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华无敌前传第9课 三峡
郦道元(约470—527年进击的女巨人 ),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地理学家、散文家。青少年时代在青州度过。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官至御史。为官清刻严峻,不避权贵,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暗杀。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书,有感于《水经》简而难通,立志为《水经》作注。经过实地考察,他旁征博引,征引书四百多种,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极大地丰富了原书内容。《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因此,他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拓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本文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合称“四大名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峰相连,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叠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段析】概述三峡的全貌。描写三峡奇特险峻的山势,突出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隔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清风也没有这么快呀。
【段析】写夏日急流,突出夏日水势之急。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春冬的季节,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特的柏树,悬泉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段析】从不同角度突出了春冬季节的景特点,描绘了一幅春冬美景图。
三国志12技法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每当到了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凄凉异常,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段析】写深秋猿啼,既渲染了三峡秋景的肃杀气氛,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感受。
1.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从全文看,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先弛后张,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以局部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一起一伏,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2.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多姿多态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全。语言简练,让人叹服。文虽简练但生动逼真,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面,使人如临其境。
3.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甘肃旅游景点大全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写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景象尽收笔底。
郦道元与“郦学”
郦道元故里在今涿州市道元村。郦道元是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郦范之子。郦道元一生
好学不倦,从政之暇,著述不止,完成梦见别人追我40卷的地理名著《水经注》。后人对《水经注》的研究,被称为“郦学”。近来国外许多学者对“郦学”进行了大量研究,日本甚至在大学内开有“郦学”课。郦道元的文风对后世,特别是对柳宗元等人的山水游记的写景手法有着一定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