一样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震源越浅,烈度越大。第2题本次地震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3.如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消失的灾难现场其灾难类型是(  )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解析:选D 图示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因此可推断是滑坡。
4.滑坡和泥石流灾难在地域上具有(  )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幼儿园早操
B.类型齐全的特点
C.发生频繁的特点
D.规模巨大的特点
解析:选A 滑坡和泥石流在分布上具有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
三、填空题
以下图是震源、震中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字母所示地点表示震源的是D表示震中的是C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那么A地、B地的震级(填“〞“〞“〞)。
(3)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状况下A地破坏程度比B地
探究点(一)
———————— 从生活中学 ————————
一、地理情境激趣
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近70年来发生的最严峻的两次地震灾难。尽管两次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差不多但是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却相差很大。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远远小于唐山地震而直接经济损失却远远大于唐山地震。
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及灾难的比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