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的提纯·说课稿
什么是粗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粗盐的提纯,这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课时的内容。首先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课标是以海洋资源为明线,知识构建为暗线,还始终贯穿了一条方法线:即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本节课是对前面课时所学原理的应用,利用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结晶等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也可以使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的知识建构体系更加系统化;同时,本节所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将为本单元的探究活动“粗盐的纯化”的学习做好准备,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重结晶法是初中化学一种很重要的提纯物质的方法,对初三溶解、过滤操作起到很好的复习巩固作用,而本节承载的教育功能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过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提升出一般思路,将以观念为本的教学体现出来。八犬传主题曲
二、学情分析
《海水中的化学》是一个全新的体系,为学生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化学背景,而我们的学生就生活在烟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因此这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海水晒盐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同时,学生已经具备溶解、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能力,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我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生生对话,思维碰撞,不仅做到资源共享,而且做到智慧共享,不断完善孩子们的想法,很好地设计出蒸发的实验方案并成功地完成实验。
另外,30%同学对知识的积累扎实,具备融汇贯通提炼整合知识的能力,可以让他们在构建知识体系以及归纳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方面大显身手。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方法,学生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粗盐提纯的过程,学会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通过问题解决,学生能构建知识体系、归纳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并提升总结一般思路,由
于学生提炼整合知识的水平不高,我认为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根据生活经验和本节学习,学生能彼此交流食盐的用途及重结晶法的应用。通过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认识到烟台有全国较大的盐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
判断上下联的口诀 愚人节祝福语阿基米德曾勇敢地断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也需要合适的“支点”来支撑。所谓支点,是指与教学内容相关,有助于学生观察、探索和思考,有利于学生获取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的课堂学习载体。本节课我利用了以下支点:
1、知识的链接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支架,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起点。因此,我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上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积极构建知识并形成整合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链接了已有知识,还链接了后续知识,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思维的停靠点:
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置疑、多疑、善疑、探疑、解疑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课堂生活中我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始终生活在教师的期待中,这也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智慧。
3、观念的生长点:
在用微观放大镜解决析出较多晶体趁热过滤的问题,以及工业上用化学沉淀法除去可溶性杂质的问题,我都将化学的微粒观渗透其中,在学习食盐的用途时又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体现了元素的守恒观,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的学科观念。
4、方法的生成点:
化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这种做法体现了用思路支撑观念,用方法支撑思路的化学教学理念。 而这些方法的获得,是以教材知识为载体,通过思维横向扩展、纵向延伸,指导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心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本节课
的目标高效达成,不仅仅是外在的知识发展,更重要在于学生智慧的内在发展。
5、情感的升华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本节课在前后呼应的情境中利用清晰连贯的语言,师生共同体验,定会情感共鸣。
五、教学过程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学习之旅,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三我的收获,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四课后延伸激情总结 。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这节课的内容和食盐有关,如何做到教师善导,学生易入呢?我选取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片断。其一,这个素材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特别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其二,情境的核心涉及食盐的用途、重结晶等过程,与学习的主题相匹配,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其三,易于提出问题,直奔主题。这样的情境省去许多教学流程的中间环节,更为高效。
【第二环节:学习之旅】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将粗盐提纯为精盐。主干问题是三个:1、分析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2、设计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3、交流食盐的用途及重结晶法的应用。我不想孤立地解决这三个问题,而是想让学生始终置身于情境中,将学习的过程变为一个旅程,因此就设置为三个板块:发现之旅、探索之旅、生活之旅。过渡时以这样一句话贯穿学习之旅的线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一起来探索我们生活中天天用到的食盐。”
