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书话|⼈类史上23次巨⼤⾃然灾害:除了⾯对,别⽆选择含氟牙膏
虽然近年来⼈类在减灾⽅⾯略有⼩绩,但⾃然灾害的破坏⼒依旧触⽬惊⼼
《改变⼈类历史的⾃然灾害》
x的平方怎么打作者: [英] 乔恩·怀特
译者: 张顺⽣ / 朱敬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 | ⽲⼑
5⽉21⽇夜间、5⽉22⽇凌晨,云南⼤理州漾濞县、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先后发⽣地震,震级分别为6.4级、7.4级。灾情牵动着⼈们的⼼,⼀时间,死伤⼈数、救灾情况、避险经验等消息成为⼤家关注的焦点。
⼏乎每时每刻,⼈类都在与艰苦的⾃然环境作⽃争。回顾⼈类发展史,就是⼀部直⾯⾃然灾害的奋⽃史
公元79年,维苏威⽕⼭爆发,摧毁了庞贝古城,约有2000⼈死于⾮命。庞贝⼈的⼫体腐烂后,⽕⼭灰保持着他们的⾻骼形体。考古学家通过将⽯膏倒⼊这些⼫⾻的缝隙中制成了庞贝⼈的⼈体模型。图⽚摘⾃《改变⼈类历史的⾃然灾害》
《改变⼈类历史的⾃然灾害》⼀书撷取⼈类历史上23次著名的⾃然灾害,运⽤⼤量详实的数据,极富冲击⼒的图⽚,诸多细节素材,展现了⾃然灾害给⼈类造成的⼀次次重创。在这23次⼤灾难中,⾸当其冲的是⼤地震(7次),其次是风暴和飓风共6次,⽕⼭爆发 4次,病毒和⽔灾各2次,旱灾、⾼温和⽕灾各1次。
在⾃然灾害⾯前,⽆论多么繁华的⼈类⽂明,均不堪⼀击。近的如印度洋海啸、⽇本东北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还有眼下⼈类正在遭遇的新冠肺炎病毒,⽆⼀没有造成重⼤⼈员伤亡和巨⼤经济损失。
不过,⾃然灾害纵然可怕,但⼈类也并⾮⽆可作为。阅读本书,就像是倾听⼈类抗灾减灾的暮⿎晨钟。
如影随形的⾃然灾害
中国有⼤禹治⽔的历史传说,希腊则有宙斯掀起洪⽔的神话。除了洪涝灾害,历史记载的还有地震、传染病、旱灾等⾃然灾害。
据联合国2015年的⼀份报告,全世界每年⾄少有1400万⼈因⾃然灾害⽽⽆家可归。报告同时还警告,今后⾃然灾害对⼈类的打击将有增⽆减。另有消息称,全球每年会发⽣2级以上的地震12000次以上,其中6. 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次左右。世界银⾏2017年的⼀份报告结果则显⽰,全球⾃然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达5200亿美元,⽽我们⽣活的亚洲则是⾃然灾害袭击最多的洲际。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有⼈曾对2020年全球发⽣的⾃然灾害破坏程度进⾏梳理后认为,⾸当其冲地⾮新冠病毒莫属,接下来依次是澳洲森林⼤⽕、东⾮蝗灾、菲律宾⽕⼭爆发和南极⽓温异常升⾼。这些灾害有的在全球蔓延,如新冠病毒。有的虽发⽣在⼀地,但引发“蝴蝶效应”在所难免,如澳洲森林⼤⽕、菲律宾⽕⼭爆发和南极⽓温异常升⾼等。
