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海水晒盐”为引线,旨在使学生掌握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等重要概念,培养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技能,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本节的内容既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又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溶解的过程,并且知道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食盐;在生活中,食盐又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学生对海水“晒盐”的方法并不陌生,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课时的内容以“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实例,引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等重要概念。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的建立,以及二者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措施。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也为第二课时溶解度知识作好了坚实的铺垫。
◆教学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
2.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
3.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海水晒盐的过程。
4.结合与人们紧密相关的吃饭的“饱”与“不饱”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饱”与“不饱”。
5.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培养其正向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7.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8.通过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元旦的对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以及结晶的概念的建立。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突破
1.利用影片资料来展示海水晒盐的过程,设计新颖的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析、探究海水晒盐的基本流程,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以“食盐能否无限制地溶解在水中”的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分析和验证,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展示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有剩余的两种溶液,前者升高温度,后者增加溶剂,根据现象来分析和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成立的前提条件,从而进一步总结、整理出饱和溶液饱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3.利用海水“晒盐”的过程和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导出结晶的概念,让学生在前面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理解“结晶”。
◆课前准备
杯海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电吹风机、药匙、玻璃棒、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除了镁等物质,还有一种生活中很重要的物质也主要来自于海水,那就是食盐。食盐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人类“制盐”的历程是什么?
【讲述】其实,人类在很早就会从海水中提取海盐。我国人民提取海盐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经历了从“煮盐”到“晒盐”漫长历程。目前我国海盐的年产量有3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较大的盐场有河北的长芦盐场、山东的莱州湾盐场、江苏盐场、辽东湾盐区等。
【讲述】食盐不仅是调味品,还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食
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海水晒盐。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海水“晒盐”的过程;
学生活动1 了解海水“晒盐”;
【提问】
1.传统海水晒盐通常采取什么生产方法?
2.传统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回答】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
2.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筑盐田。盐田通常分为两部
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也称“苦卤”),可从中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展示】
【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cad布局海水——(风吹日晒)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继续蒸发)食盐晶体
【组织讨论】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那么食盐是否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水中呢?
知识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生活动】
实验1:量取20mL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称取10g食盐晶体,先取一半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再将剩余的食盐晶体加入小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食盐是否全部溶解。
【提问】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现象,整理、归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创设情境】在上述实验中,我们所得的溶液在不改变温度、溶剂的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食盐,这就是食盐的饱和溶液。那么什么叫饱和溶液呢?
【学生归纳并板书】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夜。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质的溶夜。
【组织讨论】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的前提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这是为什么?如果将这两个前提条件去掉,行不行?
【讲解】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时应注意:
什么是粗盐
①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
②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NaCl,可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对蔗糖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了。
【学生活动】
实验2:在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缓缓加入少量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加水再振荡,直至氯化钠完全溶解。
实验3: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搅拌;溶解后,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
根据上述两个探究活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与讲解】
这两个实验说明,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在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提问】
1.根据上述几个实验的过程来看,有哪些方法可以确定某一溶液是饱和溶液?
2.在上述实验中所得的食盐饱和溶液,是否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比如硝酸钾?
【小结】
1.一般情况,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物质存在。
2.往溶液中加入该物质,看是否溶解。
3.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从溶液里析出后的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讲解】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创设情境】
1.在实验1中,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
2.在实验2、3中,饱和溶液是如何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
3.根据上述问题1、2的答案,你能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吗?
【归纳】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过渡】怎样将食盐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来?
【学生活动】
实验4:取实验1的小烧杯中的上层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热吹风机向玻璃片上吹热风,观察现象。
【提问】
1.在实验4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实验4的过程就是结晶的过程,你能根据该实验说说结晶的概念吗?
3.再观察一下实验3中冷却后的硝酸钾溶液,试管中又有固体物质出现,这个过程也属于结晶。与实验4相比,这两种结晶的方法相同吗?
三、课堂练习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100 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 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3 g食盐溶液
B.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不会溶解
D.饱和溶液是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
解析:一定温度下,100 g的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 g食盐,用力搅拌后可得到100 g食盐溶
液,A错误。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正确。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糖能溶解,C错误。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包含其底部未溶解的溶质的混合物,D错误。
答案:B
例2.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B.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
C.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在说到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时,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前提条件下才有意义。
解析: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A正确。在溶液里
进行的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B正确;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C错误。在说到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时,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前提条件下才有意义,D正确。
答案:C
例2017陕西高考3.对结晶后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了 D.一定是浓溶液
怎么改善睡眠解析: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所以结晶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能判断溶液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答案:A
例4.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解析: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A正确。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在饱和以前或刚刚饱和时不变,在饱和以后逐渐减小,B错误。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小,C错误。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错误。
答案:A书本装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水“晒盐”的过程,了解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知道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学好下一课时的基础。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