1、首先让我们踏上发现之旅,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呢? 我设计了2个学生活动。
(活动1)实物展示:一瓶粗盐和一瓶食盐,失去标签,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分吗?学生根据感性经验可由颜不同、颗粒大小不同等区分开来。这时学生可以很自然地说出有不溶性杂质。同时老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扩展:海水嗮盐得到的是粗盐,并展示我们我们烟台的莱州湾盐场,还有好多地方也能得到粗盐。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就是直接食用天然粗盐,直到100年前才吃上了食盐。
(活动2)粗盐中还有其它杂质吗?有的学生能说出,对于说不出来的学生我就呈现教材第一节的这幅图片,通过识图学生根据理性认识说出有可溶性杂质。从而引导学生明确粗盐提纯既要除去不溶性杂质,又要除去可溶性杂质。将粗盐变成食盐的过程叫粗盐的提纯,点明了学习任务。
2、下面让我们踏上探索之旅,小满的寓意和象征着重探究如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活动1)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学生会说出第一步溶解、第二步过滤,可能说不出第三步蒸发,如果是这样,我也不急于告诉学生一个完整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感受不断探索。溶解、过滤是初三学过的内容,过滤需要哪些仪器?大家还记得过滤操作中要注意的123吗?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完成旧知的复习。
(活动2)设计溶解、过滤的实验方案。这个环节看似平淡,却隐含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取用多少水比较合适?因为上一课时刚刚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所以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3.6克粗盐,而且告诉大家今天20℃这个条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你们能根据这两个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吗?”有的学生用的水大于10克,理由是为了让食盐完全溶解;有的学生用的水小于10克,理由是为了节约水;有的学生正好用10克水,
我也会追问如何计算出来的? 曲线图怎么做这样在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引导下,很好地利用了溶解度这个知识的生长点。
(活动3)分组实验,完成溶解、过滤操作。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等。
(活动4)观察过滤后的澄清液体,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呢?学生就会说出第三步蒸发,从而完善了实验步骤。我追问为什么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呢?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利用前面课时学习的海水晒盐的原理 ,因此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生长点。蒸发操作用到那些仪器?大多数学生能说出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或许会有学生答出玻璃棒,这样的回答就太完美了。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完美,我都不会质疑,而是将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它们。
(活动5)各组同学设计蒸发操作的实验方案,将构思的装置图和老师的进行对照。
(活动6)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并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实验操作前,展示温馨提示时,我会问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再通过细心琢磨有同学提出第一个问题:“蒸发过
程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我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请之前设计玻璃棒的同学来说说他的想法,学生大概会说加快蒸发或是让液体均匀受热等,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契机,好奇地问:“你在日常生活中有类似的操作吗?”学生可能会很自豪地说:“在炒菜煮汤的时候用铲子勺子来搅拌。”我及时给与评价,“你这是从生活中得来的经验啊!很有道理啊,究竟答案对不对呢?”我还是不答复学生。学生还会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这个问题我会看到学生一脸茫然,我笑着说:没关系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实验,看实验后能不能解决?
(活动7)分组实验,完成蒸发操作。蒸发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在教室巡回指导,嘱咐学生安全使用酒精灯,有的小组食盐开始飞溅,我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细心感受玻璃棒的作用等。当食盐晶体析出时学生会非常兴奋,情不自禁地说“看到了,析出了”,我肯定他们的实验,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请大家交流实验现象。并让学生对比观察得到的食盐比粗盐的纯度怎样?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从海水中得到粗盐,是第一次结晶,而从粗盐中得到食盐是第二次结晶,这种提纯粗盐的方法就是重结晶法。
(活动8)解决实验前的2个困惑。第一,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这时会有好多学生
争先恐后地回答出:“为了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这样的回答真是太到位了,令人兴奋,它来源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真实感受。从而也可以总结提纯粗盐的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什么?使用了几次?作用分别是什么?
第二,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怎么办呢?我设计制作了微观放大镜,引导学生用肉眼清楚地看到当析出较多晶体时,蒸发皿的少量水中还有哪些微粒,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以可溶性杂质中的氯化镁为例,给出了它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在较多晶体析出后趁热过滤方面下足了功夫,学生就会真正明白这样做不但能得到食盐,还能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至此我们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异对它们进行了分离,利用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知识更好地完成了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正是因为有了思维的停靠,引导学生先思考后动手,实验完成后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生活经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获得了新的知识,使课堂探究活动不仅有效而且高效。
(活动9)用什么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呢?请同学查阅资料看教材45页多识一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前面学过富集海水中的镁元素,加入了什么物质?生成了什么物质?这种方法叫化学沉淀法。我们还可以用化学沉淀法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在本章的单元探究活
动中我们再详细研究,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