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层作业)
一、选择题
A基础练
1.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我国境内广泛分布,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开始交流频繁,并逐步移植到中原地区,融合到华夏文明中。这主要反映出中华文明(  )
A.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   
B.发展中存在多源性特点
C.广泛分布在祖国大地上   
D.具有多元一体发展特征
2.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少其它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越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若干数
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对此变化,解释最为适当的是(  )
A.族长权威的萎缩   
B.族长权威的扩张
C.财产公有制强化   
D.私有财产制萌芽
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4.在半坡及周边的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和芥菜的籽种。在河姆渡、青莲岗、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据此可知(       发票抬头)
A.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
B.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粟和蔬菜
C.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主要粮食产区   
D.我国是最早具有完备农业生产体系的国家
5.在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住所和贮藏坑大多是分立的,用于存放东西的灰坑处于住所之外;而在后期,贮藏室往往置于卧室的内侧或下方,得到严密的保护。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天下为公   
B.父权至上   
C.货力为己   
D.宗法形成
6.“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
7.如图是河南巩义出土的“河洛古国(距今5300年前后)”中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北斗九星作为帝王象征,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该遗迹表明(  )
A.早期都城建设趋向完备   
B.天人合一和早期王权出现
C.早期国家已经基本形成   
D.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8.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死后,他的合法继承者舜曾让位于尧之子丹朱,而那些“诸侯朝觐者”“讴歌者”“狱讼者”却“不之(到)丹朱而之舜”,最后舜才到帝都“践天子位”。材料表明(  )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权力传承受传统影响
C.世袭制度已经确立   
D.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98.商代“服国”所
B提升练挫折的作文
9.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10.官职如史、祝、卜巫的职责几乎都与祭祀相关,都是祭神知天意,传达上帝、神对人间的指示。史、祝、卜、巫本身就是王室的重要成员,他们甚至还可能获得王位;在整个周代,史、祝、卜、巫等神职人员的工作由直接“祭天”、“问天”变成了对天子的祭祀活动的诠释,这一变化(  )
A.反映了神权政治的淡化   
B.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
C.促进了专制王权的形成   
D.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11.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好段
12.夏商周三代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国家。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甲骨文中对周的记载既有商王可以“令周”,即周是商的属国也有“伐周”,即周为商的敌国
形容秋天的词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官僚机构形成
B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商代统治者秉承民本思想,治理国家
C
湖北毛家嘴、洛阳下瑶村西周早期遗址都出土了青铜面(掘土的农具),江苏破山口西周墓葬出土一件刃口锋利的青铜镰
西周时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D
周公平定殷商旧部叛乱后,把反周的商族遗民迁到今洛阳附近并将王室子弟分封到这里,作为周的屏障
周推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A.A    B.B    C.C    D.D
C拓展练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材料二   《西周时期分封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经历了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文化积淀。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尽管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却在一个古老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维系着各区域、各部落及联盟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无论那一地区,那一部落最先跨进文明,它都离不开这一文化共同
体。从这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体孕育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各区域文化中的文明因素发展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耿铁华《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
材料四   纵观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距今5500年左右开始,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礼仪制度和宗教观念,出现过以彩陶扩张和玉礼器传播为标志的大范围文化整合过程;距今西周分封制的特点4500年以来,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的趋势;距今3800年前后,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王巍《中华文明具有三大特征》
(1)从《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可以归纳出哪些历史信息?
(2)从《西周时期分封示意图》中出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哪些特点?
(3)有学者称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请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论证此观点。
【参考答案】
1.D
【解析】“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我国境内广泛分布”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交流频繁,并逐步移植到中原地区,融合到华夏文明中”体现了一体化的特点。由此可知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故选D;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文明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就已经出现,排除A;多源性和广泛分布都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能全面概括题意,排除BC。
2.D
【解析】在大型房舍之外出现众多小型建筑,说明出现了家庭和财产的公私之分,表明这一时期已经出现私有财产制的萌芽,故答案为D项;这种变化不能反映族长权威的变化,排除A、B项;财产公有制的强化应当是大型房舍的规模扩大,而不是出现众多小型建筑,排除C项。
普通住房标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