还有⼀个众所周知的⾃然灾害——温室效应。有证据表明,⽇渐加剧的温室效应已导致地球冰川融化加速。⽽海平⾯的上升,不仅会淹没“低地”地带,同时还会给全球⽓候带来更多不可预测的灾难。
⾃然灾害的最⼤危害当然是⾼伤亡率。书中提到的⿊死病曾造成7500万⾄2亿⼈⼝死亡,⽽海地地震死亡⼈数达到惊⼈的31.6万。⼀幅印度洋海啸的照⽚令⼈印象极其深刻:⼤多数⼈被眼前⼤海瞬间卷起的巨浪惊得⽬瞪⼝呆,只有极少数⼈在逃⽣。然⽽,巨浪近在咫尺,逃⽣很可能成为⽆谓的“挣扎”。
除了会直接造成⼈员伤亡外,⾃然灾害还常常会摧毁⼈类赖以⽣活的家园,致使⽆数⼈流离失所。同时,因为卫⽣条件难以得到保障,灾区极易滋⽣病症,正所谓⼤灾后往往有⼤疫。⾃然灾害还可能滋⽣其他次⽣灾害,如2018年的汶川⼤地震就曾制造了⼀些堰塞湖。因⽕⼭爆发和地震等原因,导致江河断流或泛滥的灾难亦不鲜见。
在地球46亿年的⽣命史中,没有哪⼀刻不在运动。也正是因为地球运动,才缔造了今天⽣⽣不息的⼤⾃然,才会有⽆数⽣物包括⼈类的出现。在前⼈类时代甚⾄更早的时候,⾃然变化亦司空见惯。这种变幻从不会顾及⼈类喜恶,地球本来就是这样模样,未来仍将如此。
未⾬绸缪⽐救助更有效
越是重⼤的⾃然灾害,越可能导致重⼤的破坏性。⼈类现今确实⽆⾜够能⼒阻⽌⾃然灾害的发⽣,但认知⾼低和应对⽅式,往往也会影响到灾害的破坏程度。
2010年的海地地震导致重⼤⼈员伤亡。虽然⼈类⽆法准确预报地震,但对这场地震也并⾮毫⽆察觉。本书指出,地震发⽣的两年前,在第⼗⼋届加勒⽐海地质学会议上,⼀个研究⼩组通过对数据分析后预测,海地将要爆发⼀场7.2级地震。
应该说,“政府部门对此并⾮充⽿不闻”,甚⾄也与科学家会⾯,但海地政府⾯临“多年政治内⽃以及⾃爆发以来普遍存在的不信任感,使⼈们意识到真正的改善,如确保新建筑具有抗震功能等,在现阶段⼏乎不可能实现”。
⽇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地震致死率在全球处于较低⽔平。⾃1994年东京⼤地震后,⽇本便开始加固建筑物并进⾏定期地震演习。⽇本地震预警系统精确度列全球前茅,全国配有⼀万多个传感器,“视震央位置不同,最多可以替民众争取到30秒的应变时间”。
到30秒的应变时间”。
另外,“⽇本的防灾意识也是⾸屈⼀指,不仅政府严订建筑法规,规定地基深度以及耐震建材要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装有⼿电筒、饮⽤⽔、⼝粮、电池、收⾳机、现⾦、急救包、打⽕机、蜡烛、⼿套、⼝哨等危急⽤品的‘逃难背包’”。
2011年3⽉11⽇,⽇本东北地区持续6分钟⼤地震,震级达到9级,余震总数为1450次。地震导致福岛核泄漏事故。截⾄2011年⽇本开始震后复苏,灾难已导致15894⼈丧⽣,另有2500⼈下落不明。图⽚摘⾃《改变⼈类历史的⾃然灾害》
对⽕⼭爆发的科学研究,也提供了很多有效防范案例。本书提到的1991年菲律宾吕宋岛⽪纳图博⽕⼭爆发,正是“由于科学家们的早期预警⾏动,估计挽救了约2万⼈的⽣命”。同样是⽕⼭爆发,有的地⽅则“睁着眼睛”步⼊灾难的深渊。
郑凯唐艺昕1985年,哥伦⽐亚阿尔梅罗⽕⼭爆发,此前多⽅虽有发声,但“他们的说法推三阻四、⾃相⽭盾,他们的决定优柔寡断、模棱两可”。结果是,⼈们对这个即将爆发的⽕⼭根本不屑⼀顾,有的政府官员甚⾄愚昧地抵制科学家的警告。让⼈更加⼤跌眼镜的是,“即使在灾难发⽣后,政府官员⾃相⽭盾的声明仍困扰着救援⼯作,并造成了严重伤害”。
前⼏年有部⼤⽚《完美风暴》,电影中展⽰的风暴就像是⼤⾃然的收割机,风暴所及之处,遍地狼藉。现实中确实发⽣过类似的“完美风暴”,即1992年横扫巴哈马岛、美国佛罗⾥达州和墨西哥湾沿岸的飓风“安德鲁”。
虽然这次风暴威⼒史所罕见,但由于佛罗⾥达州“当局⼏乎撤离了120万⼈(有些是被强⾏疏散)”,结果仅导致65⼈死亡。本书指出,“65名死者⽆疑是个悲剧,但是若没有进⾏⼈员疏散,死亡⼈数会更多”。由此可见,未⾬绸缪⽐救助更有效。
减灾之路依旧漫长
好游戏名字⾃然界从来不只有风调⾬顺,⾃然灾害本就是地球⾃⾝规律的⼀部分。⼀个⽆法否认的事实是,⼏乎每时每刻,⼈类也在享受着⼤⾃然带来的诸多恩赐。
⼈类⾃诞⽣以来,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然灾害抗争的努⼒。正因这样,才诞⽣了天⽓预报、避雷针等。
应对⾃然灾害,最⼤限度减⼩损失,尊重科学毫⽆疑问重中之重。绝⼤多数⾃然灾害,以⽬前⼈类所掌握知识,尚不⾜以全⾯认识。但科学观测可以在地震、⽕⼭爆发、飓风等灾害中提供宝贵的预警,哪怕只是争取极短的数秒时间,亦能⼤幅减少⼈员伤亡。
2005年8⽉23⽇,飓风“卡特⾥娜”淹没了美国新奥尔良⼤部分地区,造成1836⼈死亡,成千上万⼈流离失所。图⽚摘⾃《改变⼈类历史的⾃然灾害》
汶川地震后,我国在震区安装了⼤量地震监测设施,建⽴了地震预警系统。这种系统在后来的地震中效果明显。如在2017年8⽉8⽇的阿坝州九寨沟县7级地震中,汶川电视台提前40秒发布预警。
2017年8⽉8⽇的阿坝州九寨沟县7级地震中,汶川电视台提前40秒发布预警。
⾃然灾害发⽣后,坚强有⼒的应急救援体系是最⼤限度减少伤亡的重要保障。应急⼯作⼀⽅⾯需要常备专业机构,配备先进救援设施,这是提升“黄⾦72⼩时”救援能⼒的关键所在。在近年来的国际救援中,各国越来越多的专业救援队伍功不可没。另⼀⽅⾯有必要开展全民性应急演练。汶川地震中,四
端午节对联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在1分36秒的时间⾥提以全部安全转移,归功于校长叶志平坚持在该校开展应急逃⽣演练。
灾后救助,既考验国家实⼒,也考验政府的组织能⼒。积极开展灾后⾃救确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动员社会⼒量,为灾区迅速提供精准⽀援,这样才能帮助灾区以最快速度实现重建。
汶川地震后,我国采取对⼝⽀援举措,在极短时间内帮助当地建设了⼤量具备⼀定抗震能⼒的住房,帮助震区实现了抗震的升级。
总之,只要地球还在,⾃然灾害便会继续。除了⾯对,⼈类别⽆选择。虽然近年来⼈类在减灾⽅⾯略有⼩绩,但⾃然灾害的破坏⼒依旧触⽬惊⼼,⼈类减灾之路依旧漫长。
END
戳这⾥为我加颗⼩星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